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赠予“我们”食物?|探索者号与龟014

梦觉图像学027我们得到了球体、正方体、金字体,和一具混迹人间的躯体

农业是如何产生的?考古发现农业出现的时间、地点总是与阶级、贸易、宗教的诞生如影随形,但究竟是谁催生了谁、谁是主力谁是助力,至少存在三种观点。

关于农业起源的第一种观点,是社会学家郑也夫在《文明是副产品》一书中提出,农业的第一推手是“天赐圣米”,即野生麦。就像《出埃及记》中天赐给以色列人的食物“吗哪”。农业是在享受并巩固这种赠予的关系中开始的。

因为野生麦在固定地点、有节律地出现,使一种超人类的规律进入人类的视野。在泛神论认知和采猎模式的组合里,人类面对的是随机性和无中心的旷野,人类要与遭遇的每一个生灵、每一处土地沟通和交换生存的机会。但是当野生麦出现,人类会生出这样的疑问:这是“谁”给予的?是专门给予“我们”的吗?为什么会给予我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这种守株待兔的赠予持续下去?

这样的发问会逐渐收敛人的注意力,最终会将焦点集中在“谁”和“我们”这两个主体上,视野里的其他生物和存在都逐渐虚化掉,人类认知的舞台上只剩下两个主角:赠麦的“神”和接受赐予的“我们”。至此,泛神论的无差别认知变形成“我们与神”的二元认知,人类开始以“我”的视角去寻找、归纳“神”的规律。 

这种天赐的食物,不仅把人类的身体固定在一处土地上,还把人的视野窄化。同时,它诱发了人对因果律的探究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有生理学基础的。科学家在治疗帕金森的药物中发现了“左旋多巴胺”,它能穿过“血脑屏障”促进大脑内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增强人对模式的记忆和识别。实验表明,面对一组随机数字或在左旋多巴水平正常的人看来是随机的现象中,增加左旋多巴胺能使人感觉能够在其中发现确定模式和规律性

大脑的生化基础使人类本能地、近乎强迫性地想要找出“天赐圣米”的原因,找出是否存在专门针对人类的奖惩规律。因此,农业革命既是物质的,经济的,又是宗教的。

梦觉图像学028寂静接受了礼物

图像如何解释是谁赠予了人类食物,并且虚构的故事如何能允许少数人占有多数人在土地上的劳动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是“谁”赠予“我们”食物?|探索者号与龟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