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记整顿内心,找到生活中的支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清晰的笔记。

      我们经常讲了如何激发创意,但是往往停留在头脑风暴,没有落地。以前也记,但是纪散,近年用笔记把创意落实,略有心得,归纳整理说说笔记的另一个用途——整顿内心。

      现代生活的快和被追赶,我们大都失去自己的节奏。很少能有机会慢下来,关注我们的内心。

      但实际上,很多人常常希望可以有时间停下来,整理一下自己,重新出发。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多线程工作,处于顾此失彼的边缘时;或者是,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夹击时。我们需要通过整顿内心,来重新获得生活的控制权。哪怕是并没有处于压力之下,整顿内心也可以给我们机会,审视当下的自己,抬头望望前方的路。

      所以,我尝试每天安排出15-25分钟用笔记来整顿内心的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用笔记而不是其他方法来整顿内心呢?这倒不是因为说笔记而笔记,非要硬扯一下,而是我自己本身在用,发现用笔记整顿内心有很多好处。比如,它是一种仪式,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按下暂停键,让我们不再每天无知地奔忙;它可以让我们把烦恼从大脑中移到笔记上,给大脑“减负”;它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发现自己取得的小成就,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这就是我们要用笔记整顿内心的原因,让你直面生活中困境,并努力找出解决办法。

      那具体怎么做呢?这个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列清单;第二步、划类别;第三步、及时处理。

      回归手写,因为整顿内心最适合用手写。手写比用电子设备更容易让人静心,手写的过程拔高来说就是艺术的过程。当然,如硬要用个App,也没关系,工具都适用,合用就好。

一、第一步:列清单

      第一步,列清单。就是把最近一段时间,能影响到你心情的事件,全部都列出来。不管是好的事情,还是坏的事情,都先列出来。每件事在列的时候,不需要长篇大论,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就可以。同时,要为每件事标上序号,以备下一步使用。

    在列事件清单的时候,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入手。比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对未来的期许或担忧,等等。

      在列清单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个发掘自身的过程,可以把我们平常因为忙碌而忽略的事情都“挖”出来。有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沮丧,但又说不出原因,那可能就是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被掩藏起来了,而那些开心的事,因为我们太忙,又没有时间好好感受。

      所以,在列出这些事件的时候,可能刚开始你觉得没几件事可以写下来,但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反思,会写得更多。有些可能是你从来没注意过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不断累积,才对你的心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只有把这些大事小事都列全了,如宗教的忏悔,不怕啰嗦,完整如实你直面自己,我也喜欢称之为复盘的记录还原,这样下一步才好继续把这些事件分类。

二、第二步:划类别

      为清单上的时间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认清我们当下的生活“结构”,它由多少好的事件构成,又有多少负面事件占用了你的精力,然后再“对症下药”。所以,我们对事件的第一个层级,应该是先把这些事件按好坏分类。

      然后再把好事和让你觉得糟心的事继续往下分类。对于好事,我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值得往下发掘的,特别是工作上的成就,如果发掘这背后隐藏的你的自身能力,并好好利用,可以促进你的个人成长。比如被领导夸奖,那就可以继续发掘是你的哪种能力被欣赏了,是否可以继续加强这个能力。另一类好事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小确幸,虽然没有可发掘的点帮助你成长,但却给你带来了幸福感,比如为自己订了花,抢到了个大红包,等等。

      对于那些糟心事,我们也可以继续往下分,可以分成能解决的和难以解决的。因为对于那些烦心事,我们不能抱着“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躺会”的态度,因为这样根本起不到整顿内心的作用,无法让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喘口气。只有积极解决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把遇到的糟心事再进行更细致的分类,看哪些是可以解决的,而哪些是无解的,然后在下一步做不同的处理。看文稿中的这幅图,你会对清单上事件的分类更加一目了然。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清单上事件填到分类表中。但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写上我们之前为每个事件做的编号就可以了。如果你是手写,就直接按这个图表直接在纸上画两条线,然后把序号按要求填进去。文稿中的这幅图就是我把刚才列的清单上的事件进行的分类。

      其实,到这一步你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清楚你当下的生活结构。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生活中的那些无解的糟心事其实并不多,或者有些事是瞎操心。

      以列的清单为例,虽然这段时间总体上来看,糟心事比开心的事要多很多,但经过分类我发现,其实只有三件事是我无能为力的。一件是生活中被迫发生的变化,虽然无解,但慢慢也就适应了,另外一件是地区性的大事,非个人力量可以改变的,只能别想他法;第三件是大趋势转型的问题,也不具有紧迫性,那就慢慢来呗。

    但我的清单上一共列了14件事,做个简单的算数,这些无解的难题才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状况了,我顿时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而且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其为了这些无解的事情自怨自艾,不如把精力放在那些可以解决的糟心事上。

    虽然你不一定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感觉,甚至你的情况比我糟很多,但这个分类过程会给你一个转移注意力的机会,让你关注生活中那些让你更开心的事。

    如果你是在用笔记APP在整顿内心,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可以简单列个表格来分类。分好类之后,我们再按不同的类别,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第三步:及时处理

      到及时处理这一步,有了前两步的铺垫,方法其实已经非常清晰了。就是针对好的事情和糟心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先来看好的事情。那些小确幸到这一步就不用处理了,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值得发掘的事情上。处理的路径是:奖励自己——发掘潜力——设定目标。

 

      比如,我的清单上列出了订单通,我分析之后发现,可行。其实是因为我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流要求比以前更明确了,所以设立的要求更符合我的需求。明确了这个之后,我就可以为以后的工作设定个简单的小目标,比如,找谁编写,怎么编写和测试、应用以及具体的场景。

      对于那些糟心的事,如果是可以解决的,那应该及时想解决方法,并做出可以具体实施的计划。因为我们很多难题都是启动起来比较难,但快速及时地应对会让启动难度看起来没那么大。心理学上有个战或逃效应,指的是当遇到压力或紧急事件时,我们的身体会马上做好准备,让我们与恐惧的事战斗或者开溜。所以,在发现难题时,尽量快速地做出战,而不是逃的选择,就可以利用战或逃效应降低启动难度。相反,如果发现问题之后,拖着不解决,就会越来越不想做,启动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对于那些无解的糟心事,是不是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呢?比如,我在清单上写的孩子的幼小转变的习惯问题,他的年纪增长,心智的渐渐成熟,唯有时间和耐心。面对着大一统的压力,横向比较的压力,所以我对这件事很焦虑。看起来这确实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所以只能学会接受,调整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了我们的坏心情,但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这个事件只是一个诱因,直接导致坏心情的其实是我们的信念。他管这个理念叫做情绪ABC模型。(这个说起来有点长,暂且不展开了。)

      如果你发现光靠意念很难做到,那也可以借助笔记的力量。为你自己建立一个情绪笔记本,把你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写下来,可以不讲逻辑,不讲道理,把自己当成“祥林嫂”,向你的笔记倾诉。

三、总结

      本周用笔记整顿内心的方法,共分三步:第一步,列清单;第二步,划类别;第三步,及时处理。

      在列清单时,可以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对未来的期许或担忧,这几个维度入手。在列完之后,对清单上的事件进行分类。可以先分成好事和糟心事,然后进一步把好事分成值得发掘的和生活中的小确幸;把糟心事分成能解决的和没办法解决的。

      之后,进行第三步,对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那些值得发掘的好事,要看看这背后是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在起作用,这个能力是否需要继续加强。对于那些有办法解决的糟心事,要及时解决,不要拖延,可以利用战或逃反应,降低启动难度。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要牢记情绪ABC模型,努力改变自己的信念,也可以建立一个情绪笔记本,把负面情绪倒”在笔记中。

注:本文非原创文章,笔录印象笔记某位大神的文章,由于当时摘录和加工,没有详细记录作者,如有侵权,删除和致歉,我只是学习和传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笔记整顿内心,找到生活中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