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与真实的自己相遇

图片发自App

7月26日晚我带领的第三次佛山方糖读书会是《越书写,越明白》里的第四堂课:四个思维工具,一次全送给你。

这一堂课的伙伴连同我们“铁三角”组共有九人,只有一位是新来的伙伴。伙伴们已经慢慢地熟悉了方糖读书会的流程,读书会现场的能量流动更顺畅,这一次话题虽然也离不开“关系”,但觉知自己,觉察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更真实!

首先带来好消息的是Z,她说就在这一天的中午,大儿子主动向她提出愿意回学校继续上学了!伙伴们都由衷地为她鼓掌!她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读书会,7月5日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时候,因面临上高中的儿子被学校劝退学,自己无法与儿子沟通而显无力和无奈,极度疲惫的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搞定儿子上学的事,近几年Z为大儿子的学习操碎了心,已经为儿子的学习铺好了后面的路,但儿子最近数次提出不想上学、要换老师、要换学校……Z自认强势和控制,坚持要儿子上学,伙伴们看到了Z对儿子执着的爱、担心、焦虑、无助、无奈、痛苦,也看见了Z这么多年来为家庭、家族在商场艰辛拼搏了很长时间,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在她有觉察后,我们问她以后的每一天能为自己做一点点什么时,她想了很久很久,茫然又无力地回答“真没有”,我们再次与她确认核查,她最后说:“每天都能吃上早餐”!“每天都能吃上早餐”对于大多数人都是轻而易举、举手之劳的事,对于几乎“丢掉”了自己的Z是何等的奢侈!7月19日Z第二次来读书会,伙伴们发现她剪短了头发,换了一条花裙子,精神好多了,Z汇报了她近两周都能吃上早餐,真好,伙伴们都为她开心,Z这次的分享还是为儿子读书的事操心,儿子还是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还连续几个晚上喝酒到半夜,酩酊大醉地回家,极力回避父母,Z很矛盾,一边说要放弃儿子了,一边又说现在儿子的事是唯一重要的事!伙伴们回应了“放弃”与“放手”的区别,“教育是需要等待的”,“你想让别人成为英雄,自己要先成为英雄”……在“微小行动环节”Z还是执着地说“为儿子的事”。今天Z第一个分享,她说这堂课好像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目标”的承诺、父母为孩子安排的人生计划、“遥控器”……她都一一“躺枪”,上两次读书会她觉察到了面对这么多陌生的伙伴她之所以能全然地表达自己的焦虑、担心、无助和无奈,是因为伙伴们的款待之心和平等之心让她觉得安全,愿意敞开。跟之前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她与先生真心陪伴儿子,放下做爸爸、妈妈的架子,没有再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儿子身上,给相互一个平等、安全的环境去表达,奇妙的是当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后,爸爸妈妈明明白白地看见了儿子的需求:理解、包容与鼓励,儿子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爱!正如H说的,体验到了,爱就出来了!儿子第一次主动说要做作业,主动说放假后回学校上学……伙伴们都看见了Z那破冰后的舒畅和舒坦!Z向伙伴们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最受益的还是自己,自己看见了自己的不完美,并为自己的不完美负责,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让孩子看见父母也有不足,孩子释放了压力,重建信任和信心,敢于担当。往往孩子教会家长的比家长教会孩子的要多得多!


S对“体验”、“感受”、“挫折”很有触动,坦承自己经常阻止或“快进”儿子做的事情,剥夺了儿子在做这个“错的事情”时的体验和感受,人们遇到事情或做事情的时候,身体会先发言,感受不好时,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体验到了什么?不断地“快进”,错过了很多的体验和感受,缺少了改进!S说着这些话时,眼里有泪花,心里有懊悔,触碰到了自己被抑制过的体验和感受,看得出S准备跟又爱又恨的“遥控器”说再见!

M和H异口同声对“挫折”表达了感恩!挫折无处不在,就是“人中之龙”的康熙大帝也有挫折,有些事,今天是挫折,到了明天可能就是小事一桩了,只认为它是生活中的“片段”!挫折就像走路时的磕磕碰碰,接纳它,积极勇敢地面对,想通了,就过去了,就可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或更高的眼光、格局!满满的自信和智慧,这里面肯定还有更妙的故事,我们期待着!

L也认为感受很重要,她看书有个习惯,经常是看看开头和结尾的几页,感觉好,才从头到尾把书看完,如果感觉不好,就把书搁起来不看了,她觉察到了把不喜欢的书“快进”,没有感受到过程的精彩,是否也错失了很多的体验和感受?在分享与同事共事的过程中,她看见了自己的干练、精明、果断、大度与真实,对自己的感受很有觉知。继续与那个真实的自己在一起!

R喜欢有温度、有连接、有感情的感受,觉察到自己有时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觉察到自己的愤怒来自于未被满足的期待……


图片发自App

通过对“故事性思维:活一个好故事,而非完成一串目标”这一章节的朗读和故事深化,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伙伴们都投入到了自己的生命故事中,与千万段“片刻”的自己相遇,愿意去体验迷茫、苦涩、缠绵、真实、温暖、美好、丰富、细腻、柔软和苦尽甘来……觉察着自己的觉察,感受着自己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故事中与真实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