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舞台的不解之缘

《赵氏孤儿》饰演程婴

似乎一辈子都与舞台结有不解之缘。

我第一次走上舞台是1958年。那年我6周岁,刚进小学不久。为庆祝成立人民公社搭台唱戏,我们学校参加了演出,我扮演了《拔萝卜》里的老公公。小节目演完后是农民业余剧团唱大戏,剧目是《定军山》。由于剧团人手不够,龙套都是临时拉人凑数,我还未来得及下台,就被拉去跑龙套。挂着白胡子的黄忠和画着花脸的夏侯渊在台中间打得难解难分,我站在台边上吓得脸色煞白,被另一个演龙套的大人推着转。事后我的同学及邻居都夸我,说我小小年纪就唱大戏了,了不起!

从那时起,我就对舞台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上中学了,为庆祝元旦全校会演,各班必须有节目。我因在演出中有较好的表现被选拔进学校文工团,演出过舞蹈、表演唱等。后来湖南某个花鼓戏剧团在我们学校礼堂演出《打铜锣》《补锅》,有趣的剧情和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了我,虽然台上只有一两个演员,但是他们载歌载舞的演唱却是满台生辉,由此我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于周末去县剧场看戏。三年中学期间我看过本县的宁河戏、外地的黄梅戏、采茶戏、花鼓戏和京剧等,并且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舞台演戏。

1966年中学毕业后,因时势我回乡务农了。由于我有一定的文化,且有舞台经历,先后参加了大队和公社的宣传队,甚至在外出修水库修电站时也被选进了宣传队。其间我创编演出了不少节目,除了当时流行的表演唱等,还有自编的小戏曲;在普及样板戏时还演过《红灯记》,经常在各大队甚至到邻近的公社巡廻演出,算是基本上实现了登上舞台演戏的愿望。

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二我们即到邻县的带溪公社演出。舞台搭在露天。从台上往下看去,看戏的人一片黑压压的。演着演着,突然发现台下变成白皑皑的了——原来是下雪了,看戏的观众带了伞和斗笠,雪在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观众这么热情,我们就演得更带劲了。初三被大塅公社接走,初四再被接到古桥公社。演了《红灯记》还不让走,第二天晚上再演根据焦裕禄事迹自创的大戏《红色种子》。一连两场,场场反响热烈。

改革开放后,我走上讲台成了一名教师。由于我将自学的经验融于教学中,教学成绩比较突出,多次被选派到外地学习,观摩了张富、钱梦龙、程翔等名师在大礼堂的舞台上跟学生讲课,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领悟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回来后逐步学习运用,渐渐融化在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学曹禺的名剧《雷雨》选场时,我让学生事先预习,自告奋勇当导演、选演员,然后我在他们排练时随时指导。一次全校公开课上由学生演出了这个选场,演出结束后再让有关学生分别进行导演阐述和主演阐述,最后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剧本)的理解来评议演出的成功与不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堂课大获成功,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都印象深刻。这一次我自己虽然不在舞台上,舞台上的学生却是我掌控的,作为一名幕后策划和指挥者,我很有成就感。通过这次教学,我体会到其实课堂也是一个舞台,而且是一个很大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仅需要教师本身有出色的表演,更需要引导学生走向舞台中央,发挥他们的才智,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本世纪初,我们县办起了山谷京剧票友社,知道我会唱几段样板戏,就邀请我也加入了。从此,我就在课余正式学起了唱京剧。真正学起来,才发现京剧的博大精深:声腔板式、发声用气、流派、锣鼓经以及四功五法等等,要学唱京剧必须下苦功!既然进了票社,我当然就要努力唱好。于是,我跟着懂京剧的老师重点学习了几段传统戏,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反复听大师的录音,随时跟唱。根据我的嗓音条件,老师又建议我主要学习马派老生的唱腔,慢慢地,我也唱得有一点模样了。

《龙凤呈祥》片段饰演赵云

退休后,我到南京同小女儿一起生活。利用网络我找到了南京的京剧票友,加入了两三个票房。同时,在附近的金陵图书馆借了一些京剧书籍来看,进一步了解了京剧的渊源和发展,懂得了一些京剧的理论知识。票房里有省京剧院退休的演员,他们都非常热心地传承,耐心地指导,因此我的演唱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先后参加了若干次演出,有“金陵五月风”惠民演出、南京市全国京剧票友节演出等等,还在滁州、镇江、泰兴、句容、溧水等周边地区跟票友联欢,还到扬中去送戏下乡。我先后演过传统戏片段《赵氏孤儿·说破》《三娘教子·机房》《野猪林·逛庙》《龙凤呈祥·洞房》《游龙戏凤·月儿弯弯照天下》《苏武牧羊·登层台》等,演过现代戏片段《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海港·自从退休离海港》《红灯记·刑场斗争》等。今年五月还有幸参加了南京市组织的现代戏曲快闪,活动的视频还上传到了“学习强国”。另外,在去年的南京京昆艺术节我还被聘请为观众剧评团成员,写了几篇剧评,其中有两篇先后发表在《中国京剧》杂志上。

今年七月,偶然得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即将到南京演出话剧《原告证人》,并招募观众陪审团演员,我报名了。八月初,剧组通知我参加了面试,并非常荣幸地入选了。九月初,在南京保利大剧院接连演出了两场。这是一个大舞台!台上近距离观看著名话剧影视演员吕凉、宋忆宁等演员的精彩表演,台下是座无虚席的观众,而我,也是这舞台上的一员!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和其他陪审团的成员作出了相应的反应,同时听到观众席上传来的阵阵惊叹或哄笑,我沉醉于其中。这是一种别样的舞台体验,

话剧《原告证人》饰演陪审团成员

我热爱舞台。不管是怎样的舞台,我都希望能在其中尽情地演出。随着祖国成长的步伐,我登上过不同的舞台。做学生时,我的舞台是教室,是课堂,我表现不错;当农民时,我的舞台是田野,我也能精心耕耘结出硕果;成了教师,我的舞台是三尺讲台,我不断汲取先进经验刻苦钻研,终于桃李满山;退休后,我登上了京剧舞台,丰富生活弘扬国粹,也自得其乐。我曾经想过,有一天我要登上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或其他栏目的舞台,在那里唱一段京剧。

央视一则公益广告中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祖国的发展给我提供了越来越好的舞台,我一定尽余生之力,力争登上更多更大的舞台,演绎出生命中最绚丽的华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舞台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