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游白塔

冬日游白塔


图片发自App


白塔很多地儿都有,从北京的北海到西宁的塔尔寺,但白塔山却是兰州人可骄傲的。兰州地形狭长,南北各有“两山”环绕,气候虽有西北的干燥,也有南方的氤氲。夏日炎炎,白塔山是可避暑的圣地,从黄河边随意散步就能拾级而上。它是可以俯视黄河,视角绝佳的观景点。兰州虽然地处内陆,但是个有“水”的城市。南北“两山”就像她的纤腰,那样盈盈一握;而绵延的黄河自然就像她敏感而刚强的中枢神经。黄河上的“中山桥”不仅以“黄河第一桥”而闻名,虽不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那样蜚声南北,但北方尤其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中山桥”的声名无出其右。所谓南北“两山”,“南山”指的是皋兰山,“北山”指的是九州台,包括白塔山、徐家山、仁寿山等自然公园。其中的白塔山虽然没有皋兰山那样雄伟,却以清幽见称,加上山上还有一个藏汉合一的白塔寺,算得上是民族、宗教包容融合的奇观。

白塔山不高。从山脚下开始算起,到最高处的“白塔寺”大概就是半小时的路程,不算中途的休息。山虽不高,却是亭台楼榭,飞檐斗拱,建筑精美,流水淙淙。冬天的白塔山显得苍劲,树木大多落叶,剩下的就只有遒劲的树干和枯枝,不惧寒风地挺立着,显出坚毅不拔的身姿。山上还有不凋的松柏,经风愈发苍翠。延石阶盘山而上,所到之处游人三三俩俩,有的驻足观看,有的坐在凉亭休息,有的仰头念那楼台上的匾额或楹联。白塔山登高而望恰恰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东流不息的黄河,难怪诗人骚客有感而发了。面对黄河,他们也许感叹岁月的流逝,或是面对自身命运的嗟呀,又或是望天地悠悠,慨叹人力的有限,宇宙的无穷。水没有山,便没有律动中静谧的沉思;山没了水,便没有了安忍下灵动的遐想。山水的呼应,正是智者和诗人们灵感的出发点。

山顶便是著名的白塔寺了。白塔始建于元代,为纪念一位谒见成吉思汗而半途圆寂的大喇嘛而兴建。按照藏传佛教的惯例,喇嘛的墓即白塔里面放的是喇嘛的骨灰或舍利。而汉传佛教的塔意蕴则是供奉佛像、礼佛拜佛的建筑。白塔寺的白塔塔基是藏传佛教的白塔,上面则是七层宝塔,没有亲临此境难以体会到这种难言的意味。可以想象,当时的兰州士绅们面对的是怎样的难题。一位异族异教的高僧圆寂于此,按照他所信仰的宗教应该将骨灰藏于白塔,但本地寺院里突然出现一樽这样的白塔显然又不符合本地人的审美和习惯。好在“折中”这一伟大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于是,藏汉合一的白塔就横空出世了。流传至今,人们除了赞赏它独一无二的风格,还赞叹于先人包容开放的胸襟和智慧。试想中国维持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种宗教、多种习惯能够并行不悖,“折中”和“包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经百年,白塔寺的香火已经不再繁盛,香客也不如以往的熙熙攘攘。而白塔依旧伫立在这里,静静守护着这一方的水土和人。围绕着白塔寺的回廊可以看见后山的楼宇拔地而起,也许多年之后,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这一座并不算高的山将愈发不起眼。但它的灵秀使它永远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哪怕你只是眺望黄河和中山桥,哪怕只是登高看看那一座悠然如天上白云、淡然如山中高士的白塔。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日游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