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骑行札记》札二十二:工布江达(包容这条路)

        至今天,我已经骑行了37天。有人可能会嘲笑我,川藏公路用不了那么多天!是的,没错。正常骑车确实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孙晖一直在突破川藏公路骑行挑战的记录,而我应该是川藏公路上骑车最慢的乌龟了!或许最慢记录将被我书写,目前行程还未结束。

        其实,这比我原计划两个月的时间提前了太多。原先计划是慢、稳、多走走,与人交流,用心去体验感受这条路。只有停下我那着急赶路的心,才会慢下速度,继而发现川藏公路独特的美。对我而言,我的速度还有我的行程安排已经很慢了。计划终究是计划,它永远赶不上变化的未知数,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我能控制和掌握的了的,或许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吧!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命运犹如每一页的章节,你写满了苦不堪言,但终究有人会帮你翻阅过去。

        人生顺境难得,逆境处处可寻。每段故事的结束,开头总是写满了平淡。

        我到底发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就目前而言,我真不能一一道出个所以、然后来。这么慢的骑行速度,而我还是唯恐错过了某些想与我相识的邂逅。走得越慢,总感觉有东西遗落在身后,想回头去找,却又找不出一个停留的理由和借口;而我只能默默地往前走,带走一份牵挂与不舍,留下一段未续前缘的故事。

        之前三姐妹的阿爸问我:“你怎么又来第二次,别人骑一趟都受不了了,第二次绝对不会骑车了!”

        我说:“打发时间”。当然不是真心话。

        他说:“哎呀,你写什么呢,趴在那写了一天了,写完没有呀?走走走,吃完饭再写”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之前我总觉得时间不够,后来才发现时间这个东西,只有你占用了它,它才属于你的。假若你连打扰它的勇气也没有,不好好合理地压榨它,它只会对你敬而远之,甚至排斥你的存在!时间只会眷恋勤奋之人,懒惰只会让它觉得是在一个人的身上浪费生命。与其放弃一个人,倒不如成全一群人。

        时间说:“总有人找我要‘时间’,可是我不能对一视同仁带有某种偏见,不缺斤短两,也不卑躬屈膝。尽管如此,也还是有人不满足,而我也不能为某些人丢失了我的公平和尊严”。

        有人请假出来,有人辞职出来,有人刚毕业......皆是为了完成去西藏的梦。而我呢,这次重来,已经把它当作一份工作去做,也是我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我才能去完成我的作品。别人以为我在游山玩水,而我内心十分清楚我的工作。即:骑车,写作。一切围绕于此展开,这两件工作成为了我每天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之前一位自驾的朋友对我说:“第一次是完成梦想,第二次是感受这条路”。

        其实说的也有道理,而我也做着我想做的事情,重来一遍,用心慢慢走好每一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我轻松了很多。知道怎么安排时间、住宿、路况、吃饭、体力的分配,天气的提前预知和辨别等,让我心里感到不慌。经验是户外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看似轻巧,有些人却是用金钱、时间,甚至生命换来的。

        我之前骑行青藏公路的时候,都会与之对面而来的骑友打招呼,并且交流路况以及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在青旅、客栈、民宿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会与这个圈子里的人们交流更多的经验。分享彼此的经历,其实就是一种交流与经验的互动。

        晚上吃饭之时,有人嘲讽老年人凭借电动车助力在骑车,还有后援保障车等等诸如此类的俚语。我曾亲眼见过骑友在背后向别人吐唾液的行为,并且满嘴俚语攻击。人性的丑陋竟然如此卑贱!他们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也把这条路上的人推向道德的风口浪尖。

        这个世界,你做一些事情,总有人在你背后指指点点。有些骑车者的行为和素质,总是很丑陋。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有人托包、搭车、辅助工具等就是侮辱川藏公路。我发现人们在判断事物的第一标准是:带有某种歧视性,将道德的尺度奉为圭臬。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这样一种秩序和结构;由于人性的本来的构造,由于习俗,或是由于偶然的心情,这种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美的特征,美与丑的区别就在于此。所以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真正本质。

       ——休谟《论人性》

        怎样才算是完成了这趟旅程。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谁规定川藏公路必须全程骑下来、走下来?小何在此想问骑行者和背包客,似乎听到无一人应答。骑行和徒步是通过肉体完成这场修行的,而磕长头,才是修行这条路上的灵魂之人。

        切问,您怎么不去磕长头呢?

        依我看,切勿妄加指责他人的骑车行为。我说的是任何人!我们都是为了梦想而一路同行的陌生人,嘲笑别人的梦想,就是讽刺自己的梦想。尊重彼此的梦想,才是对梦想最大的理解和包容。许多人都在指责这条路上的“人”,川藏公路没有错,错的是人心,错的是偏见,错的是狭隘里的自私,以及情怀里的傲慢。

        骑行不分胜负,也不分输赢,更不分人格的高低贵贱,平安到达拉萨,才是支撑我们抵达终点的归宿。如若去问佛祖,他肯定会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罢了罢了,骑行这条路,也是一种修行,佛祖也不愿意看到一位内心充满勾心斗角的人来到他的面前。及时行善,而这种善,也是一种包容。小到众生平等,大到世界和平!

        有人为生活而奔波,有人为家庭而愁计,有人为事业而奋斗,而我每天为下一站骑车而忙碌。这种生活把我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特别的充实。不会多余去思考那些比较烦心的事情,专心骑车,抛去在我身上不堪的一面,至少有一辆车与我共同面对自然的孤独与宁静。

        骑车到现在,我似乎没有什么祈求和欲望,只想尽早结束这趟旅程,快点回家,别无它求。归家心切,突然又让我多了一份希翼。

        现在让我提起肉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兴奋,或许都归一为平淡了。不奢求这个世界给我带来美丽的风景,一切都变得审美疲劳。看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甚至出现了麻木的症状。脑中空洞的无欲无求,似乎整个世界就只剩我一个人,即使有人向我打招呼,我也面无表情,生怕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只能听到链条和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音,那种久违的安寂和宁静,生怕这个世界偷走了我最后的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川藏骑行札记》札二十二:工布江达(包容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