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保险的时候,对保险到底是什么是很茫然的。
保险这种产品很特殊,它是无形的,承载它的只是一份合同上面的”白纸黑字“。
不像衣服、食物、房子,是刚性需求,能够带给我们即时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那么保险的本质是什么呢?
【保险是钱】
(对,就是这么赤裸裸!!!不然为啥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三大板块呢?国外保险行业管理的资产远远大过银行业呢!)
它是一笔用于对冲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钱。
(所以呢,你要特别留意,你投入的钱在发生特定风险事件的时候——保费转换成保额时——会转换成多少钱?)
基础保障其实只关注四种风险:
1、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
2、重大疾病导致的收入损失
3、意外导致的残疾(收入可能长期降低)
4、身故导致的收入损失(意外或疾病身故)
其中,1、2、3 都是以身体为保障标的,受益人是被保险本人。只有 4 是以生命为保障标的,受益人是被保险人的亲人(关心的、爱的人)。
很多的客户因为不了解保险,所以拒绝保险,这真的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也是我们保险从业人员应该努力改善的地方。
但是除了钱,保险或保单承载的还是一份份的爱与责任。
(不要笑,我来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
【保险是爱与责任】
我做保险时间不长,有一天来了一个特殊的客户。她是我之前的一个同事,询问父母的保险。但是最后重点就落在在她弟弟身上,弟弟30多岁了,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老母亲(50多岁)还是想给他买一份重疾险。
我想着老人家赚钱不容易,推荐了两款:
一款保障终身的重疾险;
一款保障至70岁的重疾险;
相同保额下,保障期限短的那款当然会便宜一些。可是,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贵一点的、保障期限长的那款。
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讨论谁做投保人(当然出钱的都是老母亲),最后这位阿姨还配合我完成了远程签字和回执签收。
且不论阿姨给已经结婚的儿子买保险算不算溺爱,但是这样的一份爱真的是实实在在的。
-------------
我还有一个女性客户,30出头,已婚,育有两个孩子。在做保单托管过程中,我发现她给自己20出头的妹妹买了一份年金险和重疾险。自己的反而不多。这是很少见的。
了解之后,才知道她们的父母已经离开了。她非常放不下自己的妹妹。
买了定期寿险后,她也坚持要把一半的赔偿金留给自己的妹妹。但是系统不支持把妹妹设置为受益人。我还特意打电话、发邮件咨询保险公司,有无其它解决办法。
---------------
保险,是一份承诺,这句话其实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客户决定签字的那一刻,交费短则10年,长则20、30年。愿意做出这样承诺的人,一定是心中有爱,才愿意承担这样的一份责任吧。
第二层:对于代理人或经纪人,其实客户签字的那一刻,就是把家里人的幸福交给了我们。
因为保险有一点像结婚,如果遇人不淑,离婚肯定是要受伤的。付出的成本也不能挽回。退保总是会有损失的。
所以,“买对赔好”真的很重要。帮客户争取利益,等到理赔的那一刻才去努力有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平台,选择代理何种产品,已经决定了客户在哪些情况下能获得赔付以及获得赔付的金额。
换句话说,在客户来咨询以前,经纪人就已经在为客户服务了,因为他们不断地从海量产品中筛选出性价比高、保障性好的产品。但是代理人毕竟不太自由,只能代理一家公司的产品。而好的产品由于竞争的原因其实分散在多家公司,只有产品组合才能做到最优化搭配。举个例子,你买衣服会从头到脚、从帽子到鞋子都买一家的吗?其实,保险也一样。
所以,我的心愿就是每一个经过我的咨询购买保险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我总结出来六个字:合理、合适、有效。
合理:保费合理、结构合理;支出的保费占收入的比例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保费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支出结构要合理,不合理的坑很多。比如:孩子的保费占大头,大人的保费占比很少。
合适:选择的产品要与被保险人的性别、年龄、收入、预算、身体情况、遗传特征等相切合。
有效:就是在发生风险事件的时候,客户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理赔金。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最大的价值不是在客户生病或意外住院的时候,带去一束鲜花,而是带去一张或多张支票,而且上面的金额最好多一点。同意吗?
因为,这笔钱可能会是一笔救命钱(比如,医药费),可能是住院期间的营养费,可能是病后修养期间由保险公司代替老东家发的“工资”,它可能会是孩子的学费、培训班的报名费,父母的赡养费,它可能是妻子赖以生存养活家人的生活费,它可能是员工的工资、供应商的货款,也可能是我们美好晚年的旅游基金,可能是孩子的婚嫁金……
如果说,它承载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也是不为过的。
保险,就是钱,就是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