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vs输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买了很有价值的好书,立志要好好读,但是多数都放在那里接灰,十本里能读一本就不错了。

——想学一项技能,比如摄影。买好了单反,也下载了视频教程,但几个月过去了,学习的进度还没开启。

想做的很多,实践的却很少。我们可能会觉得是工作太忙,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埋怨自己自制力不够,总是难以迈出学习的第一步。

不过,我不认为这是时间或自制力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只想着“学”,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学习是一种输入,想要提高输入的效果,就一定要输出。

一、为什么我们要输出?

以前我在做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院长问我:带教老师平时有没有给实习学生讲课?

我说:有的,学生在观摩老师操作的时候,老师都会讲解;下班前也常常看到老师们给学生梳理今天看到的病例。

院长说:这是不够的,得让老师们到讲台上给学生讲课。

当时我并不特别理解,但也遵照执行了。我给老师们安排好了课表,自己也作为教师参与了实习生讲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教学相长”真的特别有道理。

心中带着“我要去教”的想法,学习的效率就会倍增,可能一两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平时花一个月才能看完的教材,理解的也会很深刻;组织课程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自己之前的很多认知是不系统的,甚至是错误的。

讲一次课,就要把知识系统化地重新输入一遍,在心中拉成一张知识网,才能加工输出。

享受了“讲课”带来的好处后,我看书、听课的思路就发生了变化。一边学习一边想,如何把这些内容给别人讲出去,学习时就会非常专注。

听课时,不仅会注意到知识点,也会思考老师讲课的逻辑关系,如何组织内容,添加辅助材料。

读书时,不仅会吸收书上的内容,也会想作者是怎么构思、展开的。

这都是以“教”促“学”带来的巨大好处。所以,教学相长,确实是一句真理。

二、输出的好处——可以带来成就感,让我们自信心倍增

和刷微博、抖音相比,看书、学习是积极的,会给我们带来相对充实的感受。但单纯的输入而不输出,也只会产生消费型快乐;只有输出,才能获得成就感,获得产出型快乐。

无论是写作、演讲、摄影,还是绘画、讲课、做视频,都是在输出。没有输出,输入就缺少了动力,效率也会比较低下,成就感也没有那么大。

记得硕士毕业时,在闺蜜的推动下拍摄制作了我们那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视频。

拍摄、剪辑的过程还是挺痛苦的。毕业季,每个同学都很忙,想凑全所有人的视频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作为一名穷学生,电脑配置很低,经常做着做着视频系统就死机崩溃。

在典礼当天,又被通知视频考虑不周全,需要补录片段,于是最终赶在典礼前一分钟,才一路飞奔着把视频交给会务组。

但是,回想起这段经历,最大的感受仍然是快乐。

拍视频时,S同学在老家找工作,听到要拍摄VCR的消息,打飞的回来参与拍摄,拍完马上打飞的回家。

其中一个片段是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书写对未来的期许,有人写要周游世界,有人写要找到对的人,还有人写要生龙凤胎……毕业7年,这个VCR,可以让我们看到当年稚嫩的自己那些青涩的样子,和当时的心愿。

每次看到这段VCR,就会怀念起大学时光。而作为视频的创作者,我的感触会尤为深刻。

无论是拍视频、拍照片,还是画画、写作,当作品完成后,那一刻的快乐,会成为我们记忆中闪光的片段,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更有信心,更愿意去创造,去尝试。

三、输出的好处——会提高我们观察的敏感度

spenser讲到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自从写作以来,观察生活就变得敏感了很多。有时在聊天时,对方说了一句话后,他可能会说:等一下,你这句话是一个很好的标题,我要把它记下来。

经常输出,就会对生活保持一种敏感度。

就像学画画后,看原来看过的作品,也会从更多不同角度鉴赏作品之美。最近学习了插画课,再回头看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才发现那些美妙的作品的构思巧妙、线条优美。

学摄影后,观察生活时就容易发现更多的美好。看到人像摄影大片,之前只会感叹照片拍得美,现在则会分析布光技巧和情感调动。

还记得自己拍摄毕业典礼视频时,需要拍摄校园的各个画面。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真观察身边的树木什么时候发了绿芽,也常常会抬头望望蓝色的天空。曾经忽视的美景,也开始打动心弦。

所以,想要读书,就要把输出读书笔记作为目的,才能把书读起来;想要学习摄影,就要多秀照片,才能把教程get起来。

用输出倒逼输入,会有巨大的好处,所以如果想要进步,无论是写作、摄影还是演讲、绘画,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表达方式,行动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输出vs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