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话小标题解读

共享性思维和无限性

      所谓纯粹的共享性是指普天之内的万事万物都互相参与和分享彼此,万物的精神都是一样的。例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下万物是一样的,彼此依赖共存。又如我国西藏有传统的天葬,人类依赖大自然的给养生存,死后则将身体归还给大自然。同时人们还以狼作为图腾,体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众生平等的观念。地球上的爱斯基摩人也有类似的信念:他们认为海里虽然有很多很多海豹,但任何一只海豹都只是同一个海豹神灵的显现。包括印第安人看待水牛的方式,他们觉得自己无时无刻不再参与和分享着大自然。在这些原始部落和信念中,他们对自身思维的共享性有着非常敏锐的认识和了解。而我们很多人觉得他们这种理念很可笑,现代人更多的提出理性思考,更讲究客观实际的思维方式,并且认为:当我们思维时,应当采取旁观者的姿态,才能去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弄清楚事物的本质。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与共享性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所以,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设想我们正在一起谈话,我不但看到了你,还听到了你。事实上,看到和听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但是,我们却自认为我们看到的人就是我们听到的人,认为这是同一个人。在和人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正通过思维的途径来把它们行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共享性思维是一种不同的感知和思考方式。是百万年人类的思考方式,但却在最近五千年来,我们却弃置了它。道德经里就一直强调,万事万物必须依道而行,让我们向水的德行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社会的思维模式,我们不会相信物竞天择,我们会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们的欲望世界被无限放大,人们的私欲被认为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人类很多的行为在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其实,人类的思维方式需要人们警醒:我们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对话小标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