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以及其他关于幼儿阅读的杂想

第二语言习得专业人士---王青博士著作,很多专业角度的阐述和术语,外语教学流派,观点的抛出,谨慎科学的态度,是我喜欢的行文风格。拖拖拉拉看完,有些零星的感想已随风飘散,记录过三个节点,拼凑一篇跑题严重的读后感吧,哈哈~

20191128晚21:30看完前三章。

作者对于英文启蒙的基本观点是:对大多中国孩子,英语学习属于二语学习;二语学习的特征不同于母语,学界没有敏感期,窗口期等结论;且二语学习早开始不等于最后能学得快学得好;没有最好的外语学习法,只有结合自身情况的综合运用。过分关注英语早教,反而可能让孩子付出更多的“生命成本”。

我的思考*迷惑:

1.大量的英语分级阅读到底有无必要?和原版绘本之间的取舍?

2. 中文里缺乏健全的分级阅读体系,但中国人汉语语言的学习水平也不比外国人学习母语的效果差。中文阅读,有无必要分级?

晚上和Honey讨论结论:“读”才是重要的,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根据程度筛选也不迟。想起了杨绛先生那句名言:你的主要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好了,读去了~喵~

20200608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个月总会被动收到各种少儿英语启蒙“自然拼读”课程的介绍,频繁被普法,从自然拼读“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所向披靡,到课程包百年一遇的跳楼价,再到耽误孩子语言敏感期罪该万死的当头棒喝……我就想知道自然拼读法千好万好,美国孩子也是7岁左右开始学习,融汇整个小学阶段,作为辅助阅读的策略,难道是因为这三百多条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特别难,美国孩子啃不动记不住?引入国内作为学龄前儿童英语启蒙的敲门砖,甚至现在宣传夸张到2岁就应该开始学习,双语同步启蒙,难道是因为中国孩子天赋异禀,一年轻松学完开口流利说没毛病?  语言学的知识告诉我人类小孩不分国籍,过早开始处理抽象符号和规则,认知能力跟不上,处理会变得很细节,支离破碎,甚至限制未来分析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阅读能力不仅不会因此提高反而被戕害。常识告诉我一个不知道“斧头”是什么,英语听力词汇不过50的小屁孩,要ta从ax,apple,ant,三个词中间顿悟a的发音共性就好比要我现在准备一下,明天去考清华一样……  然而,这样的宣传如今却大行其道,不知有多少拥趸。无数的学习群,前赴后继的孕傻妈妈,为孩子尝试了一两节体验课,感觉娃点对了几道题目得到了小星星,孩子很开心,就报名试试吧,反正有跳楼价,反正当下“可别耽误了孩子”的焦虑得到了安抚。

唉,如今育儿之路本身已够艰辛,再加上这些个“以爱之名”的妖言惑众,常常让年轻的妈妈们因为焦虑而动作变形,忘记或不敢走上大道至简。怎么办呢?只能是不停学习,擦亮眼睛,及时止损,量体裁衣吧。也想听听有心得的前辈指点。初心是成为为孩子挡风遮雨的大伞,可防不胜防就沦为那制造风雨的人。

20200618

半年过去了,《别说你懂英语启蒙》已读完,对于自然拼读也通过学习和多方讨论,渐渐有了态度:很好的阅读辅助技能;有了两千左右听力词汇再学;和音标学习是两套系统;五六岁OK,十岁以后就不用学了(我没学过自然拼读,现在也在靠英语吃饭呢,尬)。自己教,配合一些有趣的线上练习和书籍;那么有关自拼的一切,现在就彻底拔草了。关于以上两点迷思,有新的想法就沉淀一下,虽然是蜗牛爬,也好过止步不前。

对以上迷思的一些思考:

1. 分级阅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慢慢了解吧,搞不明白也是正常的。。。(自我安慰)四五岁再接触也不急啊(只要我不急,全世界都不急,淡定~)。优秀绘本是启迪心智,爱上阅读,艺术品位和亲子关系促进的非常好的素材,再早也不为过,应该多多解除,无论中英文。2-3岁,阅读,好的文本和绘图素材就够了,就如最新鲜纯粹的食材,其他无论文字中英文,无论是否有音频或视频都是锦上添花之事; 然后就是一个愿意自己化身一个绘本大厨的妈妈。讲书时可以演绎夸张,声情并茂,也可以删减冗余,篡改缝补;情景交融TPR教学法安排上,家里的小玩偶道具利用起来;关他书上写得什么语言中英文切换着讲;在妈妈不露痕迹的刻意安排中,让孩子不刻意无负担地浸润吧。写到这里被自己感动了,这么深沉而周密,这不就是爱本该有的样子。最正确的事儿,做到却不容易。比这更容易一点的是:妈妈群里寻宝,搜集视频音频资源,路线规划,听讲座试课程,激动于前辈和专家的金玉良言。。。。其实这都是信息时代的有教育心的父母应该做的是事儿,是孩子教育启蒙的第一步;但对于我这个文傻,常常在这信息的洪流中迷失,以至于陷在这第一步中迈不出脚,或者每迈一步都踟蹰不安。与其这样,不如少看点,少听点,过滤繁杂,把抓在手里的能力范围内之事做得更好一些。减少焦虑的办法就是不断提醒自己在阅读这件事上的初心: 让孩子热爱阅读,热爱语言表达,能够安静专注地享受一件事情,共度美好的相处时光。

2. 中文阅读,有无必要分级?

Sorry,关于这个迷思,半年来无任何突破,只能谈谈最近实践。最近读的一些绘本(2岁8个月),我觉得元宝和我都比较喜欢的是《Maisy》《折耳兔瑞奇》和深见春夫想象力系列如《飞天大面包》,因为和她现在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最匹配,还有想象力的拓展,读起来有共鸣,满足好奇心,愿意一遍一遍讲,这个过程很美好; 而《小熊宝宝》行为习惯养成等书,四五十本,曾经的最爱,标注也是0-3岁,慢慢就被打入冷宫了,因为都是小宝宝比较熟悉的日常,对于快三岁的她已经有点简单。还有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图画和情节也不算难,我读完常泪光点点,被表面粗暴凶残的霸王龙柔情善良的一面感动。元宝也能坐在旁边欢喜得听,但她应该没有太懂,表面的情节是get到了,但常常问出一些破坏气氛的傻问题,如霸王龙为了救共患难的小棘龙掉到海里淹死了,多年后小棘龙故地重游,揪下一棵象征他们友谊的红果子吃起来,边吃边哭,傻妞就会问:“这明明是一颗红果子,你为什么说两颗?”或者:“这个果子甜不甜?”。。。我明白了,小孩情感发育也是需要过程的,可能比智力还要慢些,现在还无法理解“爱而不得”“爱是牺牲和成全”这样表里不一的情感境界。那么这书对于她现在而言就是难的。至于是否要给她看呢?我觉得也可以看一看,先把种子种下吧,发芽的事儿慢慢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以及其他关于幼儿阅读的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