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返乡务农 2

割完的稻田,开始放水耕田,牛耕。少数会有拖拉机耕田。记得我家住过拖拉机手。一个年轻的姑娘,驾驶铁牛。人民币上有,很牛的那种。排饭的时候,都要肉,希望多耕点,劳力就少干点。一帮子年轻人老是往我家跑,没有见过有气质、又漂亮的女孩。

作者2019年10月3日拍摄于新疆交河故城

插秧也是很苦的活计。腰酸背痛,“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描写这种情形。又是日复一日的活计。

插秧有蚂蝗。蚂蝗有两种,有一种带花纹的,像是在沙田里(含沙子多的稻田,往往是开垦晚,肥力不足,没有很厚的腐殖质的稻田),花蚂蝗就多。叮到后很痛,流血不止。

有老农想了一个办法。从家里拿个小药瓶子,用细绳子绑在小腿上。瓶子中放了一点盐巴。蚂蝗从脚上拔下来后,就放在瓶子里,蚂蝗就会干燥,死掉。

天热,带的水往往不够喝,就会到水塘里喝水。有点担心喝进蚂蝗。现在是不敢喝水塘的水了。

不光是白天干活。晚上还要加班。晚上是拔秧苗。晚稻的秧苗的田是干的,不像早稻的田是湿的。

秧苗拔出来带有泥土,用劲甩在另一只手的虎口上,让泥土脱落。再用一根稻草捆绑,活结。这个过程叫“搭秧”。长时间“搭秧”,虎口会红肿。晚上十来点钟下工,在水塘里洗澡,回家。

搭字,在《唐韵》中音答,击也。怪不得老家说打人,就会说:搭你一巴掌。

有时候,生产队会送来绿豆稀粥。大伙就会嘻嘻哈哈灌个水饱。

老家有个不栽“八一”禾的说法。在阳历8月1日前,晚稻要移栽完毕。否则赶不上节气,产量就会下降。

插秧完了农活就不是很紧张了。

在打谷场给稻谷脱粒,是要挑选好天气的。前面说过,脱粒是妇女的活计,男劳力做一些辅助的工作,比如稻谷的扬场。

扬场的风车就没怎么见到使用过,一般是用木锨。老家叫锨锹。一种木板做的锹。铲上稻谷,向空中抛去。利用风力的作用吹动稻谷跟杂质分离。有时候没有风,老农面向着天空,口中发出“呜~唔”的声音。呼唤风来。据说,这个咒语来自唐僧从西天取来的真经。

扬场后,得到颗粒饱满的稻谷,经过暴晒后要装入麻袋,上交公粮。

有时候一天做不完,谷场就需要看护。生产队要派出劳力,晚上看场。稻谷堆会用“石灰印”盖在周边。第二天生产队来人验印以证清白。

“石灰印”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上部有一个把手。底部有镂空的字,比如“十一队”,“满”等字样。里面装有石灰。往谷堆上轻轻一磕。就会顺着镂空的地方掉下石灰,形成文字记号。如果有人动了,稻谷堆会滑动,记号就没有了。极其简单方便的工具。仓库里往往也会用上“石灰印”,也会在麻袋上盖印。

还有用石灰水的方法。在砖堆处,洒上石灰水,星星点点的,没有规律。当搬动了砖,就能从石灰水的痕迹上看出来明显动过了。

扬场后的下脚料,包括秕谷,禾衣。是要分给社员的,作为家庭粮食的补充。

禾衣,是打谷场剩下连带稻草秕谷在一起下脚料。按堆抽签分给社员。秕谷按照劳力,以重量分配。这些在村民中,还是看得比较重的。原因无他,缺吃少穿的年代。任何吃食都倍加金贵。

工作组会下派征粮队。社员按照每人的粮食指标下发。比如,男劳力每月大米45斤(记不得具体的数量,一般工人32斤的样子),折合稻谷多少斤,女劳力多少,小孩多少,老人多少等等。都有标准。发12个月,剩下的上交公粮。

当时有一个名词,叫“返销粮”。是农村不够吃,从上缴国家的粮食中再下发粮食给农民。

各个生产队都要超额完成公粮的上交。批评少交的,表扬多交的。生产队长,要想得到表扬,得到大红的奖状,就得多多地上交。

有时候,也会发不到12个月的口粮。这个时候,村民都很担心。眼睛盯着下脚料就能理解。


第一章 涂家围子(上):1  2  3  4  5  6


第二章 涂家围子(下):1  2  3  4  5  6


第三章 搬迁到下赋策  :1  2  3  4


第四章 村野童趣(一):1  2  3  4  5  6


第五章 村野童趣(二):1  2  3  4  5  6


第六章 村野童趣(三):1  2  3  4  5  6


第七章 村野童趣(四):1  2  3  4  5


第八章 村野童趣(五):1  2  3  4  5  6


第九章 高中与祖父辞世:1  2  3  4  5


第十章 返乡务农 :1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章 返乡务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