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核心考点: 1.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
     3.网络体系结构、分层
     4.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的联系与区别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集合。所谓自治即能够进行自我管理、配置和维护的计算机。
2.计算机网络组成
  物理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
       硬件:主机、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
       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
       协议:数据在线路上的传输协议。
  
  工作方式: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主机,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网络和路由器,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功能组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为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交换和控制能力。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业务。
3.计算机网络功能
  数据通信: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包括连接控制、传输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选择等功能。
  资源共享:数据、软件、硬件资源。
  分布式处理:利用空闲计算机资源。对用户是透明的。
4.计算机网络分类
  (1)分布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形
  (3)传输技术:广播式、点对点
  (4)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5)数据交换技术: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5.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①互联网草案 ②建议标准(RFC文档) ③草案标准 ④互联网标准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包括:语义、语法、同步。
2.接口
  从物理层开始,每一层都向上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
  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控制信息(PCI)、接口控制信息(ICI)、
  协议数据单元(PDU):n-PDU=n-PCI+n-SDU, n-PDU=(n-1)-SDU
  接口数据单元(IDU):n-IDU=n-SDU+n-ICI,即在临层接口传送数据单元
3.服务
  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面向连接:通信时事先建立通信线路。如TCP。
  面向无连接:把带有目的地址的报文传送到线路上由系统传输。如ID、UDP。

服务 优点 缺点
面向连接 可靠信息流、信息回复确认 占用通信信道
面向无连接 不占用信道 信息流可能丢失、信息无回复确认

4.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具有7层结构,TCP/IP模型有4层结构,教材上讲解的5层结构是综合了二者的优点

应用层 任务:提供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功能: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电子邮件
传输层 传输单位: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包(UDP)
任务: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功能: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
网络层 传输单位:数据报  实现硬件:路由器
任务:将传输层下来的报文段封装成分组、选择路由是传输层下来的分组交付主机
功能:①.为传输层提供服务②组包和拆包③路由选择④拥塞控制
数据链路层 传输单位:帧    实现硬件:交换机、网桥
任务:将网络层传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功能:①链路连接②帧定界和帧同步③差错检测
物理层 传输单位:比特   实现硬件:集线器、中继器
任务: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

5.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时延
  ①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位到最后一位发送完毕所需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②传播时延:电磁波传播所需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传播速度(2*10^8 m/s)
  ③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处理所需时间。
  ④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2)时延带宽积
  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3)往返时间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消息经历的时间。
  4)利用率
  包括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参考文献:天勤and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