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偷藏着一生的馋,总在此时,出没在儿时的厨房。”
年关已至,疫情当前。“回家”和“不回家”,成了不少人纠结的问题。
说到回家,便自然的想起汪曾祺的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家人闲坐,围在一起,只随便吃些什么,随便聊些什么,便连屋子里的灯火都显得亲近了些。
小时候常拿透明的彩色糖纸从院子里看远处的天空,色彩斑斓的,让人满怀期待和向往。
而如今越发觉得身后的家便是拂去糖纸上的褶皱和彩色滤镜后最温柔可亲的臂弯。
大概离家的人就像是飘在天空的风筝吧,飞得再高再远,起点都还是家。
印象中,小时候过年,一切都以“过年”为主角。备年货,添新衣,贴春联,看春晚,拜大年……
这些都是过年的惯例和日常。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而如今,每到年关,业绩提升,加班执勤,工资福利……这些,慢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年假。
也许是交通越来越发达,通讯越来越便捷了吧,通话的机会不再少之又少,人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
那些只有过年才能有幸相见的人,平时里也都能联系得到了。所以,过年的亲热感,便也少了几分。
很怀念早些年大家都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每每过年,家里人都会用相机齐齐整整的拍一张全家福。
隔些日子,将照片洗出来,小心的夹在相册里,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看看。
妈妈说,每次翻看相册,都有很多感慨。一眨眼,照片里的你们都长大了,我们也都慢慢老了。
后来,大家都有了智能手机,手机里都是些好看的自拍和一些远方的风景。却再没有了整整齐齐的全家福。
现在想起来,这也算是我记忆里年味儿的一种缺失吧。
可尽管都说如今的年味儿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每每到了腊月,我最期盼的还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家过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俗不可耐”的惯例和日常,越来越成为我眼中的弥足珍贵。
喜欢寒假时看小孩子们在街道上叽叽喳喳的相互追赶;喜欢听妈妈一遍两遍三遍地叫赖在床上的我;喜欢看爸妈拿红包给孩子们准备压岁钱……
喜欢除夕当晚一家人在电视机旁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讨论春晚节目;喜欢春节当天大家相互拜年、拥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热闹喜庆…...
也莫名的特别喜欢听邻居们商谈着哪家的年货货真价实,喜欢看大家忙碌着准备年货的样子。
因为知道让人欢庆的日子要到来,心甘情愿的为之忙碌着,这种满怀期待的心情让我觉得很奇妙。
过年,不仅仅是期盼团圆,也是歇一歇一年到头忙碌的脚步。告诉自己,这一年,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更为了自己,忙碌且心安。
回家没有文案,只有快乐。在外面的世界我们可能很渺小,但回到家我们就是爸妈的全世界。回家打开门的那一刻,家的年味就到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而今小年已至。我知道很多人还在回家的路上,很多人还在等待启程,很多人要坚守在岗位上没办法回家。
而还有些人,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选择忍着思念留在原处,这些人,确实值得我们的一声谢谢。
我不敢说我完全理解他们的归心,却十分能理解大多数人心里所想的:过年了,我想回家。
看那些归家路上的行人,一年疲惫,仍嘴角带笑,那大概是嗅到了家的味道吧。
希望你我,有前进的梦想,也有回家的方向。
作者:小语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