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论语》·《先进篇》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bi)宰。

子曰:“贼夫(fu)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官至季氏的长宰,他让子羔去做费县的县长,孔子说,你这是害了别人的儿子。

子羔就是高柴,孔子曾经说过:柴也愚,意思是子羔这孩子不聪明,笨笨的。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子羔大概24岁,非常年轻,子路觉得自己既然当了季子的长宰,就想提携后辈,让子羔去管理费县。

孔子就说,你这是害人家呀。

可是子路却不以为然,他说,有民人,有社稷,何必读书。意思就是说,那里有老百姓,有谷物和土地,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习呢,管好民人、社稷不就行了吗?

子路这种人的逻辑是,他认为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吗?现在好工作都找着了,你就不需要读书了呀!

我们过去很多家庭的孩子上学上了一半,突然就让他去接父母亲的班,或者去上个技术、中专,以后好去单位上班。

有人就劝他,说要让孩子读大学,他就会说,读大学为了啥?不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现在工作都找好了,待遇又好,还读什么大学,不是浪费时间吗?

子路这样不必读书的观点历经几千年而从未衰朽,直到今天在广大人民大众心中还极具生命力。

孔子听他这么说,都懒得跟他废话,连解释都没有直接骂道:是故恶夫佞者,这就是我为什么讨厌那些喜欢狡辩的人!

佞者:油嘴滑舌歪理多,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能跟你辩,歪理一套一套的。

那么为什么子路的观点有问题呢?就这段对话里子路犯了如下错误:

目光短浅。只看当下马上就能获得的好处,但是没有看到长期学习对一个人的改造;

实用主义。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却忽略了求知的的乐趣,忽略了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心性,如果你太过实用主义,找不到求知的乐趣,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学习和工作作一个直接联系。

有非常非常多的人读了很多书,找到一个好工作后,就再也不读了,这就是一种读书的实用主义。

子路并不识人善用。如果他举荐的另一个适合做费宰的人,孔子是不会说:贼夫人之子。孔子看得很清楚,德薄而位尊,不是什么好事情,这会让一个人承担极大的风险,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德性,那么高的能力,却坐上了那样的位置,这等于将这个人放在火上烤。

在这里子路并不懂得用人,他只是和子羔关系好,想要提拔他,没有考虑适合不适合,就直接做了决定,也没有征求老师的意见。

如果子路的态度不是这么强硬,而是向老师虚心求教,孔子也许就会耐心的给他分析利弊,那么因为子路这样的性格,不愿意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自以为是,导致他少了许多学习、进步的机会。

所以大家也要从这里吸取教训,做人做事要虚心求教,多请教老师、贤者,对照自己是否有错误疏漏的地方,切忌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那么我们今天还有很多人以自己的不读书为傲,他们说,我也是大学毕业,我是在社会大学毕业的,我的学习从实践中来,读书不如看人,我从人身上学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但是在我看来,这话特别庸俗,你能够在生活中见到的人都是和你差不多的人,同一级别的人,即使你去行万里路,那你见到外国人,语言又不通,你怎么和别人交流。

即使你努力的去认识那些更厉害的人,也和他们互相交流沟通,但是他们自身也局限于这个时代!

所以你能够见到的人和你存在着同样的偏见,存在着同样的文化背景,是已经被这个时代、这个时空筛选、局限,何况这个时代真正厉害的人,他是不带你这样的普通人玩的!

所以我们经常被自己身边最接近的6个人所影响,你的认知水平,往往就是你身边那6个人的平均数,仅此而已,你觉得自己通过与人交流学到了很多,事实上都是简单的重复,你不断的在你身边的声音中验证你们这些互相碰撞的观点是对的,你身边的人不断给你正反馈,你的认知又如何能够得到突破?

只有读书,能够让你和死去的人交流,和那些已经死去两千年、一千年、五百年、三百年……的人交流,你才能够穿越时空,你才能够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展开思想上的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让孔这么愤怒的原因。

我们曾经讲过一本书——《思辨与立场》,专门讲的就是这个,你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时代的书,只读先秦,只读孔子、老子,你慢慢的就变成那时候的人,说话、风格、做派都会变得和那时候一样,你也得读一读魏晋,读一读汉唐,读一读宋明,读一读近代、当代、国外,跨越时空,只有这样的读书,才能让你打开思想,形成更加丰富的神经元链接,找到更加合适中允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我的学习心得:

在这篇对话中,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孔子,他对于子路这样愚顽不灵,已经气得无话可说,就像我们遇见了一个完全讲不通,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会有一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两个人的观点、理念完全相悖,而子路虽然是孔子的学生,但是从他的表现来看,在这里他有些自我膨胀,可能是因为自己当了大官,从心底有些瞧不起孔子,也许会觉得他只是多读了点书,太过迂腐,也没什么了不起。

就像我们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经常犯的错误,把自己看得过高,对他人便不太瞧得起,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自信过头,从而失去了平常心,只以自己为局限。

这篇对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对读书的态度,孔子因为太过生气,对子路也是无话可说,所以并没有就子路对于读书的看法而发表见解。

但是樊登老师就这个话题展开说了很多。

无知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你要如何知道自己无知呢?就是需要读书,读许多书,读不同时代的书,读古今中外的书,看一看那些古往今来的智者贤人,他们的著作,他们的思想为什么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被后人不断学习、探讨,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万世师表”,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阅读、思考他们的思考,在时间的长河中,与那些身体已经死去,思想却永远活着的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产生精神上的愉悦。

所以,多读书,多思考,才有超越生命自身意义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樊登讲《论语》·《先进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