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历史

这几天在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好像从新认识了历史一般,历史课本中的人物、事件在先生笔下都变得生动有趣。

林则徐家喻户晓的英雄,在当时的年代主张剿夷,那时的他是多么自信,他虽然以前没有办过“夷务”,但他对外国人说:“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

在其初上任之时,英国只当是想是一个普通的官僚,只要价钱谈好那么一切好说。殊不知林则徐并非此类人。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到了二月初十,外人尚不肯交烟,林则徐就下命令,断绝广州出海的交通,派兵把十三行围起来,把行里的中国人都撤出,然后禁止一切的出入。换句话说,林则徐把十三行作了外国人的监牢,并且不许人卖粮食给他们。

这次禁烟也给了英国人攻打清王朝的借口,他们早就看不惯这个固步自封的王朝,林则徐在战争之初是非常有信心的他在给道光的奏折中写到:“已到的鸦片,既已销毁,但是以后还可以来。他要彻底禁绝,方法就是要外商人人出具甘结,以后不做鸦片买卖。这个义律不答应,于是双方又起冲突了。林自觉极有把握,他说,英国的战斗力亦不过如此,英国人“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

这是一个为了国家利益主张剿夷的林则徐,但这并不是真实的他。

到了广州以后,他买洋炮,翻译外国刊物,把材料整理以后给魏源,最后由魏源整理在《海国图志》里面。他意识到了清王朝的落后,他知道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当时他并没有发声。

正如书中最后写到的:

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如果之前说对林则徐的认识那么只能是虎门销烟、是民族的英雄,对他的认识是片面的,那么如今更加全面的了解林则徐以后,他依然是我心中那个英雄。

我看到有很多人说,心中的林则徐破灭了,我并不能认同,他并没有和琦善等人一样卖国,他爱着自己的国家,并且保护着自己的国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