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七):述而篇

关键义:关于老师的定义、关于教学的定义、共事之人的定义、乐学、好古、多见而识之


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手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表达一种谦卑、尊重。

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手记:

修德、讲学、践义、从善,是孔子所推崇的。主要在于学习和自我反思两方面。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手记:

申申、夭夭,整齐、舒服的样子。没有持久的品行修炼,即使是在平时闲居时,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惬意舒适。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手记:

人老了,睡眠无法深入。也可能是孔子感叹时不我待,担忧没有机会再践行学问,实现梦想了。

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手记:

大致会是这样一个状态,我们接受新事物时,应该先学习和理解,并尝试总结、发觉其本质至简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可以指导、解决大多数的情况或问题。就比如制度、原则、底线、定理等等,应该就是类似孔子所说的“仁”。而礼、乐、德等,本质就是维持秩序的手段,孔子推崇社会秩序,礼乐崩坏,诸侯却行天子之礼,孔子不愿看到的是秩序的破坏。寻到本质,建立了秩序,孔子也并不是打算一直“墨守成规”,同样也需要创新,进步,变化,故“游于艺”。

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手记:

只要给我见面礼(微薄)的,我从没有不教诲的。孔子倒不是贪图礼品,而是看到学生能之礼、行礼,是对学生认可礼行,符合孔子的价值观,是共鸣,是认可。再者,教学不能被看上去很廉价,廉价就不知珍惜,见面礼是见诚意。

但是现代社会,老师的见面礼往往被利益化解读了,那需不需要见面礼了?我觉得不应该再要了。现代社会和当时社会已经不同,教学的秩序已经被重新定义,老师已经是一种职业,老师应该关注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手记:

这其实谈的是教学原则与方法,老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启发,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自身,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助。

教书育人,父母也是,不过老师是专向教学,父母更多在生活方方面面。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去了解并理解这个世界,但不应该掺杂父母个人的情感,事物、现象,不讲好坏,而只是引导和让孩子理解。对与错,好与坏,告知标准和原则,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与发展。

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手记:

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之恻隐之心。

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手记:

共事之人不能与匹夫。打老虎仅凭赤手空拳,渡河不用船只,这样对自己生命都不负责的人,与之共事,还能指望他会尊重爱护朋友的生命?既不敬畏生命,也不知保护生命之方。孔子极反对匹夫之勇。

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子之所慎:齐,战,疾。

手记:

齐,斋戒。祭祀前的准备时期。孔子认为这三者都关乎生命,所以谨慎。孔子敬畏生命。这也不难理解,孔子为何反对匹夫之勇,匹夫本身都不尊重自己生命,若其为帅,怕也是危及更多人生命。作战必求,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手记:

冉问的是孔子对卫君(父子争夺)的看法,但是子贡却从侧面问的是伯夷、叔齐(二人互相谦让君位)。这倒是提供的问问题的方法。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手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得知无益。修身养性在前,富贵在后。

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手记:

再给我几年寿命吧,我还想学《易经》。对学习的渴望。有限的生命遇到无限的学海,是不是有些无奈?

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手记:

雅言,即通行语言,普通话。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手记:

相互学习、相互分享的重要性。

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手记:

恶人欺凌,以天为后盾。这是何等的自信,也是对恶人的极其藐视。仁者无畏。

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手记:

孔子对自己为人坦荡,光明磊落的自信。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手记:

圣人、君子、善人都见不到了,这些暂且无妨,可是至少能看到有操守(恒)的人吧!

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手记:

适可而止,取物以节。

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手记:

孔子提到一个学习方法,多见而识之、默而识之。有时候,学习并不一定非得是从他人获得,多次观察,慢慢自我理解,也是重要环节。不然,怕是有偷懒、急于求成的嫌疑。

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手记:

世界万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在变化之中,既然如此,我们都能接受,那为何不能接受人的变化?况且还是从善,变好的变化。再者,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应该看到优点,包容缺点。

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手记:

既然想要得到,就要先有想得到的欲望。

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手记:

陈司败反驳孔子,孔子没有生气,反而庆幸有人指出了错误。

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手记:

自觉向优秀看齐啊!

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手记:

书本上的容易学到或得到,可是难在实践。

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手记:

尽人事而听天命。孔子也不是责怪子路祷告,否定神灵;也不是迷信神灵。而是可以做的,要做的自己都做过了,是对生命的泰然处之。

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七):述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