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并非人类个体之天赋特征,而是源自人类对外在现实与个人身份认同之本体论理解的获得。”也就是说,自由并非人生而有之的权力,如果不能以主体的姿态为“我是谁”这样伦理性的追问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奢谈自由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探索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解现代性社会中人的认知和人类社群分化的特点,以及现代性社会条件下人的存在之维,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自己所处时代运行的规律,从而辨别出自我所处的位置,把握好人生发展的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种人并存的时代,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
一维人:又叫点式人,基本不动,技能单一,所从事的职业内容比较简单。
二维人:会移动的线式人,思维固化。
三维人:跃迁人,具有一定的时空感,经由不断的学习、引领能够穿越固有模式,主动出击。
四维人:自带变形矩阵,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能够自如的链接资源,是人格可以自旋的人。
四个维度的人相对应的是四种自我的结构模式:
传统型自我结构:未分化,习惯于听从他人的指令行事。
前现代型自我结构:尚未启动分化,习惯按照旧有的经验模式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现代型自我结构:开始分化,具有了链接和反思的意识。
后现代型自我结构:去中心化,超级个体。
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知识爆炸技术升级的时代,旧有的心智模式已经行不通。单纯的模仿、安于现状、做白日梦,或者寻求绝对的安全感,都会让人的生命停滞和僵化。这个时代,你有机会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但也有可能会被这个时代彻底的淹没。曾经我们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不知缺乏方向的努力比不努力更糟糕,而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崛起的时代。因为在这么一个时代,需要新的超级个体。什么是超级个体?他会持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迭代,不断地生产信息和发散力量,不断地产生链接,不断地创造、探索又自我复原,逐渐地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节点,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超级个体是一个在这个时代有机会自我驱动、自我创造,也自我成就的那么一个人。因此,自我发现、反思、持续的生产和链接,以及常作不死的超强的复原力,是超级个体的典型特征,也可以说将会是后现代性社会的标识。
然而,每一种社会的精神特质在个人身上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我们每个人总是兼具传统型、前现代型以至现代型和后现代型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们才会一边固守着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循规蹈矩,一边又眺望着个体崛起的大厦蠢蠢欲动。成为超级个体的历程,就是我们克服过去行为、苦难、经验之阻碍的过程。
相较70后、80后而言,95后的孩子已经普遍发展出了现代型和后现代型的自我结构,尽管他们同样无法幸免各种早期养育的创伤,但却能够让人格获得充分的发展。曾经,我以为科技快速发展所导致的信息爆炸剥夺了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甚至剥夺了父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然而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孩子的精神母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护。通过汲取大量的外在信息,孩子同现实世界得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过渡空间),从自己的精神母体中获取成长的养分。传统型和前现代型的人也可以通过文学、艺术获得自己的精神母体,但互联网时代强大的的信息流量无疑是这些孩子巨大的成长优势,新型的媒体经验,让孩子们拥有了成为超级个体的可能!
现代性的认知有两个方向:外延性和意向性。
外延性的核心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认知是同一性的,全民网购及与之相似的大范围的群体性狂欢,都体现了外延性的全球化和同一性。我们要警惕这种同一性的自我认同,它会封锁个体的审美,甚至造成无意识的主体丧失。意向性是指个人的禀赋,而个人禀赋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在传统型社会中,原始焦虑往往会锁定和撕裂一个人的心智,但在现代性社会中,这样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了。新生代的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的链接,为自己的社交开拓了更多交流的渠道,父辈们深感困扰的种种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再也不是事儿了。
现代性的制度反身性。
曾几何时,身为70后的我们,因为信息交流的种种局限,因为害怕在异地他乡弄丢了自己,活活把自己定在一个狭小的物理空间中不敢动弹。在现代社会中,凭借科技的力量,青春,可以勇闯天涯!信息,才是解放人类的基石,社会化的认知带宽与功能紧密相连。
现代性社会中,劳动力是作为商品存在的。单一的技能在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已经很难再生存下去。作为一个超级个体,必须具有“乐高式”的能力组合。技能的普遍性学习,需要懂得机制和原理,而不是对功能的单一认知。
自我疗愈是现代性的一个标识,治疗并不是个体被动接受之事物,它需要包含个体对其生命发展进程之系统的反思。每一个时刻都对自己进行反身性的思考便是对自己的思想、感触、与身体知觉的高层次认知。而对于一个现代性的群体来说,拥有现代性的制度反身性是标配,反身性将保证组织机体的活性,避免固化所形成的结构性智障。
现代性的存在之维
怀疑:是自我认同的早期表现,怀疑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批判,而且是以主体的姿态所呈现出来的批判。你凭借什么成为权威?你的观点是否代表真实?你是不可置疑的吗?假如我们之间会建立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将以什么来维系?合作的借口又在哪里?
信任与风险:信任是人格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来源于心智的稳固与本体的安全,与脱域机制和抽象系统紧密相关。信任的核心是风险评估,风险系数的核心指标有三点:伤害、创伤;反思的能力;人格弹性和纠错能力。风险评估可以说无处不在,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关系中,对于风险的预见性的准确的评估,都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安全的、有品质的关系。
新型媒体经验:在现代性(包括后现代性)社会条件下,二次元作为一种精神母体,有效的帮助二次元个体从中心化认同中脱离出来。二次元作为他们的过渡空间,让他们体验到了温暖和全能控制,以及自由构建的开放性。
私密关系的转型:纯粹的私密关系与纯粹的公共关系。私密关系讲求全情投入,全情享受,客体与主体之间有足够的自旋,从而避免压迫与侵犯;公共关系是正式性的,要求看到自我的边界、自恋中的恶(自恋愤怒、自恋攻击),要求具备自我的带宽。私密关系与公共关系之间的自如切换,是后现代性良好关系的标准。
极盛现代性的轮廓
该做些什么?如何行动?成为何种人?这是生活于极盛现代性的人们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因此,寻求新的自我感,探索自我的重新发现和自我认同,是现代性社会中人们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有勇气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并始终保持一种不抱怨的心态。极盛现代性的自我发展是重新发现自我的进程,由原始人到公共人到现代人,再到超级个体。由原始依恋和原始焦虑包裹着的原始人,逐渐演化为能够进行自我功能与动力机制重构的真正的现代人。
对过去的重新建构与对未来生命轨迹之期待相伴而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思考时间,允许生命延续下去而不是让有限的日子逝去,可以使个体持续存在于希望之中。“与时间对话”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在任何给定时刻,它都会使生命趋于圆满。时间主体有三种存在的方式:
1.诗歌中的时间主体,是个体的不确定性的表达,精神、诗意、灵感,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之美。
2.阅读中的时间主体,是生命的活性,去体验,感悟,领会,但又能向现实转化,不确定性中的恒常之美。
3.书写中的时间主体,是自我的澄清。
人类社群的分化
晚期现代性,人类变成了“我们”,面对的却是无“他者”的存在,“他者”——异于自身的人,越来越少了,同一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少。不断的寻找“他者”获得差异性,同时让不同的声音去实践,而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是避免结构性智障的重要途径。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个体的成长都是以情感的发展为依托的,基本信任的建立、核心客体(即亲)所提供的情感与本体安全、环境母亲(师长、亲密伙伴)提供的联结性与防御支架、过渡空间与过渡客体(现实性检验的能力)的成功建立,都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在一般化状态下,情感主要受分离性焦虑以及心智活动的品质影响。无法进行有效的能量转化和整合,会造成情感的分裂,在极度焦虑状态下,根本无法看到对象的存在,看不到眼前的客体,就无法完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于亲子关系当中,就会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和创伤性体验。
情感依托的高维表现是创造性。信任本身在特定意义上就是创造性的,因为它需要一种敢于“跃入未知领域”的执着精神,或是一种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体验的将自己托付于命运的状态。还是那句话: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当生命真正属于自己,我们才有勇气去担当、去兑现自己的承诺。
本体意义上的安全是指一种在无意识和时间性意识层面回答根本的存在性问题的过程。人类所获得的自主性源自其对传递性经验之范围的拓展能力,即洞悉那些感官带来的直接经验以外的其他物体与事件之性质(看清)。
人的生命是不断演化的动态的过程,经由这样的演化,主体最终得以浮现出来,并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