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们谈到,仅靠延迟满足无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那么如何跳出延迟满足,找到自控力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01
首先,有几点需要大家注意。
必须尊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
儿童跟成人不一样,我们可以开启多任务模式,一边做饭,一边和朋友打电话;或者一边打电话,一边打字,孩子则要困难的多。
儿童活在当下,你让他厨房拿水杯,可能走到半路,看到地上的小汽车,他就会跑去玩玩具了。
“他们常常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欲望和感受。因为自控力和大脑的发育有关,比如大脑前额叶负责判断、推理、调节等工作,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一直在发展,直到二十几岁才完全成熟。”——《养育的选择》
因此,你让幼儿园或者低年级的小朋友,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或者任何其他事情都不干,认认真真写字,这本身就是有违儿童发展特点的。
这样要求孩子,相当于你给自己提了一个“天方夜谭”的期望,结果只能是失望。
再则,必须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儿童有自己的年龄发展特点,除去这一点,每个孩子身上又都有不同的个性。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普遍的共性,更要看到独立的个性。
比如,我之前看过《正面管教》这本书。
针对一些孩子出现的问题,正面管教里提出了“温柔而坚定”的原则,即,守住自己的原则,跟孩子用平等的姿态对话,但是不惩罚,不发脾气,最终解决问题。
这个原则在我家老大3-5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是管用的。但是后来慢慢长大,孩子越来越有主见,很多事情,温柔而坚定,只是暂时性地压抑了他的想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除了“爱”,没有一个万能法则,会对所有孩子都适用。
最后,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知道,自控力根本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形而上概念,而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需要给孩子花钱报班,请老师教授,或者参加任何的活动,才能培养一个自控力宝宝,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父母。
02
接下来,看看为了拥有自控力宝宝,父母能够做什么。
在排除了一系列的误区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培养自控力,就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第一条,就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很难,我们不妨来看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家里有宝宝的妈妈,出门的时候,孩子总会迫不及待要出去,而自己还没准备好,这时候妈妈怕孩子出去摔跤,就会跟孩子说,“你等妈妈一下”。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让孩子站在门口等妈妈1-2分钟,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到。
再比如,带孩子去小区游乐场玩,滑梯就一个。孩子们基本都会排队按游戏规则来玩,因为如果破坏规则,大家就不跟他一起玩了。能够以为规则而等待,这也是自控力。
再如,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小朋友们容易互相抢同一个玩具。这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比如,可以跟对方互相交换玩具,或者用礼貌用语“请问,能给我玩一下吗?”
孩子如果能按照引导的方式去做,那么,也是在培养自控力。
因此,自控力的培养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而第二条,也非常重要,就是给予积极反馈。
这个反馈,主要指的是正向的表扬及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这样的行为是能够得到肯定的。
爸爸妈妈们一定会有带孩子看医生的经历。
如果孩子在整个看病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好,那么父母可以给予及时的鼓励,告诉孩子:“你今天做得非常好。谢谢你做得这么好。你这样叫做自我控制”。
等到下一次又要看医生,提到自控力,孩子马上回想到上次的成功经历,他也会更加有自信,会更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
当然,并不是说每次都需要提到“自控力”这三个字,才是正面的表扬。只要孩子做的好,父母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看着孩子的微笑,一个拍肩膀的动作,都可以让孩子得到正向的积极的反馈,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03
好,总结一下,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父母要注意三个误区:
必须尊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
也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差异;
还要明白,天下没有适用于每个孩子的“万能法则”。
具体的方法包括: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给予孩子正向的积极反馈,让行动形成正循环。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行动才是最难的。
自控力宝宝的得到,就在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中,每一个手势中,每一个微笑中。
万里长城长又长,这么浩大的系统工程,宝爸宝妈们,准备好了吗?
�Y�pS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