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分层模型

一、OSI模型与TCP/IP模型对比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分层模型_第1张图片

OSI模型的上面三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与TCP/IP模型的应用层是面向用户应用的,OSI模型的下面4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与TCP/IP模型的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是面向数据通信的

二、各层的作用(以OSI模型为例)

1.物理层

(1)定义了通信网络之间物理链路的电气或机械特性。

(2)将0,1比特流与电压或光等传输方式之间的互换,实现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尽可能屏蔽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设备:中继器、网线、集线器等等。

2.数据链路层

负责物理层上的互连的,节点间的同学,利用物理层的服务,在通信的实体间透明地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单元。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和链路控制规程,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设备:网卡、网桥、交换机

3.网络层

负责分组传送、路由选择、流量控制,主要用于实现端到端通信系统中,中间结点的路由选择。

设备: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

4.传输层

负责两个节点间传输,完成端对端通信链路得建立、维护、管理。

5.会话层

负责通信管理、建立、断开通信以及数据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管理。

6.表示层

负责数据得转换,转换成用户所需要得格式并保持数据得意义,如同程序和网络应用之间得“翻译官”。

7.应用层

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得各种工作。同时还包括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得联系、监督、管理相互连接起来的应用系统和所使用得应用资源。

三、消息传输

1.计算机通信需要进行编码。

2.消息需要遵守一定得格式或者结构,其取决于消息类型和传递通道

3。消息进行封装,才能发送。称为“”,它提供预定得目标主机和源主机的地址。接收方与发送方的IP地址、MAC地址都必须要有。

4.消息大小:消息会被分解成许多片段、帧的大小规则很严格,帧大小要求源主机讲长消息分割为同时符合最小与最大长度的多个片段,在目标主机上进行封装重组。

帧的大小范围为:64——1518个字节

5.消息时间:访问方法、流量控制、响应超时

6.消息模式:单播、组播、广播

四、消息格式组成

目的MAC地址                                                                                                               

来源MAC地址                         两者合称为“帧寻址”

开始标志(表示消息开始)

接收方(目的地身份识别)

发送方(来源地身份识别)

封装数据(bit)                       合成为“封装消息”

帧结尾(表示消息结束)

五、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

在OSI参考模型中,每一个对等层数据都起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协议数据单元(PDU),但是在面向通信的几层中对等层数据有着自己的名称。

应用层(APDU):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表示层(PPDU):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

会话层(SPDU):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

传输层:段(segment)

网络层: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比特流(bit)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