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录(二):生命是一场华丽的演奏

文|东雨夏晨

昨夜困乏,走遍图书馆的角角落落,略览到萧红所著的《生死场》。

不想在来回的书架上翻阅到七堇年的《尘曲》,曾在作者简介里看过,刚翻开几页,就入迷了,其实,对作者了解并不深刻,只在很久以前的微信公众号关注,就再无回应。

而对萧红的作品陡然一想,似乎也并没有看过任何作品,零散的文或许曾读过,不记得了。不觉中也了解她的一生,譬如说,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的她曾流亡过至少七座城市;跟随过四个男人;抛弃过一个孩子;还有另一个孩子死因成谜…

有关于萧红这一民国时期的才女,有看过很多作者用文字的讲述,以及微信里各类公众号的推送,还有前几天在腾讯视频看的电影《黄金时代》,演员汤唯演绎了萧红的一生,不觉叹惋。

谢觉哉曾在《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讲:“人从十五岁至三十岁,是黄金时代。”

那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那个时代里战火纷飞,却锻造了形如萧红等一些有血有肉的灵魂人物,恰在那个时代下,无法避免这些才华横溢的才子佳人最终陨落。

就像张爱玲《天才梦》里说,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

电影应该有些华丽的修饰罢,我想真正落魄迥境下的萧红一定过得并不像电影所刻画的那般,可通过作品的名字,也会使得我们明白这一人物后来的悲剧命运。

或许是离得生活远了,或许是认为萧红这一人物性格的冰冷和怯懦,对男人的依附,我并不是很喜欢她,但是她的作品不可否认是好的。

待有时间了,该再细读一番。


说道《尘曲》,我一眼略过这部算厚实的书的梗概,发现文中很多地方谈到死亡,看了前面约莫四分之一,前半部分大多是作者散文游记,还有作品后半部分的一部短篇小说。

后面的小说原本只看了不成章的最后一篇,以为有些青春化,待到第二天细翻阅前面章节,看才明晓是一部不算短的同性恋爱情小说。看得有些不能理解,因为并不喜欢这一类的。

想起大一时读过作者午歌所写的一些晚安故事,七堇年写的小说总会看到文字底下的悲寒,什么都写,由着我的性子,从一开始就这般定义,而我喜欢的午歌的文章总会让我看到逗比中的温暖,也会有炎凉下的孤独。

这或许是他们都有的,也是很多作家的特长。

大抵读的人也好这口,仿佛好的作品,都是悲的才好。

在《尘曲》中,摘录了前面散文章节一些喜欢的句子,有的关于孤独,有的关于死亡,有的关于探索、关于写作(P46)。

人们绝望的缘由,从来没有新颖的动机。终极的失落,是人类原罪的原罪。

哈罗·布鲁姆说,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成是一个人和一个人自己的死亡相遇。

留学巴黎的台湾女孩在《蒙马特遗书》里写道,“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这句话大概是真的会让人真正有所共鸣,尤其是孤独着和写文字的敏感者。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艺术与良知才能称作是奢侈品。

顾城:人生很长,人生很短,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纪德:我们故事的特色就是没有何人鲜明的轮廓,它所涉及的时间太长,涉及我的一生,那是一出持续不断、隐而不见、秘密的、内容实在的戏剧。

简媜: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

其实还有很多,没有读完。

记录的有些琐碎,却都是我极爱的句子,最近读语文试卷里的阅读,发现也会有很多喜欢的大家哲理性的句子,欢喜极了这种用笔记录再打在手机上的感觉,就好像有很多不理解的瞬间通过文字的共鸣将本不理解的——豁然开朗。

原打算把两本书借回家夜里困乏提神,不想图由于书馆里有一本书超期丢在家中,导致一本书都不可借阅。于是,只得默默的把两本书归回原位,图书馆管理员说明天把超期的一本书带给她就好了,不用罚超期款。

恩,那这真是太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录(二):生命是一场华丽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