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了解的阅读名著的底层逻辑

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红楼梦》作为我国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它的地位和口碑不言而喻。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围绕这部伟大作品的讨论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为此还专门衍生了一门“红学。”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上学时,老师在分析《红楼梦》时讲了文中的暗语,那时阅读量有限,即使老师讲解了也是懵懵懂懂,不知道该怎么看出书中的深意。

如今重读《红楼梦》虽然还是没能深入解读到其中的精髓,但是书中一些暗线隐喻还是清楚的。我们不必像专家那样研究透本书,但是在看书时了解书中要表达的本意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你看了一部伟大作品,不但没有任何收获,还看得不明所以,那就可惜了。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这本书介绍了每个阅读者需要了解的阅读名著的底层逻辑,教会我们怎么读懂那些伟大经典的作品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作者是托马斯.福斯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专长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课程以及创意写作,著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包括文学阅读指南《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这本《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虽然是写给青少年看的,但是它同样适合每一个想读懂中外文学作品的人,是一本指点读者读懂名著作品的入门指南书。

一.故事的核心都一样

有些人刚拿到一本小说时,会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对于刚刚读这本小说的人,这个故事是崭新的,然而对于阅读量大,思考多的人来说,很快就会发现书中的一些故事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有根源可溯。

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原创作品。

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很快触类旁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灰姑娘的故事大部分人都听过或者看过吧。如果再去读伯内特的《小公主》你会发现,整个故事情节都一样,只是在人物设计上改动了一点。


灰姑娘剧照

《小公主》里面的主人公沙拉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的妈妈早不在人世,虽然没有继母,但是遇到了一个刁酸刻薄的老师,她的老师经常让她干粗活重活,让她住在寒气逼人、满是老鼠的阁楼里,是不是和灰姑娘的继母一样?

对了,她的两个同学就是《灰姑娘》里面的姐姐,只会给她制造各种麻烦。所幸的是她的邻居一直在暗地里好心帮助她,最后还夺得了她的抚养权,使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了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小公主》就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故事。类似的故事我们可以在更多的经典作品中找到:

《西区故事》改编于《罗密欧与朱丽叶》;

《老人与海》里面的主人公原型来自耶稣;

《闪电盗贼》的故事来源于希腊神话;

、、、、、、

但是对于阅读量还不是很大的读者来说,要看出书中故事的原型,了解故事的本意并不容易。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大部分的经典作品其实来自于《圣经》、希腊神话、格林童话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只要提前了解这些故事或者作品,再去看其他的作品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人物设计和天气有隐喻作用

我们在看一部优秀小说时,最容易记住的就是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外貌特征并不是作者随意创造出来的,是为了体现人物身份,符合故事特点而精心设计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外貌描写,每个人物的外貌都不尽相同,他们的外貌都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比如林黛玉的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林黛玉剧照

这句话道出了林黛玉多病之躯且小心谨慎的性格,为她后面的为人处世做了铺垫。

再看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剧照

灰姑娘在文学创作中,丹凤眼是女性精明的象征,吊梢眉又显现了人物刁钻刻薄的一面。短短一句话,一个刻薄狡黠的人跃然纸上。

如果把《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单个分析,就会发现每个人物的为人处世可以在他们的外貌上找出端倪。

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会给人物设计一些缺陷,带上“烙印”。别忽略这些缺陷,文学作品中的生理缺陷,伤疤、跛行、扭曲的脊柱、丑陋的面孔等,这些都是一种象征,说明他们和别人不一样。外表的不同几乎暗藏着内心的不同。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过的丑小鸭故事吗?丑小鸭生下来相貌怪异,连它妈妈都嫌弃它丑。在后面的故事里我们知道它的丑陋是因为它是一只天鹅,所以和别的小鸭长得不一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处逆境,只要不放弃,是金子总会发光。在这里,外貌对故事的创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是一只天鹅,哈哈哈)

除了外貌,文学作品中的天气也并非仅仅是天气。比如一般主人公心情不好,出门就会遇到下雨天,甚至雷雨交加,有时候下雨也会为一对恋人制造相识机会,有时候下雨代表新生命的降临、、、、、、总之,只要你细心观察,任何一种天气现象背后都蕴藏着某种特殊含义。

三.站在作者时代背景去理解作品

上学时,老师在教我们做阅读理解时,让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作品。现在看来,就是要与作者处于同一个时代,在他生活的那个大背景下去解析作品。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脱离不了大环境。

狄更斯在创作《圣诞颂歌》的时候,是在抨击一种当时非常流行的政治观念:给穷人食物或者想方设法生产出更多的食物不让人挨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稍微了解当时的英国就会知道,那时候英国很多民众都认为帮助穷人只会让社会上出现更多的穷人,穷人饿死了,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穷人了。

看吧,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坏人变好的故事,而是对社会现象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在拿到一本名著前,花上几分钟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会帮助我们看到故事里面深层的含义,这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读懂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的是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要全面深度地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光知道以上几点还不够,《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这本书里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方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看完这本指导书后,一定要实践起来,多看名著多思考。本书文末作者推荐了一份书单,这些书读完一定会让你知识更渊博,增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看事情的洞察力和深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需要了解的阅读名著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