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班级凝聚力,月考过后我开始尝试在班上实行小组管理。
一个月过去了,从上课情况及科任老师的反应来看,小组管理效果不错。
有几次上完语文课,我忍不住感叹:小组管理,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真好!小组管理真的是一个管理班级的好方法,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小组建设的。
一、如何分组
根据月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个人一组,共分成八组。组员之间实行优中差相结合的方式,意在让优等生帮扶中等生,督促学困生。分组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下学生性别和性格搭配的问题,比如爱说话的,过分活跃的,小毛病不断的同学尽量不要坐在一起,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分组要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只有做到平衡分组,后期的竞争才是有效的。
二、组员分工
我们暂且把成绩第一名至第八名的同学看做A层次,第九名至第十六名的同学是B层次,第十七至二十四的同学是C层次,第二十五至三十二的同学是D层次。
A层次的同学是优等生,他们是小组内的学习委员,负责收交作业,并对作业进行初次把关。凡是卷面潦草的一律让其重写,作业中有明显错误的要指出来让其纠正。早读时,他们负责了解组员的背书情况并反应给科任老师。课堂上,他们要带头积极回答问题。课余时间,他们要热情给组员讲解习题。总之,每组的A同学要带头并督促组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他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为同学服务的热情。
B层次的同学是小组长及小组发言人,课堂上遇到小组讨论时要认真收集大家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展示。他们要学会倾听,注意记录,还要能够组织语言,规范表述。
C层次的同学负责小组卫生和桌椅摆放。他们要保证本组领地干净有序。
D层次的同学负责小组纪律,监督同学们上课说话、睡觉情况,并统计小组的得失分。因为他们往往自律性比较差,我就让他们负责纪律,给他们一点压力,让他们先管住自己。
三、如何管理
小组分好之后,宣布小组加减分规定。加分:被科任老师表扬加一分,上课自觉回答问题加一分,作业被老师表扬加一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加一分,为班级做好事加一分。
扣分:违反班规扣除小组三分,打架斗殴顶撞老师扣除五分,请假一人扣小组一分,早操迟到扣一分,无故旷操扣两分。这是我能想到的,其它方面还在继续完善中。
班上专门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各小组的得失分情况。每一节课,每一天都要认真记录,每周五放假前在班上公布一次。表扬奖励排名第一的小组,批评教育落后的小组。如果某个小组连续两周都是最后一名,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一个月内评出来的优秀小组组长在班会课上分享经验,相反落后的组长要分析落后的原因。
四、如何落实
小组建好以后,我再上课提问时针对性就强了。因为是我安排的座位,我一看就很清楚相应位置上的同学处于哪个水平。课堂上有难度的拓展题,我会提问每组的A同学,难度不大的问题就让B或者C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我会提问D同学。例如文言文的朗读环节,几乎都是每组的D同学展示。重点字词解释和翻译由BC同学完成,如果他们不会,就交给A同学。如果课堂上有小组合作,因为平行分组,每个小组都可以讨论起来。最后由每组的B同学轮流发言。这样的提问方式同学们也比较乐于接受,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与之匹配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学习热情比较高。
早读的时候,每组的A同学会争先恐后到老师面前背书,他们有一种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他们背完之后,回去检查组员的背书情况,俨然一个小老师。
一些简单的作业我会让A同学批改,比如每周的读书笔记,以前我一本一本改,现在我只改A同学的,然后把批改标准告诉他们,让他们回去批改组员的笔记。这样既节省了我的时间,又锻炼了A同学的能力。
我想这样的方式对于理科来说更合适,我们的数学老师就是这样,她让A同学到她那里背概念公式,然后让他们检查组员背诵。
理科练习比较多,老师负责批改A同学的作业,A同学批改组员的作业,他们还可以当小老师,给组员讲题。这样兵教兵的方式没准儿学生更喜欢呢。
前期的小组建设做好了,后期运作起来会很方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小组实行捆绑式管理,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与小组得分挂钩。同样小组的奖励与惩罚也关系到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希望以这种方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同学们团结协作,最终提高成绩,提高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