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爱你,不爱Ta,这不是爱!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的代表作,全书只有9万多字,却十分深刻,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销售上千万侧。

要说这本书,就的先从弗洛姆所属的法兰克福学派说起。法兰克福学派是指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一批学者所持有的学术观点,这一学派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对20世纪的西方社会进行了批判,认为工业社会、商品经济压抑扭曲了人性,造成了个体心理、群体社会的很多问题,对现代性进行反思,这其中最有代表也是我略为熟悉的就是哈贝马斯。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以马克思式社会批判为底色,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表征,兼具两位大师之长,并发展修正了他们的学说。

弗洛姆在这本书中发出“爱情在当代西方社会已经衰亡”的惊人之语,那么在弗洛姆心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

物理学家惠尼说,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学习是最本质的方法。“什么是爱”就是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全书从四个方面去诠释。

1、爱是一种能力,和音乐、绘画、木工一样是一门艺术。

人们一般认为,爱是一个对象问题,找到一个爱你或者你爱的人,却没有注意到爱需要能力,有能力自然有对象。

这就好像是一个运动能力欠佳的人,不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是不断更换项目,长跑、短跑、跳高、跳远……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长项。这,只能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们忽视爱的能力,那就是人渐渐商品化。品头论足、门当户对、房子车子、外貌身高……如果条件吻合、有竞争力两个人就在一起,这不就是商品经济的规则。那爱情中失意的人怎么办呢?爱情失败的人当然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商品价值了。

此外,人们错误的划分了坠入爱情和爱情消失两个阶段,爱是一种能力,就不存在坠入和消失的阶段之分。

这是很普遍的错误观点,爱情终将逝去,习惯将代替爱情,台湾有一首歌《恋爱症候群》,里面描述了恋爱这种病的甜蜜症状,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痊愈,之后两个人开始相互攻击对方的缺点,甜言蜜语随风而去。

上面就是现代人的解决方式,弗洛姆告诉我们,爱跟音乐、绘画、木工一样,是一种能力,除了实践、不断试错,我们还要学习它的理论。人们老是说渴望爱情,但又把成就、地位、权力看得比爱情重,总是花光了所有精力来获得后面这几样,而不愿意学习爱的艺术。

2、爱是我们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人类最大的问题或说需求是摆脱孤独的束缚,这个问题起因于人类的近况几千年不变,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多种多样,有宗教信仰、有军事掠夺、有奢侈享受、有投身艺术,这些对孤独的回应就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

有哪些克服孤独的途径?

最直接的是纵欲,最早在原始部落,有集体服食置换要、集体性行为。

而到了现代,这种仪式化的集体纵欲就没有了,出现生活不顺,会有酗酒、吸毒、乱性,这种做法不合法也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效果,于是就有了成瘾性犯罪。

另一种做法是同群体保持一致,最早是血缘的家庭、宗族,后来建立了文化共同体的民族、国家,然而现在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路径让社会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启蒙时代有人人平等这句口号,这是好事,但到了现代发生了异化,人人平等造成了一个事实,人没有了个性成为了机器的附属,高度相似,高度听话,从生到死,人们被纳入了集体的轨道。无差别的生活,个性得不到尊重,这导致了更深刻的孤独。一些人采取纵欲的方式,酒精、毒品、性来麻醉。

还有一种方法是创造,比如画家作一幅画,木匠做一把椅子,雕塑家做一尊雕塑,创作者不再和世界、和集体,而是和创造对象合而为一。特点说明,流水线上的工人不能算创造者,他们成了机器的一部分,不尊才自我。

不过,靠创造活动来克服孤独在弗洛姆看来也不可取,因为在这类活动中不存在人与人的关系,只有人与物的关系。弗洛姆紧接着得出结论,实现人与人的结合是人类内心最强烈的需求,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爱”就是这一过程。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弗洛姆与他的老师弗洛伊德发生了分歧。在弗洛姆看来,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最强烈的需求是性欲,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或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的要求其实是人渴望爱情、渴望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后者才是更本质的东西。

讲了爱的本质,那什么是具体的爱呢?

弗洛姆认为,不成熟的爱往往表现为共生有机体,这就是母亲与胎儿的关系,母亲是胎儿的一切,母亲也因胎儿而升华。这种看似如胶似漆的关系很不健康,一方消极,一方积极,消极者是服从的一方,而对方是他/她的引导者、保护者。消极者要变成对方的一部分才能消除孤独感,才能分享对方的伟大和威力,这样的人摆脱了孤独,但也不再独立。积极者是施加控制的一方,他/她要把对方吞噬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摆脱孤独。这两种人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就是施虐与受虐,都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那什么是真正成熟的爱?就是在保有自我的完整性、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另一个人合二为一。两个生命既要合为一体,又要保持各自独立,这是很独特又很难得的现象。具体特征有:

  • 成熟的爱应该是积极的,意味着给与而非索取,给与并不是承受牺牲,享受苦难,而是在给与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活力。
  • 另外的特征还有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总之,不要奴役不要控制,要服务于人,要让你爱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和成长。

一句话总结,不成熟的爱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里特别要指出一个误区。你认可“我们太爱一个人,爱得太专注,以至于根本不爱别人”这句话吗?

比如,有过女朋友的人,多半被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没和我在一起,你会不会和某某在一起啊,那你会不会和爱我一样爱她呢?”你这时候早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忙不迭赌咒发誓根本不爱某某。

爱是一种能力,是不依赖律师对象而存在的。爱决定的是你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你和恋爱对象的关系,如果你确实爱一个人,你应该爱其他人。爱世界,爱生活,因为你有爱的能力,有给与、关心、尊重、认识的能力。

如果你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那你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的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对其他人无动于衷,那他的爱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私,因为他把自己和爱人封闭起来,合二为一的对抗整个世界,这是共生有机体的爱,是不成熟的爱,是畸形的爱。

3、作者经过观察分析认为,爱在当代西方社会已经衰亡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市场思维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里,人已经商品化。在商品经济时代,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其实是一种资本,就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人本身应该是目的,而这时候却变成了工具,人本有的天赋、才能、生命力,都变成了在市场中谋取最大利益的工具。

爱情在这种思维下也变成了买卖(有首歌就叫做爱情买卖),买卖好坏,就需要你去比对利弊、权衡条件,这样寻找出的伴侣就是一个伙伴而已,就像生意伙伴一样的生活伙伴。

你们经过了精心的比对权衡,所以丈夫一定很有进取心,一定给妻子足够的物质保障,一定很懂得赞美妻子,而妻子呢,一定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善于倾听……这一对伴侣在旁人眼里是模范夫妻,却不是神仙眷侣,他们相敬如宾,却不了解对方,结成了抵抗世界的同盟,走进了抵抗孤单的避风港,把两个人的自私看成是爱情和信任。莱昂纳多和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革命之路》反应的就是这个主题,中产阶级美满的平庸的生活最终走向崩溃,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造就的婚姻事实。

4、要实践爱,需要纪律、专注、耐心和兴趣

那怎样培养爱的能力呢?

爱情体验是特别私人的事,所以弗洛姆不上爱情课,给基本的指导没问题,但具体的方法要个人领悟。沿着爱情是艺术的思路,弗洛姆给出了建议。

1、纪律。现代人每天遵守工作8小时的纪律,但工作之外生活有纪律的人不多。

2、专注力。专注是做艺术的必要条件,现代人很难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也很难不超验、不喝酒、不说话、不用手机只是安静的坐着。

3、要有耐心。凡事求快,是机器的思维,现代人觉得不快就会失去时间,但是省出来的时间怎么用却不知道。

4、要有极大的兴趣。要成为大师,而不是匠人,需要爱这门艺术。


上面就是弗洛姆开出的药方,似乎只是心性修炼。而不是爱情攻略。

爱的艺术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误解,觉得爱会像艺术那样天马行空、不可捉摸,于是我很早就知道了这本书却没认真看过。

直到昨天看到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书,在这个书单上就有《爱的艺术》,其中那一句“爱是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非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差点没把我绕晕。仔细品味这句话,让我联想到非暴力沟通中的需要,但我猜想这本书能被这么多人认可,肯定更有其独道之处。

看完之后,的确是很受震撼,但结尾部分对如何培养爱这个能力的论述又不清不楚,让人不上不下,颇为郁闷。

我也明白了弗洛姆之所以把爱类比成艺术的原因,一方面是爱跟音乐绘画一样也是一种能力,二是爱与艺术一样只关乎内心。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必须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掌握,可是却没有练习的方法步骤,在郁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机会,我自己就可以去整理开发出练习的方法与步骤啊,自利利他,这比起市场上所谓的各种爱情课、泡妞营可强多了,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只爱你,不爱Ta,这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