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初识「第一性原理」:将事物拆解到最小单元,然后向上推理》中,提到了这本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写的《第一性原理》。
这个内容是混沌大学创新课程的重要部分。读过后,对第一性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于创新实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特梳理汇总如下。
- 1 -
思维方式的提升
在开始介绍「第一性原理」这种思维方式之前,可以先了解下我们惯常使用的思考方式——经验归纳法。
人们常通过经验得到一个暂时正确的结论,这也符合人类的最小作用力原理,即用最小的认知成本获得维护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信息量。
这样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也许得不到真理,但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下来,或者暂时性生存下来。
然而这种思考方式有一种致命的问题,就是只能证伪,却无法证「真」。
因此,引出了另一种思考方式——演绎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逻辑推理。
演绎法是通过一件事物推导出另一件事物,中间存在一个「必然的导出」。
这种思考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真」。(当然,不能忽视的是,演绎法的结构性缺陷,是不能证伪)
在这种思考方式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思考的基础,然后根据正确的推导,得出新的结论。
而这个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一个正确的、不容挑战和质疑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后面所有推导的「基石」。
那么,如何找到这个「基石」呢?就是找到一个能够确定的元起点,也就是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呢?第一性原理,就是那个无论在什么系统中,都无法被撼动的、根基性的命题,它是这个系统不容质疑的根本。
如果你找到一个基石,却发现它有这样或者那样可能被挑战的地方,那么,它大概率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石,尝试去继续向下挖,去寻找它的下一层那个更「可靠」的基石。
- 2 -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破解创新
在我们中学时学习的几何,就是对演绎法最好的实践。我们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去一步步推理或者证明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在推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每一步推理所应用的公式、公理的正确性,每一步都不得想当然,不能有跳步,这个过程在第一性原理的实践中也尤其重要。
第一性原理的一种实践,是进行破界创新,即通过打破内在认知边界引起外在现实的变化,这种创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创新方式。
关于如何打破认知边界,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种方法论。但必须意识到的是,原有认知系统的边界,也是由其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决定的。这个第一性原理,虽然支撑了原有认知系统,但也禁锢了这个系统的边界。
要想进行创新,就必须要跳出原有的认知系统,从外部发现新的第一性原理,将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合理的打破,塑造新的第一性原理,去构筑新的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跳出原有系统,看到原有系统的边界。
这步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
而我们最常见的隐含假设,就是群体信念,包括你与周围人的共识,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的现实,行业的潜规则等。
学会质疑群体性共识,敢于打破群体信念,是破除隐含假设的方法之一。
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比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层次更深、强度更大的、新的第一性原理作基石。
这个新的基石,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如果不能做到更深、更大,那很容易又会遇到新的瓶颈。
当找到新的基石后,需要的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系统的发展即可。
- 3 -
举例:电脑的发展历程
关于破解创新的实践,作者举了电脑的发展历程,来帮助大家理解破界创新的过程。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的发明,是雷明顿兰德公司发明的,但它在发明初期,售价达到千万美元(后降至百万美元)。该公司也将这个计算机定义(隐含假设)为「专为先进的科学研究而设计」(科研市场)。
后来,IBM打破了这个隐含假设,将计算机的基石调整为商业市场,目标定义为(大型)商用机,售价也降至十万美元左右,从而打开来一个新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IBM打破了科研市场这个隐含假设,重新定义了基石假设——商用市场,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了第一性原理,重新定义了新的市场。
然而,故事到这里还在继续,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将隐含假设调整为小型商用机,短时间内杀出了一片巨大的市场。这个过程如出一辙,首先打破大型商用机这个隐含假设,定义了小型商用机这个基石,然后取得了自己的胜利。
历史继续向前,苹果公司于1976年推出了Apple-1——这款基于个人市场的个人计算机,为苹果公司后续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石,思路与打法不再赘述。
- 4 -
举例:纳德拉带领微软实现重生
比尔·盖茨带领下的微软,在2000年前取得的成功,在此不多赘述。
比尔·盖茨功成身退,他的同学鲍尔默带领微软继续创造着光辉的业绩——公司营收、利润等,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然而微软的市值却降了近一半。
作者分析,微软错过了互联网普及、互联网社交、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几个浪潮,让投资人对微软的前景不那么乐观。
究其原因,微软的企业发展路径中,对PC时代的基石假设或许成了市场对微软企业发展不看好的原因。鲍尔默也经常宣称,在微软没有什么比Windows操作系统更重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迷失的微软,迎来了富有开拓精神的纳德拉时代。
纳德拉甫一上任,就打破了微软的常规认知。他从对比尔·盖茨的追问中,找到了微软新的基石——为他人赋能。
基于这个新的基石,他重新刷新了微软的企业使命——「赋能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帮助他们成就不凡」。他重新定义了微软的战略,开始与当年势不两立的苹果公司合作,启动云战略,等等。
经过四年的努力,微软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市值反超苹果公司,重返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纳德拉实践了破解创新的基本过程,跳出原有系统,找到新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建立新的战略,最终取得胜利。
「Windows既是光环也是枷锁,卸下它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忘掉过去的辉煌,打破原有的认知,才能在新时期找到新的发展方式」,纳德拉如是说。
- 5 -
还有一些知识点
在应用第一性原理进行商业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也在这里做一个汇总和归纳。
对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创新的重点在于找到第一性原理,从抽象去具象化自己的创新点。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逻辑上正确,事实上就一定正确的演绎创新」。
在寻找第一性原理的过程中,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可以作为商业创新的第一性原理。物理学的还原论,生物学的进化论,哲学的本体论,等等,都可以是商业的第一性原理最好的来源。
在积累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元的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广泛的学习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模型。
在学习这些学科的过程中,不是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每个学科,而只是学习每个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而所谓的大道理,就是每个学科的基础思维。比如,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的临界质量模型等等。
将这些思维模型装入自己的大脑,用毕生的时间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培养它们,使之成为自己随时可以调用的本领,是我们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的最佳途径。
在介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实践第一性原理的段落中,提到了马斯克的学习方式——「迁移式学习」(本书作者取的名字),即把在一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环境中,既可以把在学校或一本书中学到的原理应用于真实世界,也可以把从某一个行业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另一行业。
对于这种学习方式,马斯克认为,首先应将知识拆解为基本原理;其次,在新的领域中重构基本原理,然后在其上悬挂细节。
这种方法,归根结底也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创新。
写在最后
读罢这本书充满哲学与创新实践的书,算是对应用第一性原理进行商业创新的方法论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种方法,适合我们在解决产品发展路径遇到瓶颈时,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或者在我们要启动一个新的项目时,用来验证创新性,以最大化的进行更有深度的创新。
可以在后面的工作中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