2022-08-19 三伏和三九是如何推算的?

小时候,春节过后不久,就会有人挨家挨户送一张画了一些图案的红纸,奶奶会花5角钱买上一张,说是“接春”。

她会时不时地去瞧上一眼,然后就会说,要下谷种了,要插秧了,要入伏了等等诸如此类。

那时家里也有阳历挂历,但奶奶是比较少看的,她总是按着那张纸过日子。

出于好奇,我也仔细地看过那张画了很多符号的红纸,但里面没有汉字,也没有数字,实在看不出什么来。

问奶奶,她总是一笑,却不明说。老人家总是有许多秘密的。

后来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送那纸的人没来了,红纸没有了,再后来,会看红纸的奶奶也过世了。

但童年那些神秘的事物总是能勾起一些好奇,让人长大后也想一探究竟。



书上总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形容练武之人勤奋至极,连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也始终坚持不懈。这样的人必然会有一番作为。

那三九和三伏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现在人们常用的挂历上是找不到答案的,网络也只会在当天才会提示出来。

这些中国最传统的民俗文化,会不会在经历了几代人后就消失不见,如同奶奶贴在碗柜门上的那张“接春农耕图”一样呢?



出于好奇,也出于想要开清楚的心思,我仔细地查找了资料,现分享如下: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首先咱们来说说夏天的三伏天,三伏出现在夏至节气后,分为头伏、中伏、末伏。

“伏”就是指“伏邪”,有两种理解。一是中医认为的“六邪”中的暑邪,“伏”字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另一种理解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也是有将在冬春季节潜伏在体内的寒气彻底排除体外的意思,因此在“伏”天人们会进食一些补益的东西,农村仍有吃伏鸡,伏羊等。


三伏和三九天都是要从农历来推算的,并不是固定的某个农历或者公历日期,如同春节在挂历上每年日期都不同一样。

三伏天要从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三九天则要从冬至节气的第三个“九天”开始数。三伏天会经过小暑、大暑、立秋这三个节气,三九天一般是在小寒节气期间。

所以这里需要了解的知识有:二十四节气,干支纪日法。

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末伏则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合起来称为三伏。

一伏是十天。按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成60组,循环使用。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具体推算示例如下:

比如,2022年的夏至是阳历6月21日,乙巳日,这日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是5日后的庚戌日,第二个是15日后的庚申日,第三个庚日则是25日后的庚午日,即7月16日为头伏。



依此类推,中伏则是10日后的庚辰日7月26日

末伏在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7日(壬辰日),立秋之后的庚日即八日之后,8月15日的庚子日




三九天的计算方法相对就简单许多。

冬至节气开始要“数九”,即从冬至节气起数九个“九”,每个“九”有九天,共81天。

三九则是数九中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第19-27天这几天。九个“九天”数完之后就会进入温暖的春天。

2022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己酉日,第19日到第27日为三九天,即2023年1月10日到1月18日。

老北京人会在冬至画“九九消寒图”,这图是一幅梅花图,图旁还会带有《九九歌》。

一枝梅花上有81个花瓣,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如此,81个全染过,春天就到了。

如此诗情画意,似乎冬天也不那么难熬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19 三伏和三九是如何推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