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将尽,谷雨生。
谷雨,雨生百谷。随着春日里最后一场雨的降临,春将她所有盎然的生机尽数赋予了大地,而后转身轻盈地离去。至此,春尽,而新一轮的生机,才刚刚开始。
此时,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成千上万株刚刚经过春雨滋润的茶树,正以其最鲜翠欲滴的饱满姿态,等待着与爱茶之人邂逅新一番的缘分。清代林以宁诗云“村姬结束新螺髻,傍晓比邻唤采茶”,谷雨,正是一年之中采茶的绝佳时节。
古时,为了向皇家进贡时方便称呼,人们将春茶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社前,指的是春社前,大约在春分时节前后。此时气温还较低,茶叶生长速度缓慢,因而此时的茶叶分外细嫩珍贵,而且滋味甚佳。
火前,指的是寒食节前,寒食禁火,故称火前,实际上也就是咱们熟知的“明前茶”,即清明节前。此时,气温依旧没有达到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间,茶树生长速度依旧缓慢,故而“明前茶”依旧显得十分珍贵。
乾隆更作有《观采茶作歌》一诗,诗云"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意即称赞寒食前后的龙井茶是一年之中的绝佳之品。“社前”,“火前”二茶,滋味自是无可挑剔,可价钱却是贵如珍宝,并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享用的。
而雨前茶,即谷雨前的茶,则不同。谷雨前后,气温回升,茶叶生长迅速,正是大量采摘春茶的好时机。同时,温度的适宜和雨水的充沛也保证了茶叶营养物质的充分合成和积累,故而此时的茶叶滋味鲜活,香气宜人,而且价格经济实惠。这便使得“雨前茶”得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古时春茶中的“上品”。
黄庭坚诗中“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的描写,便是对“雨前茶”的极度赞美。明许次纾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同样也是在称赞“雨前茶”的品质极佳。
由此可见,茶和谷雨,从古至今,始终以某种密不可分的姿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么或许,茶的魅力,同样也就是谷雨的魅力。
我国人民素喜饮茶,茶文化在我国的渊源更是十分深远。《茶经》中言:“天赐香叶,带着日之热烈,月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醇香,是以为茶”。人们认为,茶,是集天地日月之精华而成的精灵,它是纯净的,优雅的,高贵的,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者无数。
然而,饮茶,却绝不是文人雅士的特权。茶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但同时它也只是一种单纯的饮品。因而焚香抚琴时可以喝,邻里闲话时也可以喝。诗文唱和时可以喝,农忙归来时也可以来一碗解渴。
我一直认为这才是我国茶文化最迷人之处,茶不是某一个人的,茶是大众的。正是因为如此,茶才能够进入各种各样的生活,从而带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色彩。亦雅亦俗,雅即是俗,俗即是雅,雅俗共赏。这正是我国茶文化最大的魅力。
而也正是它的这种魅力,才能让它千百年来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在文人的案头,在皇帝的御桌上,在梨园里,在农忙的田间,在闲谈的妇人手上。
一盏茶,饮下的,是千年的悠悠岁月。它混杂着世俗的五味和内心的旷远,最终,淬炼成春日午后难得的一会儿闲适时光。
今日谷雨,你可曾饮茶?
茶,为谷雨这个时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谷雨,也为茶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那么除了茶以外,谷雨时节,还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和习俗呢?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一候之时,萍水始相逢,二候之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提醒人们开始播种。而三候的时候,戴胜鸟则开始落在桑树上,由此可见,《采茶纪》中所唱的“戴胜鸟莫要吵,容我睡一觉”,还是十分有物候学意义的。
而谷雨时节,作为万物生长的好时候,除了喝春茶外,也是吃香椿的好时节。香椿作为一种极其鲜美的节令食品,可谓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古人云“雨前香椿嫩如丝",正是对香椿的极度赞美。
除了香椿外,谷雨也正是牡丹花绽放的好时节。唐徐凝诗云“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其描写的正是牡丹花绽放的盛景。
谷雨,是春日里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结束就意味着春季的结束。而结束也同样意味着开始,春尽了,夏就来了。生生不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文字来源:不胜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艫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