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活成别人的开心果,却做不了自己的守护神

“外向”这个词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他在1921年出版的代表著作《心理类型学》中提出“内向”和“外向”的概念。他认为,“内向”的人能量指向内部,他们从独处中获取能量,因此他们更喜欢安静;“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他们从社交中获取能量,因此他们大多开朗活泼,喜爱社交。

在社会发展中,“内向”和“外向”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人的性格特征。当我们说起一个人很“外向”的时候,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那个人大庭广众下谈笑风生的画面;反之,当我们说及一个人“内向”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给他贴上“木纳”、“不善言辞”、“孤僻”“难处”等一系列负面标签。

内向性格的人,可以说从小就不讨父母的欢心。比如姐妹俩,一个开朗嘴甜,一个木纳呆板,作为父母的你肯定偏向前者。

进了学校,也是如此,学校也是一个小团体。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链接,外向性格者更容易被接受。

内向性格者,仿佛被边缘化了。在家里被父母嫌弃,在学校里也少有人搭理,自身更不会主动跨出那道心理屏障。

久而久之,越发沉默。每天死气沉沉说不了几句话,心里憋屈焦虑,兼而卑微不自信甚至抑郁。

其实,内向的人,都很敏感。很会察言观色,人家一个细微的脸部表情,他都能第一时间感知到。一丝微笑就能让他欣喜若狂,一句重音就能让他满腹纠结,从而开始自我怀疑。

因为觉得“我不好”“我不应该这样”,“内向的人”开始寻求改变。他们努力去迎合别人,对别人的无理要求也从不拒绝,他们苟成了“老好人”模式。

他们不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开始扮演“外向”时,“假性外向”便有了真实的演绎空间。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内向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场合扮演“外向”之余,不要否认自己的内心。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每天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价值。

不要试图去改变性格,选择符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发自内心肯定自己的价值,古今多少内向者,凡.高、埃略特、贝多芬、爱因斯坦。内向者不是不够好,而是好得与众不同。

当全世界都在为“外向”欢呼呐喊时,我们可以淡定地回应:内向,没什么不好。


你有外向孤独症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总是活成别人的开心果,却做不了自己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