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父亲时,已是满脸泪

读懂父亲时,已是满脸泪

         

      读陈彦的《装台》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深深触动我的是两位勤劳、朴实、坚韧、善良、宽厚、隐忍的父亲。刁顺子是女儿菊花眼中最窝囊、最无能的父亲;孙玉厚也只是人们眼中最普通、最平凡的农民父亲;他们身上都有着我父亲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逆来顺受、少有反抗,却从不逃避、无怨无悔的承受一切艰难苦难的父亲形象!他们的博大与坚韧正是父辈传递给我们的无声财富,也是我们这些农家子弟走向未来的力量之源。

        蹬着破三轮,带着一帮从农村来的民工干起了在别人面前点头哈腰的装台营生。做最苦的活,流最多的汗,获取最低的报酬,承受最大的压力,甚至还要接受无端的侮辱。为此他甚至把自己累得肠子都掉出来,但应承下来的差事就是跪着也要做完,做好,这就《装台》里的顺子,菊花看不起的爹!

          一辈子都在地里刨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完自己家的十几亩地就去出“天天活”,给别人家打短工;农闲时节还去出“长工”,吃住在地里。晴时挥汗田间,雨时执斧柴房;披星而起洒扫庭除,戴月而归汗流浃背。这个方圆几十里人们争相雇佣的干活不惜力气、从不偷奸耍滑的老实人,就是我的农民父亲,一个我们幼时从不让去参加家长会的爹!

      顺子和他的名字一样,顺从,在任何人面前都服服帖帖,谨小慎微。在女儿面前,他似乎没有一点做父亲的威严;

      我的父亲和顺子一样,也曾多年默默承受我们姐妹的无知。记忆中,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沉默的:父亲几乎从没有用一言半辞“教育”过我们,我们总觉得没读过书的父亲根本说不出半句一句有点哲理意味的话触动我们,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文时炫耀。平和又木讷的父亲也更没有用打骂“教育”过我们,我们无论多淘气,从小到大棍棒我们的只有母亲;而多年以后,父亲的印象又是真切的,清晰的,父亲那劳作不辍的身影,父亲那时常被汗水打湿的后背,一直清晰的印在我们兄妹的脑际。

    要得报爹恩,怀里抱儿孙! 不惑之年的我,在体味里养育儿女的辛苦后,每每读到顺子无奈和隐忍,每每看到菊花的幼稚和蛮横,我总忍不住潸然泪下,眼前总闪现出我父亲深深的皱纹里那收不拢的讪笑:陪着笑脸去缴纳公粮,陪着笑脸去讨一个最辛苦的活计,陪着笑脸去求村干部给我们开助学贷款……今天再读顺子,才读懂了父亲当年讪笑里承载的艰难和苦涩。

        顺子是一个在一切人事面前都战战兢兢的、卑微的小人物,他从不敢放手去爱,不敢放胆去恨,遇到问题了首先忽略的是自己的感受,永远考虑的是别人的感受。他总是善良到自己难以承受的程度还不放弃善良,他也从不会抱怨和拒绝。把养女养到大学毕业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他无怨无悔还自觉有愧,亲生女儿待他态度蛮横,他依然觉得是自己能力不够,羞愧难当;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他干最多的活,拿最低的工资,员工有困难只要张口他从不拒绝。

        我父亲十一岁开始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养家糊口,等到他的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长大了,父亲又用劳动过的手养育我们兄妹四个。四婶出事后,父亲又一声不吭地将四个月大失去母亲的---他的侄女----我的妹妹小琴抱回家里养大。他一辈子都是谨小慎微地生活,从不与人起争执,自己又时常善良到超越底线。我小时候,父亲把问路乞讨者领到口粮欠缺的家里吃住已是人尽皆知的常事,以至于邻居见到嫌恶的乞讨者在他家门口时,直接指着我家说:“从东往西数第八家,敲他家门,姓宋,人称‘老党员’,他专门收容乞讨者,管吃管住,去吧。”

        在埋葬了大哥,丢失了爱人,迎回了恶煞女儿之后,顺子继续蹬着他的破三轮在年届五十之际奔波在风雨之中,但他顺子从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去推诿和逃避,这也正如我的父亲,遇事从不责备他人,总是一味地反思自己。

          我的父亲八十二岁了,依然劳作于田间,依然汗水湿衣背,看着父亲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路,我突然生出一种庄严感。如泥土一般朴实的爹啊,正是我们的铺路石,是我们成长的根基,他贫穷了一辈子所养育的五个儿女个个都站在他的肩膀上,带着农家子弟的勤劳朴实、善良坚韧走向未来。

      认真阅读父辈挑担的背影,我渐渐读懂了我们这个民族博大深沉的胸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父亲时,已是满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