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消费降级”

最近在补《樱桃小丸子》,真好看QWQ

有一集讲小丸子家吃火锅,一般情况下小丸子家里的火锅都是牛肉和猪肉一起放,吃到牛肉的比较lucky,不过这次商店牛肉打折,于是大家可以吃一顿全是牛肉的“豪华锅”,小丸子超开心呀,跑了五家店去买饭后的甜品,爷爷激动得要在饭前沐浴净身,连妈妈都在准备火锅之前换上了新围裙……

那个时代真穷啊,家里吃个牛肉火锅就能激动成这样。


一家人正准备享用火锅,突然停电了。但煤气烧的锅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于是爷爷把手电筒戴在头上,照着中间的火锅,一家人就这样在黑夜里享用完了这顿“豪华锅”。饭后,电力还没有恢复,小丸子就和爸爸一起出门,看到大家都站在门口聊着天。两人路过商店时被老板叫住,于是坐下喝了一杯。

小时候,晚上没电的日子,大家也会走出家门,站在路边摇着蒲扇闲聊。


如今已经可以说是挥手告别夏季停电的日子了,生活比二十年前好了太多,但是不是更容易感到幸福了呢?好像有时候是,好像也不是。

自己点个牛肉火锅吃不会觉得什么,可能只是当做一顿午饭而已。但是看小丸子一家吃牛肉火锅就觉得好开心啊,幸福真简单,即使不是自己的经历也能分享到其中的快乐。

对这种“幸福的牛肉火锅”就很馋啦。


前一阵觉得“消费降级”这个话题很有趣,还一口气补了不少日式鸡汤书,什么《断舍离》啊,松浦弥太郎系列balabala,重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现可以做出不少有趣的改变。


我的消费水平和同龄人比应该还算低的吧,鞋啊包啊化妆品啊这些我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也算间接剩下了不少开支,但在另一些事上,我绝对可以算得上大手大脚了——像买书,看上了就直接下单,潜意识里还在叨念着“钱已经付了,三天之内必须给我送到”,总之在买书上总是会莫名升腾出一股“霸道总裁”的气息。

还有像本子啊杯子啊这些非生活必需品,特别爱往里砸钱,多看一眼就会放弃理智思考,变成“我就喜欢,我就要买”的执拗。

别人在“消费降级”里的观点基本都是在说自己怎么“节省”,书的话可以下载或者借阅免费的,杯子本子能用就行了。这些观点直接照搬对我肯定不适用,我希望自己节省,也希望日子能过得有些品质,在这些天的实践中大概形成了这样的轮廓:

*想买就买的东西,其实可以等一等:

书的话,不着急读的可以“先m再买”。(着急买不等于着急读,像是考试用书都是“着急读”的那类,一般的图书基本都不着急读)

手头上已经堆了一些买回来没看的书了,虽然很多人都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但我小时候因为书比较少,每本都读过3遍左右(尤其是漫画,翻多了之后哪个图在哪一本书的哪一部分都能知道,不过现在不行了OTZ)后来进入“买书读书平衡期”买了的书都会读,不会晾着谁。最近这几年有点膨胀,再加上贪网站的活动,买了比较多的书,绘本之类翻翻就算完了,字多的文学书就先堆在一边,至今没翻牌。《读库》也是,很喜欢,一口气买了4年的(48本)但内容本身不轻松,需要慢慢消化,读起来就特慢,这大半年也就读了也就六七本的样子,还有2年的至今完全没拆封(但还是想继续买新出的OTZ)

书这种东西本来就不贵,所以“挥金如土”也不会觉得割肉,之前完全没有“节约”的念头,但仔细想想,其实在买书上省钱也有很多办法。

出版3年以上的畅销书,基本都能下到电子版。

出版1~3年的书,等到商家打折大促,基本都是五折拿下,超过六折对于买家就是亏本。(我自己是这么觉得的)

新出版的书——等,等到上面说的时间段,就省钱了。

像最近读的《断舍离》;松浦弥太郎系列,我读的都是下载版的免费书,再说直白点——盗版书。这里就有一个矛盾,一方面我反对盗版书,另一方面我在读之前就基本确认不愿意对这类书付费。鸡汤书讲的内容都很浅显,很快就能翻阅完(上下班挤公交的时间,两个工作日就看完一本),重复度很高——松浦弥太郎系列看了大概五六册吧,负责地说,本来书就没几页,翻来覆去都是那点东西,为了相似的东西支付5次价钱我肯定是不乐意的,所以最后只在多爪鱼上收了一本二手的《崭新的理所当然》

至于出版公司虚高的定价策略和一些营销噱头我就不说了,总之矛盾之下我秉持的还是这种观点——只为值得的东西付费。这样一来也算是一种“节省”吧。


*非生活必需品,以自我奖励的方式购入:

先说一点例外,就是如果遇上了“错过即永远”的心头好,那就赶紧买了吧。最近买的“星球杯”是在BIBF书展上逛到的,烧这个杯子的是个台湾的独立设计师。现在每天都在用,觉得超幸福,变得非常爱喝水哈哈。

一般只要设计师在场,我就非常没有抵抗力,之前在日本的一个露天展览买下了玻璃烧制的“一块海水”,回到家还把设计师的名片珍藏了起来,总觉得他人亲手做的比工厂加工出来的更有温度。当然,有的工厂也是一批老师傅在做活儿,但又会矫情:设计师做的东西更有“思想”,是在表达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一旦把这种和设计师的相遇看作是“机会”,就忍不住要掏钱买买买了…毕竟机不可失OTZ)

更多的非生活必需品,不会这么“转瞬即逝”,只会持续地躺在购物车里默默散发出“买我买我”的气息。不过不必急于一时,有的东西冷静下来就不想要了,有一直想要的东西话反倒可以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最近在实验“消费降级”,所以降低了每月开销的额度,已经设置好了这个月的奖品(一个200块左右的本子),月底能达成的话就可以买啦!(达成不了可以下月重来……反正本子要2019年1月才开始用= =)

目标小的话奖励也要小(一周不吃零食就奖励自己一个switch这种真的就算了…..)

越是贵重的东西越要投入时间和经历去考量,到手太容易反而会没有什么满足感,只是很短暂的“买了!爽!”,拿到手之后也不会很珍惜,如果在那之前还能有(钱以外的)付出,例如一段心心念念的忍耐和等待,东西到手的那一刻应该也会更开心吧。


*喜欢不等于留下,不能用不等于扔掉

换季整理衣服,听了书上说的,把所有衣服都拿了出来,重新做整理。全都铺在床上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衣服,不全拿出来真的心里没有b数......

整理衣服要还是不要的时候,最开始也有点犹豫,但慢慢也有了方向:

喜欢但是不合适的衣服,舍。像是我很喜欢一件衣服上的碎花图案,但其实又不怎么穿短裙,买了之后穿的机会很少,感觉以后也不会有什么穿的机会,所以选择了“舍”(啊….我的碎花花QAQ)

喜欢、合适但因为破损不能穿的衣服,留。不仅要留,而且要及时补。稍微勤快一点就能节省一件新衣服的钱(有双特别喜欢的袜子,破了个洞,舍不得扔又没法穿….终于在某天找了针线极为粗糙地补好了,穿上真开心,失而复得的感觉=v= 但说实话,缝纫这种东西我从中得不到什么快乐,全当做是在锻炼忍耐力…..)

听说从衣柜的衣服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整理完一系列汉服之后,觉得诚不欺我。也不是说我就有穿汉服的气质,只是衣柜里展示出来的更多是对未来自己和生活的一种向往——能素净一些但也有华丽的时候,可以更加稳重但某些场合也能活泼起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事不自己思考很难从别人身上得到答案,自己觉得无解的时候也可以看看身边时刻包围着你的事物,看它们散发出什么样的气质,是不是现在的自己,期望的自己。

我对钱一直没有什么特别强的概念,只要没“缺”或“赚”到那个份上,就不会有太多感觉。“消费降级”的概念让我开始慢慢正视金钱和消费欲望,当然,一切还在进一步体验中,目前看还蛮有趣的。


附上小丸子吃火锅的链接!!!还有松浦弥太郎整理的笔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AuYiZJ-wAlwm_zsl7Vw8Q密码:akme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验“消费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