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者丨赵常乐讲兵法:道为何物?道有何用?

道为何物?道有何用?——孙子“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之”道“篇

道为何物?道有何用?

——孙子“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之”道“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一个国家要想发动战争,就必须先筹划战争,分析战争,了解与战争有关的各种情况。

那么,战争需要了解和分析哪些情况呢?

换句话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孙子明确回答,要发动战争,赢得战争,就必须了解和分析“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情况,即孙子所谓的“兵者五事”。


什么是“道”


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万物所有伪装,通晓万物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

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道”。

所谓“道”,是构成万物并决定万物变化的最本原的东西,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世界万物最根本的法则,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一切皆有“道”。

孙子说,所谓道,“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危也”。

孙子的“道”,是战争之道,与政治有关,与经济有关,与道义、民心有关,是治国之道,治军之道,也是竞争之道。


“道”就是政治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战争说到底都是经济利益的斗争的最高形式。

老子说,“道法自然”,只有在顺其自然的和谐意境中,才能得“道”。

什么叫政治?孙子说,“令民与上同意也”。

孙子认为,“道”首先与政治有关,政治就是“上下同意”,强调的是君主的治国能力,强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要求统治者要营造一种“上下一致”的和谐的政治氛围,只有上下和谐,社会安定,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强大。反之,如果上下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会动荡,经济发展就会停滞,实力就会下降。

孙子同时指出,“修道而保法”,即搞好内政、确立法制是确保国富兵强的唯一途径。

孙子曰:衢地交合。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道”除了包含着国内民众的拥护之外,还要与周边国家搞好政治、外交关系,才能获得国际舆论和国际关系中的支持。

总之一句话,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弄的多多的,把敌人弄的少少的。


“道”就是民心

什么是民心?就是老百姓的意愿、需求、想法。

《淮南子·兵略训》说: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顺道而动,天下为响;因民而虑,天下为斗。

“道”反应了民众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反应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它是通过相同的利益、情感、和理想将民众结为相死、相成、相助的一个整体。所以,顺道而动,就会得到天下的响应,为民众而考虑的目标,必将会成为广大民众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就是民心向背的结果。


“道”就是道义

“道”也是道义,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

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在战争中强调道德伦理的规范作用,在中国战略思想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在战略所遵守的“道”中,孙子特别强调以民为本的“仁”和“义”的分量。

孙子认为,只有从“道”的方面来调动民众的力量,是最可靠、最长久,具有万众一心、生死与共的强大凝聚力。

一个高明的统帅,并不是依靠强制的手段迫使部属去执行自己的命令,而是强调依靠部属自觉能动的精神力量去实现战略的目标。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

在竞争中,弱者要特别注意用“道”,这是因为,“道”能使自己的对抗活动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补充;掌握了“道”,能充分掌握力量对抗的规律,通过利用条件和巧妙的力量组合,改变力量在特定时空中的对比;站在“道”的制高点上,能让弱者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战胜自己的对手。


“道”就是师出有名

 

战争就是有组织地杀人。杀人的理由是什么?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说的也是“道”。

战争之道还强调要师出有名。

不仅是战争,做其他事情也一样,必须首先考虑“道”。必须师出有名。只有这样,你的目标才能与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你的事业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你的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并得到社会的回报。

就经济领域而言,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都是讲自己的目标首先定位在社会效益上,都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消费者也会将企业放在第一位。

去年发生的日本马桶盖抢购风潮,我们暂且先把狭隘的民族主义放在一边,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产品与日本的产品比较一下,到底差距在哪里?

作为企业家,只有首先考虑最大的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许多事实证明,靠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的企业,只能得逞一时,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道”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是打还是不打,能赢还是会输,就看它是否符合“道”的要求。如果符合“道”的要求,顺天意随民心,君与民才能同仇、同心、同欲、同意。同方能统,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使三军如使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

“道”强调的是“人和”的重要性。

“道”是对战争的一种理性要求

孙子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道”是孙子对战争的理性追求,也是对所有竞争行为的理性要求。

孙子对战争有着明确而理性的衡量标准,战争不是为了统治者的一己之私或一己好恶,而是为了“惟民是保,利合于主”。

战争首先要考虑广大民众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反应了社会的要求,反应了时代特征,反应了人类的进步。

无论是战争行为或竞争行为,都有着明确的“道”的要求,有着明确的理性指向。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战争,赢得竞争。


孙子的“战争之道”


孙子的战争之道,就是以“全胜”为目标(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谋取有利形势为中心(并以利动),以“知己知彼”、“因利制权”为方法,以“道、天、地、将、法”为谋划内容的竞争制胜方法论。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对“易”的解释有三种,即“变易”、“不易”和“简易”。

从战争的角度来理解,孙子的“战争之道”也同样包含这三层意思:

1、“变易”的战争之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战争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以分合为变),其核心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致人而不致于人”。

2、“不易”的战争之道——避实击虚。

地球每天都在不停地自转,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无论地球怎么转动,都是围绕太阳在转。这是地球“不易”的真理。

战争之道也是如此,无论如何变化莫测,但强胜弱,众胜寡,实力永远是战争的基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因此战争中恒常不变的规律就是避实击虚。。

孙子兵法的所有主张、策略及方法,众多变幻莫测的诡道都是为了谋求彼虚我实之势,最后实现全胜而展开,即在道的前提和框架下,一切能致敌虚我实的手段皆可以用,反之则不能用。

3、“简易”的战争之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大道至简。我们现代人总喜欢或习惯于用复杂的思路来琢磨古人,其实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平坦,而人们偏偏喜欢旁门左道,从而辜负了圣人之心,只有那些思想单纯的人才能直达实物的本质。

孙子认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了解敌人,把敌人变成战场上的透明人,从而可以随意拿捏,而自己不会有任何危险。

所以,战争中“简易”的战争之道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孙子给出了明确的方法和途径——用间(使用间谍)。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者丨赵常乐讲兵法:道为何物?道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