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

灾难面前

原绿色

2022年3月21日下午,我正在开一个会议,妻子发来一则消息:一架飞机在广西境内坠毁,并急切地提示我“以后你回来还是坐动车吧,飞机也不安全。”散会以后,朋友圈里“昆明飞往广州的东航飞机在广西失事”的消息就霸屏了。

我们大众都很关注救援情况,都在期待着有生还者的奇迹发生。有一个时刻,我忽然想到,在飞机坠落的那短暂时间里,飞机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想什么呢?

能帮助我们想象的是电影《中国机长》,机组人员,特别是机长和飞行员应该是此时此刻飞机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们肯定会竭尽全力去调整和控制飞机,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比如,即使坠落也尽量避开地面城市和村庄,这也是为什么飞机失事一般要冲到海里去的原因。有懂行的人告诉我,为什么救生衣是泡沫而不是降落伞,就是因为飞机出现故障,一般要到海里嘛,为了在海里能够飘浮。

《中国机长》里机长和机组人员齐心协力,终于让飞机平安着陆的故事给了很多人希望。

可是,这次是山地,而且确切是失事了。当飞机急速下降时,空姐肯定想尽力帮助乘客,但还来得及吗?空姐反应得过来吗?飞机上的乘客呢?心里是紧张,恐慌,焦虑……会想些什么呢?

我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优秀堂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要拐向村里的路口,突然被一辆大卡车给撞飞了,摔倒前方十几米的墙壁上去世了。我们在分析他的事故时,大家就猜他当时心里在想什么。会不会想到交代后事,会不会想到自己还有很多责任,会不会想到怎么躲闪……一个老成持重的村会计说,那么紧张的时刻,或许他什么也顾不上想,一瞬间想到的只可能是“完了,完了,完了……”

飞机上的乘客,在飞机剧烈颠簸飞速下坠的时刻,他们可能会极力抓住座椅靠背,努力保持平衡,还会不会想到家人,会不会想给家人留遗嘱遗言……

我无法想象,在短暂的时间里,飞机从万米高空急速下坠,而且深入地面二十多米,飞机和机上人员全部成为“碎片”组织,是多么惨烈的场面。

但一切都在瞬间发生了,一切化为碎片。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把悲伤留给了亲人。

他们的亲人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会怎么想,就像堂哥走了以后,他岳父岳母见了人就喃喃自语“他不管我们了”吗?

失事飞机乘客亲属纷纷赶到失事的广西梧州,又能怎么样?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陶渊明的话太现实。

我的学生方建东是心理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他奉命前往梧州给遇难者家属进行心理帮助。

心理援助?这是近现代才在国内流行的一门学问,心理学家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建东说,他们去了很多人,和家属一对一,就是安慰,一个陪伴,一个倾听,偶尔开导。有的家长嚎啕大哭,他们就陪着垂泪;有的家长默默无语,他们就默默陪伴;有的家长不停地问怎么会这样,他们也重复怎么会这样……最有效的举措,是心理援助小组建议在飞机失事的附近搭建了一个灵棚,让家属有一个情感寄托、祭奠和哭诉的地方,稳定了很多家属的情绪……

家属把能找到的遇难亲属遗物带回去,没有遗物的带一把失事地的泥土聊慰思念……除此,还能做些什么?

在工作结束后,见东发给我一首“梧州感怀”:草长莺飞时,东航大鹏落。转项望藤县,心理援助切。哀伤复哀伤,凄凄又戚戚。陪伴与倾听,支持和连接。长恨愿未了,托体同山阿。细雨天垂泪,一樽西江月。

作为一场灾难的见证者和援助者,他和他们也只能尽力而为,尽心而已。

人类在灾难面前,有时候很无力,很无奈,很无所作为。当事者顺应天命,亲属也只能节哀顺变。

悲伤,总会过去。

生活,还要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灾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