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之五——“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大纲”是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两套教学大纲”是指什么呢?“第一套大纲”主要指关键知识,如语文科来说吧,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可以指知识能力与技能。“第二套大纲”指智力背景,智力背景是一种隐性的知识,而关键知识则是一种显性知识。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一条建议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教学各科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关键知识,如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这些知识要让学生在牢固识记的过程中感觉轻松有趣,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智力背景”来支撑。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知识在他记忆里保持得越牢固。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把握两套大纲,他列举了自己在教八年级物理的《电流》内容时,推荐给学生55种图书让他们阅读,这些图书都是与电的性能有关系的。学生在阅读这些图书的背景上,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们运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回答电流方面的知识就显得很轻松了,这就是智力背景带给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自己教生物学时,要学生识记许多难度大的概念,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要识记这些概念,就要大量阅读科学和科普杂志,这就是”第二套大纲“,这些书籍和文章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极大的兴趣,他们提出的疑问越来越多,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刻,最后他们也得到了很高的评分。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所有的老师们在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关键知识时,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学生的智力背景越丰富,他们就学得越轻松。

反观现在的许多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读书成了常态,他们整天研究的是考试技巧和方法,要怎样让学生提高成绩。他们读得最多的书就是教材和教参,他们教给孩子的是应试的方法,机械的识记、机械的背诵、机械地抄写,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他们的思想已经呆滞了,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创新。老师们把一些关键知识提取出来,让学生去抄、去背,小步走,回头看,一个一个过关。知识就这样不断循环,在小学低年级,这样机械的教学可能还能拿高分,但到了中高年级,知识的灵活性强了,概括、理解的知识多了,学生光靠机械识记已经没有用了,所以许多学困生就产生了。

要让学生具有”两套大纲”的知识,老师首先必须要具备“两套大纲”。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多读书,就如要让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他要具备均衡的营养,每天吃的食物必须要按一定的营养比例来搭配,这样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本体性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老师的知识越丰富,他在备课时就越轻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他就会讲得越生动,教师的专业知识均衡与否,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知识背景丰富的老师,他们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他们会按照认知规律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他们会把机械的习题训练,回归到一定的知识背景之中,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课堂上的种种细节进行解读,这样就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位教了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的现场备课时用了15分钟,这就说明他的备课已经达到了自动化,他的智力背景丰富,让他在备课的过程中能轻松驾驭。

今天的孩子学习吃力就是因为缺少了“第二套大纲”,“第二套大纲”越丰富,学“第一套大纲”就会越轻松。有些孩子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和电视素材,他们累积了丰富的历史课外知识,上初中学习历史就觉得很轻松,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第二套大纲”丰富了,所以学起教材知识来就很有兴趣。所以老师们站在讲台上,你的理念就要有前瞻性,要用两套大纲去超越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开发课程,用课程思想去超越两套大纲,用儿童课程丰富学科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建议》之五——“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