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快收起你的期望吧(No.185)

果冻近期画画有强烈的逃避情绪,虽然还会主动要求画,但不敢下笔,对自己很苛刻,不再像以前一样敢随意涂鸦,放肆地信马由缰,到处炫耀自己的“作品”,这引起我的警觉。

问题出在哪里?两个方面:

首先,我的心态崩了。我曾以为辅导作业像吵架,吼孩子吼到脑出血的事,绝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目前虽然没这么夸张,但坐在她旁边一起画画的我,脸色是难看的,情绪是低落的,道理是滔滔不绝的,要求也是满天飞的。

我:把这四个点连起来,就是一个正方形的狗头啦。果冻:爸爸你看我给你捏的汤圆。

我: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就差一点啦,快过来。果冻:爸爸你看天好蓝啊。

我:你要每次画得和老师不像就哼唧,我们以后就不要画了吧。果冻:哇哇……爸爸我想看动画片。

说起来,我对果冻期望太高了。有始有终,接受不完美,不惧怕失败,有自己独立特点,它们哪一个都很难,我自己都常做不到,却幻想此时画画的果冻,能拥有这些特质,并在她退缩时,逼迫她做到。结果,自然是臣妾做不到。

这不是我的底线啊,当初报个美术网课,只是想给她找个能获取快乐的东西,我想她学到啥吗?我希望通过画画培养她高尚的品质吗?都没有,但为何坐在她旁边时,我的动作就变形了呢?

不知不觉中,我把期望当作了底线。我以为这么简单的事,她一定可以,但她却并不这么觉得。当我的期望超越她的水平,我就会横加干预,当我严肃起来,一个信号就传递给了孩子,她必须做到,做不到爸爸会不高兴,恐惧的情绪占据了理性带宽,干脆不尝试了,我躲。我逼得越紧,她跑得越快。

看来,我并不是真的相信过程比结果重要,我还是太在意最终的结果了;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只是我还没领悟“副产品”的道理:不追求反而是更高级的追求。

成人才论成败,小孩子要讲努力。每一个辅导作业时吼叫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被过高期望蒙住双眼的灵魂。

第二,果冻见识了真实世界。原来老师画得这么好啊,原来我以前都是瞎画啊。

父母都觉得孩子会比自己强,爷爷奶奶更甚,咱龟孙儿绝对是个天才。画个圈里面点几个点,嗯,这画得是奥利奥,好!说个长一点的句子,呦瞧这小思维,太厉害了。失去可贵平常心,变身花式夸奖人。

孩子也不傻,当发觉自己没那么好时,打击就来了,自我否定比外部否定更伤人,失去了主动尝试的勇气。

这就是不学习夸孩子技术,长期乱夸猛夸的后果。

咋整?

《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 》这本书说:

事实证明,最能强烈地激励人的三个因素是自主感(自我导向的驱动力),掌控感(提高竞争的内在动力),和宗旨(认为我们的行动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这其实就是美国心理学家Ryan和Deci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自主感(autonomy),归属感(relatedness),胜任感(competence)是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当它们都得到满足时,人的内驱力就会动力澎湃。

拿我老婆打麻将举例,她打麻将自主感很强,想打就打,不想三缺一也不去,能自己选择。归属感也好,固定的几个高中同学,一边搓麻一边八卦,气氛和谐,关系融洽。从小练就的童子功让她赢多负少,胜任感也不差,所以她很乐意小赌怡情。

如果缺人,我能凑个数摸两把,但我得经常分辨下这是8筒还是9筒,我会焦虑没看出胡啥,还会质疑为啥它叫国粹,体会不到麻将的乐趣。

你能把我摁坐在麻将桌上,但不能逼我脑袋和注意力融入,我能完成任务,但我马上也会丧失对任务的兴趣。这和我试图操纵果冻完成绘画何其相似。

关键词
外驱力 表扬聪明,表扬能力,表扬成就,有条件表扬,过度表扬,没惊喜表扬,惩罚和奖励,比较,操纵,控制。结果论,成功论,负面情感链接
内驱力 表扬努力和过程,夸在点子上,具体真诚的夸;,提供方法,建议,适当的帮助,观测难度,分解任务,宽松环境,没有附加条件和明确预期。正面情感链接

我和果冻讲绘本就很融洽,为何我允许果冻不喜欢听就可以把书扔掉跑开,或者一本书讲8遍,但对画画却必须要她完成,拍个照上传给从未见面的老师看呢?这破坏了我和她一起画画的乐趣啊。

恐怕从现在起,我要不厌其烦地和她说,你可以不必完成,你想画就画,不画我们去玩别的,我不喜欢老师的画,我喜欢你现在的作品。你已经很努力,你已经比上次做得好了。

我还要把大象装冰箱,多想办法分解下任务,因我偷懒而不主动调整难度,就是对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大的亵渎。


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

藏起自己的期望,不去消磨孩子的内驱力,想清楚我希望果冻变成什么人,每次想讲道理时,问下自己,我说的事真那么重要吗,父慈子孝,一身轻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快收起你的期望吧(No.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