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就在“此时此地”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是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一句话,想必大家都是耳熟闻详。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幸福的童年真的就能保证也有幸福的一生吗?而人生的不幸是否又可以让童年的不幸来背锅呢?

博·雅各布森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会告诉你,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而且读罢此书,我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很自然地喜欢上了存在主义心理学,因为它研究的是每个人与最基本的生活困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就应对这些困境都给出了非常积极的解答,读后特别有收获。

作者把存在主义理论融入了六个基本的生活困境或生活问题,分别是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逆境与成功、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

面对这些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大问题,存在主义心理学给出的回答是“本真地生活”。本真地生活意味着真实地生活,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来生活,最终达到“从容欢快的平静”这样的理想精神状态。

不幸的童年还要背锅多久?

回到开头那句话。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网上始终是热度不减。每次遇到一些给他人或社会制造麻烦的人,讨论经常不知不觉地就转到其原生家庭的方向上去。

存在主义思想家认为,自我是个体通过选择及其后果所形成的,是他们使其存在的东西。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童年的角色就是,成年人利用它来定义自己现在是谁。

我们都和父母一起经历过好的和坏的时刻,我们的童年里都有过快乐和不幸,都经历过成功和失败。作为成年人,我们“选择”记住的往往是那些符合自我建构或自我定义的内容。

具体地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乐观的和有能力的,他就倾向于“选择”支持和促进这种自我建构的童年记忆。而一个认为自己无能、不幸的受害者,他则会特别强调童年记忆库中那些不好的回忆。

对于多数成年人来说,把个人不太令人满意的现状归咎于自己的童年经历是不恰当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种逃避行为。因为这样就使得他不必为自己当前的糟糕生活负责,也不必认真对待当前生活的挑战。

为何孤独如此难以面对?

做个不一样的自己,同时又能与别人融洽相处,这是一个常见的两难问题。年轻人特别容易陷入这个困扰。

生活中比较通常的情形是,如果你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你就有可能受到排挤或非议。如此一来,大家都选择了和其他人“一样”,弱化自己的个性以求归属于某个团体。

其实不管是家庭关系还是社会关系,它是否能够做到既长期存在又真正有活力,答案就在于它是否属于本真的互动。

非本真的互动压制了我们存在的真实核心。它使我们变得机械、失去个性,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景象。

根据周围环境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人生,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为自己导航,这样终会失去自己的航向,感到人生的无趣和迷茫。海德格尔所谓的“本真生活”本质上就是鼓励每个人都能够把握自我,建立自己的航线。

想要拥有自己满意的人生,就要承担起该有的责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道路,而不被他人的目光和标准所束缚。

负责地生活,并不需要你整天忙着为别人服务,也不意味着自我牺牲和无私忘我,更不意味着要确保每件事都做对。

你只需与这个世界自由和开放地相遇,承认你自己现在的样子,承认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正视眼前事物,活在此时此地。并且,心平气和地做到这一点。

危机于我们好还是不好?

人生是成功和逆境的混合。外界环境过多或突然地干扰到我们的生活,就容易打破原有的平衡,产生危机。比如车祸、疾病、离婚、失业等造成的影响。

危机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其实危机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不过表示社会或个人遇到了一个转折点或者需要做出新的选择。如何对待危机以及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才是使危机产生或好或坏的后果的关键所在。

危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时候,正是通过危机,人类才从需求驱动的日常生活上升到有意识的本真生活。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可能利用个人的力量对自己最珍视的信念进行批判。他会被无数的世俗事件所吞没,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忘记了对各种“人生大问题”的感知和思考,他的生活也就会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

只有遇到外部事件的冲击,人才会拥有真正感受和感知世界的机会。同时,它还是一个发现自己、澄清自己价值观和接管自己生活的机遇。

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遭受严重丧失(如失去亲人)或创伤(如身患绝症)的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陷入痛苦甚至绝望。但是当他们学会接纳现实、正视现实之后,多数会进入“积极重建”的阶段,努力构建新的生活意义。

他们会变得不再害怕死亡,不再那么关注物质,更加强调爱和善良,更重视获得知识和洞察力,更少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危机让他们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热爱生活。

写在最后

心理学不仅仅是用来诊断心理疾病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学还必须告诉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如何获得更多活力,如何面对人生逆境,如何接近幸福和爱的状态,以及如何接纳生活中的好与坏。

存在主义心理学与主流心理学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明确地把基本的生活问题作为心理学最重要的主题,并坚持采用现象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它反对把日常生活中的孤独、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病理化或标签化,而是把其均视为人类情感的正常组成部分。与不良情感被发泄出来相比,学会接纳它们,庇护它们,与它们共处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本真性可以被视为心理学领域最丰富和最有希望的概念之一,它为心理学科帮助人们通往“美好生活”铺平了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生活就在“此时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