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33)

33丨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

1、切除前脑叶治疗精神病

在你眼里,是不是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代表了医学的伟大进步呢?

那你知道有一年的诺奖发错了吗?

直到今天,这个奖项都被看成是诺奖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这就是1949年的诺贝尔奖。颁给了一位医生,他发明了用切除病人的前脑叶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前额叶切除术示意图,用器具捣毁脑区

前脑叶就是大脑的额叶,额叶负责我们复杂的认知行为。比如记忆、思考、决策、表达等等。用手术破坏额叶,精神病病人的狂躁和幻觉自然也就消失了,病人也就不闹了。

但是,一个没有情感、没有判断、没有思维、只有呼吸的人,还能算一个真正的人吗?

有人这么描述这个手术:

我的女儿做了手术,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的身体还在,但她的灵魂却永远消失了。

电影《飞越疯人院》的男主角,就是被强迫做了这种手术。从此,一个活跃的勇士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那么这种血腥残酷的手术怎么能获奖呢?

评奖的人当然都不傻。

这个手术之所以在当时被错误地颁了奖,是因为在它以前,医学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几乎是0。任何一点有可能的希望都让大家振奋,即使是一种今天看起来惨无人道的外科手术。

2、精神病:最后的黑暗之地

广义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障碍等很多种,狭义的精神病专指精神分裂症。这类病人可能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和情感异常。

这节课提到的精神病,指的就是狭义的精神病,也就是精神分裂症。

根据推测,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过精神障碍。比如梵高、莫泊桑、果戈理,以及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

在以前,人们对于精神病充满了无知,对病人蔑视、反感、厌恶,甚至残害。

远古时代,人们以为精神病是鬼进入了人体。所以,就给这些病人脑袋上打洞,以为这样可以让“恶魔出逃”。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有的医生给精神病的病人注射胰岛素,让他们低血糖、昏迷,用这样的办法来治疗病人的躁狂、幻想。

再后来的治疗办法,就是咱们刚才说的,能让病人变成行尸走肉的外科手术。

别看这种手术残忍,这在当时可是有钱人才能做的手术。没钱的人就只能被关在疯人院,给他们戴上手铐脚镣,或者捆起来。最“人道”的方法,是把病人关在阴暗、狭小、肮脏的地下室里,让他自生自灭。

这就是当时精神病病人真实的生存状况。

人们只看到了病人攻击、逃避、躁狂、抑郁、自残,甚至自杀的外在行为,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错乱、颠倒、虚幻和恐怖的黑白世界,没人能了解。

直到一个药的出现,精神病病人的生存状况才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氯丙嗪。

3、氯丙嗪:意外所得的治疗革命

这个药你可能很陌生,听起来好像没有青霉素、疫苗、DNA这些发明如雷贯耳。

但是,《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却把这个药评为1840年以来,医学领域的15个重大进展之一。

在我看来,氯丙嗪的发明可以和青霉素相媲美。

因为,它打开了精神病病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枷锁,让医学的光芒照亮他们的世界。氯丙嗪是医学发展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么诞生的。

战争的时候很多伤员会失血,甚至休克。

1949年,法国的一位军医亨利·拉伯里特(Henri Laborit)一直都想找一种抗休克的好药。

他找到了一种药,但是这个药抗休克的效果并不好。

受了重伤的人会焦躁不安,拉伯里特给他们用了药以后,发现这些人居然都安静下来了。他想,这个药是不是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呢?

拉伯里特立刻把这个发现发表了出来。放到今天,这样的文章可能直接就被编辑扔了。因为他只写了观察到的现象,全文连靠谱的数据都没有。

但是在当时,还真的有制药公司相信了。这个公司加紧研发,很快就在拉伯里特用的药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新药。毒性更小,作用更强,这就是氯丙嗪。

1952年,医生把这个药用在一个躁狂症的病人身上,这个病人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吃了一段时间后,他的行为甚至接近正常人了。

又过了1年,氯丙嗪在法国上市。1954年,氯丙嗪在美国上市。10年后,全世界有大约5000万的精神病病人用上了氯丙嗪治疗。

大量病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其中很多病人甚至可以恢复社会功能,自力更生。得了精神病的人不一定非得住院,很多人在家吃药就能控制症状。

这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精神病病人的“非住院化运动”。

就拿美国来说。1955年住院的精神病病人是55.9万人,10年后降低到了45.2万人。住院人数减少了近20%,有的精神病医院甚至由于缺少病人而关门了。

4、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革命

在氯丙嗪出现前,人们认为疯了就是疯了,就是废人了。

有了氯丙嗪,近75%的急性患者可以重新融入社会,参加工作,正常生活。慢性患者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氯丙嗪开启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的新时代。

1989年氯氮平问世,1993年利培酮问世。这两个药代表着抗精神病药物进入第二代。到了2002年,人类又开发出第三代抗精神病用药阿立哌唑。

在我看来,氯丙嗪带来的进步和意义,已经不仅是个药,不仅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物质载体了。它给医学带来了三个进步:

第一个进步是,氯丙嗪的出现,赶走了所有不科学的解释。

很久以前,人们把精神病的病人看成是魔鬼附体。

到了公元前400-500年间,希波克拉底把病人从神鬼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希波克拉底认为这些病人身体里没有鬼,是人自身出了问题。

再后来,人们把精神病归因于道德,这又给这种病打上了一个“羞耻”的烙印。

笛卡尔的二元论则认为,精神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

这些误解都源自于人们不了解精神病的发病机制。很多病,医学可以通过客观的检查找到明确证据。

比如,冠心病可以做心电图,做造影,做冠脉CT,那么精神病病人的幻觉拿什么来精确检测呢?

咱们只知道是大脑出了问题,但是病人外表看不出任何异常,即便去世后尸体解剖也找不到异常部位。所以,关于精神疾病就充斥着各种不科学的解释。

直到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病人只要吃上药,很多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所有疾病一定有物质基础,找不到不代表没有。这一理论再次得到夯实。

所有不科学的解释不攻自破。不需多说,也不需要辩论,事实胜于一切雄辩。

第二个进步是,氯丙嗪的出现,拓展了医学的治疗思路。

有些病,咱们只要了解确切的机制,了解病因和疾病的因果关系,就可以治疗。

比如,有些肺炎可能是因为某种细菌感染导致的。那么找到了细菌,就可以用青霉素治。青霉素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让细菌死亡,然后依靠人体免疫细胞自我修复,治愈疾病。

但是到目前为止,更多的病找不到确切的因果关系和发病机制,这些病怎么治呢?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比如咱们今天讲到的精神病。难道必须等到搞清楚因果关系的源头,才能开始治病吗?

1972年,也就是氯丙嗪上市19年的时候,医生发现氯丙嗪的作用和大脑内的多巴胺受体相关。氯丙嗪阻断多巴胺受体,对大脑内的神经递质进行干预,就可以减轻精神错乱。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短期内没办法精确了解因果,但只要能找到发病的某个因果链条,阻断链条,同样可以治病。

从干预因果,到干预因果链条,这是医学治疗思路的拓展。

1957年,人类研发出第一个抗抑郁药。

《2014年全球精神疾病药物研发报告》称,目前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在研的精神疾病药物共有119种。其中,精神分裂症药物36个、抑郁症药物29个、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多动症药物15个、抗焦虑药物15个、自闭症药物6个。

这些药的原理,都是作用于发病中的某个因果链条,或者某种递质。

2019年3月,美国FDA审批通过新型抗抑郁药右旋氯胺酮,它的作用原理还是针对某个因果链条,作用于某种递质。

也就是说,虽然迄今为止,很多病的确切发病机制我们还没办法彻底搞清楚。

但是为了让病人的病能治,为了让病人好好地活着,那么只要了解了其中的某个关键环节,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进步呢?

第三个进步是,氯丙嗪的出现,让医学的人道主义照亮最后一片黑暗之地。

在氯丙嗪之前,医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精神疾病依然是荒芜一片。

想象一下,在这个医学没有取得突破的领域,那些被关进疯人院,或者走失在人间的精神病患者,他们被看成贱民、恶魔,过着悲惨的生活。

医学的光辉从来没有照亮到这片庞大的、黑暗的区域。

很多人对于这类病人充满了蔑视,有些人甚至去恶意攻击他们。

也许,我们在街上偶尔遇到走失的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他们满身污秽,在街边翻垃圾找东西吃。

会不会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疯子,离他远点呢?

可是,他们是病人,他们没有道德问题。也许有一天,我们周围可能就有至亲的朋友或者亲人会发病。

氯丙嗪,第一次让医学的曙光几乎照亮了疾病黑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此,很多精神病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医学,让人文更人文。

致谢:

感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药师 李潇潇、刘芳在文献检索给予的无私支持。


今日得到:

1、广义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障碍等很多种,狭义的精神病专指精神分裂症。这类病人可能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和情感异常。狭义的精神病,也就是精神分裂症。

2、历史上的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远古时代,人们以为精神病是鬼进入了人体,所以在病人脑袋上打洞,认为可以让“恶魔出逃”。

20世纪30年代,有的医生给精神病的病人注射胰岛素,让他们低血糖、昏迷,治疗病人的躁狂、幻想。

1949年,切除病人的前脑叶,让病人变成行尸走肉的外科手术。

1952年,氯丙嗪研发出来,并开始运用到人体身上,大量的人得到了缓解,掀起了一场精神病病人的“非住院化运动”。

3、有了氯丙嗪,近75%的急性患者可以重新融入社会,参加工作,正常生活。慢性患者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氯丙嗪开启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的新时代。

4、氯丙嗪带来的进步和意义,已经不仅是个药,不仅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物质载体了。它带来了三个进步:

第一个进步是,氯丙嗪的出现,赶走了所有不科学的解释。

第二个进步是,氯丙嗪的出现,拓展了医学的治疗思路。

第三个进步是,氯丙嗪的出现,让医学的人道主义照亮最后一片黑暗之地。

5、很多病,医学可以通过客观的检查找到明确证据。但是对于大脑,我们只知道是大脑出了问题,但是病人外表看不出任何异常,即便去世后尸体解剖也找不到异常部位。所以,关于精神疾病就充斥着各种不科学的解释。

直到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病人只要吃上药,很多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所有疾病一定有物质基础,找不到不代表没有。这一理论再次得到夯实。

6、有些病,咱们只要了解确切的机制,了解病因和疾病的因果关系,就可以治疗。但是有一些病,比如像精神病,我们可能短期内没办法精确了解因果,但只要能找到发病的某个因果链条,阻断链条,同样可以治病。从干预因果,到干预因果链条,这是医学治疗思路的拓展。

7、氯丙嗪,第一次让医学的曙光几乎照亮了疾病黑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此,很多精神病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医学,让人文更人文。

8重点:. 精神和肉体不是两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东西。 . 从控制因果,到阻断因果链条,这是医学对疾病认知的进步。 . 氯丙嗪是科学的人道主义。

9、医学无意于消除偏见,但它在不停探索和提露真相,从而将偏见连根拨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16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