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她就是——马道婆。
道婆,三姑六婆之一,历史上属于不太受待见的职业之一。明朝陶宗仪在《缀耕录·三姑六婆》中记载:“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防婆、药婆、稳婆也。”比如说《水浒传》中的王婆,可算是三姑六婆中的一个典型,她既为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牵线搭桥,也为谋杀武大郎出谋划策。
马道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来修道之人,她本应怀出世之心,却凡心炽热;本应奉道家为宗,却“阿弥陀佛”、“菩萨”不住口;本应青灯古卷、勤于修行,却频繁出入各大公卿世家,游走于各门各户;本应修道渡人,却热衷于兜售宗教鸡汤,汲汲于富贵。
马道婆的道法修为如何,我们不好判断,但她的推销才能的确高明,从她忽悠贾母给贾宝玉买香油供奉可见一斑:
首先,主动示好,拉近距离。作为宝玉的寄名干娘,看到宝玉烫伤后她表示很心疼,用自己不能证伪的技术做了一番救治,用指头在宝玉脸上点点画画,口中嘟嘟囔囔念咒持诵。并且打了保票,不过是一时飞灾,经过她救治之后肯定就会好起来。这让贾母众人都对她充满了好感,这个寄名干娘毕竟还是疼宝玉的。
其次,恐惧为饵,兜售服务。马道婆在其所擅长的领域,也算是专业人士,她拥有绝对的权威。既然经常来贾府,必然对贾府的情况非常了解。她对贾母说:“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她的结论是致命性的!她直接击中贾母的痛点。孩子夭折,父母会心痛不已。对于荣国府来说,贾政大儿子贾珠英年早逝,现在只有宝玉是全家人的希望,至少是以贾母为首的人唯一的指望,所以这个理论一抛出来,贾母等人几乎只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一条道路了。毕竟,钱财事小,人命事大。所以,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别人的恐惧心理来兜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她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呢?说起来还是比较先进的服务外包。她可以提供代贾府供奉西方大光明普照菩萨的服务,以此“可以永佑儿孙康宁安静,再无惊恐邪祟撞客之灾”。
第三,差别定价,步步为营。当贾母有意购买这个服务时,作为一名出色的推销人员,马道婆开始详细介绍服务内容:“除香烛供养之外,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光介绍产品服务还缺乏说服力,于是她为了证明这个产品卖得很好,列举了很多客户使用的例子:“像我们庙里,就有好几处的王妃诰命供奉的: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他许的多,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那海灯也只比缸略小些;锦田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不过二十四斤油;再还有几家也有五斤的、三斤的、一斤的,都不拘数。那小家子穷人家舍不起这些,就是四两半斤,也少不得替他点。”一套差别定价理论下来,客户就不得不在其服务框架下寻找相应的参照坐标,进入她预先设想的兜售节奏。
介绍到这里,客户还是犹豫不决怎么办?一个优秀的推销人员一定要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为客户提出合情合理的对策来。贾母是为了孙子购买这项服务,不是自己来用的,所以规格上不能太高;同时,作为公侯之家,也不能失了身份,不能在贵族朋友圈里闹笑话。于是,马道婆提出了最终的方案:“若是为父母尊亲长上的,多舍些不妨;若是象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最终,贾母决定以一日五斤的规格来购买服务,每月结算。
看完这个推销案例,我总觉得马道婆若生活在当今,要么成为一个像乔·吉拉德那样的成功推销员,要么成为一个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套路大师”。
马道婆用一张嘴换拉来了一大笔订单,挣来了可观的收益(毕竟不会有人天天去道观里检查她是否点灯上供),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满足。如果说坑蒙拐骗还可宽恕的话,那么谋财害命就是罪无可恕了。
马道婆一方面要用供奉菩萨来保佑寄名干儿贾宝玉,另一方面又伙同赵姨娘做法陷害贾宝玉、王熙凤。她当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是典型的两面三刀;她眼中没有亲朋故旧,只有白花花的银子;她完全不受任何道德律令的束缚,是生机勃勃成长着的“恶之花”。
正是因为其“恶毒”,所以陶宗仪才说:“(三姑六婆)盖与三刑六害同也,人家有一于此而不致奸盗者,几希矣。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乎净宅之法。”及至近代,鲁迅先生也有“真如三姑六婆,可鄙亦可恶也”的评价。
这些职业之所以不受尊重,一方面从价值观来说,它们属于社会主流的边缘;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所作所为大多为人不齿。
所以,一个行业是否受尊重,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加持,更离不开从业人员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