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真的“社交降级”了吗?

最近,网上热议现在的年轻人存在严重的“社交降级”问题。

无论是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青年,还是国内各大高校的刚入学的00后学生,都普遍存在“同居不说话、点赞不留言、熟悉对方的微信昵称,却对不熟悉对方的脸”等情况。


这看似简单的社交现象,其实折射出这个时代背景下催生出的“畸形”社交现象。


你是不是每天刚睁眼就先看手机,看一看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消息;


一有空闲时间就在各大社交软件里切换;


虽然我们有很多社交平台,但是孤独指数却只增不减;


欢迎对号入座。

尽管你不大愿意承认这些,但是这已成为我们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约好的一群同事或同学聚餐增进友谊,却相见难言,大家低头各玩各自的手机”;

“每当长辈们想和我们聊天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只顾着玩自己的手机”;

“你和你的室友多久没搭话了?”;

“你能记全你们单位的同事吗?”


额,这代年轻人真的社交降级了吗?


一、我们越来越喜欢“独处”


根据《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一代的表达方式在改变,变得不爱跟人吐露心事。


我的一个朋友阿美北漂已有两年多了,合租的室友也已经换了有三个了。

每次在客厅和她们碰见,她们都习惯了点头一笑化解尴尬的场面,绝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就是钻进自己的卧室,享受自己的网络独处生活。


因为系统短信,才知道以前室友退租的或者又来一个新室友。


甚至被父母问起合租室友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们一起要好好相处,小美却哑口无言。


这样的事并不只体现在合租室友方面上,相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繁华大都市里,我们在处理各种社交关系上,早已习惯了以 “独处”自居。

这种 “独处”是随高速互联网时代而应运而生,还是我们进化地喜欢“独处”,估计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我们习惯了把握这种微妙的“距离”来处理自己的社交关系,我们更喜欢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故事,却疏远了与身边人的“距离”。


我们习惯了在欣赏朋友圈的点赞时,却说不全那些昵称是谁?是这种美妙的距离让我们安全地活在社交软件里。


在这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人与人的交往不再像以前那种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面对由数字0或1构成的软件来交流。


渐渐地,我们会听到“那个穿红衣服是谁啊?感觉很面熟就是不知道名字”;“原来你就是那个某某昵称啊”……

但这不是社交降级,也不是社交恐惧,他们依旧会交友,会沟通,只是形式变了而已。


二、不当面交谈,是因为越来越成熟


蔡康永说,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飘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而现在,网络成为了彼此逾越不过的沟壑。

大学毕业后,同舍友的小洋、小坤和小凯一起在深圳打拼。毕业一年来,虽然同在一座城市,但被问道一起聚过会没,他们却说没有。


这样的例子也发生在我身上,虽然同在一所城市打拼,我和好友们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上交流生活的艰辛,毕业前说好的一月一聚都被现实生活给耽搁了。


我们相互之间确实比较忙,却抽不出时间聚一聚,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微信打字沟通而疏远了面对面的肺腑交流。


生活在网络里,我们大家的关系就变成了“网友”,与其说生活在同一所城市,不如说我们都在同一网吧住着,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自嘲。

昔日的好友却活在我的朋友圈里,这听上去真有些滑稽。

网络的魅力如今已经遍布在我们生活的大街小巷,当看见卖煎饼的大妈都在使用扫码收款时,我们不仅感到我们的社会确实被科技所改变。

当我们享受这种科技带来的文明时,也把我们大家的关系定格在各种软件上。但这不是冷漠,而是温暖的保持距离。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活在线上,是我和朋友最完美的默契。


三、社交不是降级,是升级


线上社交并不是降级,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升级。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景模式下,手机成为了我们不想说话的挡箭牌。

一旦在路上或电梯里碰见了熟人又不想尬聊,就掏出手机装作打电话的样子,礼貌而不尴尬地避免了一场费事费心思的聊天。


但是不想交流说话,不仅仅是有“绅士”的原因,还有我们学会了在网络时代下把握交流的分寸感。


其实,所谓的“社交降级”,这种横空出世的定义,本身就是错误的,是对90后的瞎指控。


我们不是社交降级,而是不愿意在社交上浪费没必要的时间。


明明可以一时多做很多事情,为什么要把时间都放在一件事情上?

明明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浪费几个小时非得当面吃饭才能解决?

明明一个赞或者一个评论就足够维系的塑料友情,又何必浪费更多的时间去联系?


这代90后是聪明的,也是高效的。


他们的社交并不存在所谓的降级,而是因为,你不懂,不理解,才会生搬硬造诋毁他们。

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每一步应该怎么走,也很清楚哪些关系值得维系,哪些可以随风流逝!


就像共青团中央对此发表的看法:这么多90后,他们真的没有降级,他们一路打怪升级,打走那些丧的,颓废的所谓“气质”,披上向上向善的七彩祥云,这样的青春,多么精彩啊!

这代年轻人的社交没有降级,而是升级!

我们当然也要承认网络给我们带来消极的一面,承认年轻人选择用手机去维系感情时间久了,也许会逐渐丧失与人真情实感交流的能力。


但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手机,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手机,让我们成为它们的主人,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交。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人真的“社交降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