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影评

大悟

1死亡与大悟生命的意义

印象很深的场景是男主在第一次接触已经腐烂的尸体后的强烈反应,恶心呕吐、反复搓澡、疯狂依恋妻子的肉体,反映出我们对死亡的抗拒、恐惧。死亡是人们一直避讳的话题,因为与死亡相连的情绪总是不好的,对终有一死的胆怯,对已知死亡是必然事实却不知何时到来的焦虑,但无论怎样,死亡在目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影片就告诉我们,去直面,不要回避。真正直面的时候大概在大三,学习了《圣经》中有关死亡的话题,知道死亡的真相,也对死亡没那么恐惧了。影片中一幕幕入殓的场景,带领我们去观察死亡。棺木边上,往生者的面孔和僵硬的肢体,家人的悲恸与不舍,深沉凝重的气氛,只有在那个离死亡仅一个呼吸的距离的时刻,才会让人进入深度思考,心境黯然,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

大悟就是这样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开始是不太成熟的。在进入乐团表演时,战战兢兢,似乎稍微一不注意就要落下节奏,直接在水里放生章鱼这种深海动物的情节也显得比较木讷,还有对妻子深深地愧疚,瞒着妻子举债买琴,不能实现求婚誓言,无法养家。但入殓师这样的职业让他慢慢成熟起来,看着社长入殓仪式上严谨敬业的态度,庄重地送走往生者,以及家属的心情变化和对入殓师的感谢,他的看法逐渐改变,渐渐理解这样的职业的意义,也开始接受自己去成为这样的一位入殓师——让生者记住往生者(标:寻梦环游记)。就这样,大悟找到了自己价值感,也逐渐成熟起来,学会担当与责任,导演也在此时设计了妻子肚子逐渐大起来和理解大悟的情节。


行礼

不是特别赞成生命只有一次,要向死而生,热热烈烈的活,去喝酒、恋爱、跳伞、蹦极,我倒觉得,那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也许平平淡淡,但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就好了,若想要的东西在变,我们生活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改变,或者心里做一些改变。幸福没有那么难。

“人人的经历,都在乎时间和不能预见的遭遇。”——传道书9:11

2仪式感

影片给人一种比较强烈严谨的仪式感。入殓仪式、每次做工后大悟去山头拉大提琴,以及传达感情的鹅卵石。

酒精擦拭、庄重穿衣、化妆(用死者生前最喜欢的装扮)等,细节之处也表现的精准,入殓师以这样的仪式感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烘托出人生命的价值。这不仅是生者为死者做的仪式,更是生者对自己的交代,做给生者看的,一是生者看到自己最爱的人被尊重,能体面离开,能感到安慰。比如有位顾客奚落社长和大悟是靠死人吃饭的,但在入殓时看到妻子被他们打扮的那么漂亮,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妻子,最后社长和大悟道歉并感谢他们让自己的妻子漂亮的离开;二是帮生者换回死者一次,人过世后容貌大变,通过入殓师的整形恢复其生前的面容,让生者似乎感到逝去的爱人还活着,最大程度的感到安慰。在仪式感烘托出安然肃穆的环境下,人的内心也更容易变得柔软,看到逝去者净身、穿衣、化妆、入棺,最后盖棺,仪式完成,预示着与所爱的人真正告别,所以影片里几乎每个桥段中死者家人最强烈的不舍都表现在入殓仪式进行到中后期的时段;三是固定这样的仪式将对死者尊重的观念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这样尊重死者,后辈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尊重我们。

想起《寻梦环游记》里的小男孩开始不屑于祭奠那些桌子上的照片,到了另一个世界后,他明白如果没有生者的挂念,已逝者就会迎来最终死亡。第一次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生者对死者的忘却才是。最终小男孩明白这些仪式其实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每一个仪式感背后,都藏着一份爱的表达,你的情感一定会顺着你的仪式到达。两人不用语言来交流,而是用石头表达感情,这份感情就默默在主人公心中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标签。影片也是用石头作为串引线,将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紧紧串联起来。

3絮叨


美香

影片中确实感觉到了日本的传统家庭观念,美香每次出场都能让我想起蕾姐,外貌像,性格也很像,都是典型的细腻,顾家,贤惠,温柔,常笑着的日本女人,相处起来让人感到舒适,没有距离感。当然影片里也有让人感到一些不舒服的点,美香让大悟放弃入殓师的时候说:我从没求过你什么,你放弃大提琴,我笑着答应了,你要回乡下,我也笑着答应了,但其实我心里怕极了,因为喜欢你。还是不要随意为你爱的人作出日后你会感到不甘的牺牲,既然做出了,过后就不要作为要求提及。

好像越长大,对美食、小物品的满足感逐渐减少,反而越来越受不了具有仪式感的事物,眼泪泛滥得频繁。

总有一天,睁开眼就会看到逝去的人在你身边等你醒过来,就快了,就快了。阿门。


18.1.20

你可能感兴趣的:(《入殓师》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