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是什么,让这个13岁的男孩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问题儿童?(中)11 | 100

文/编辑 | 袁大妞Beryl

分析方法:理论 + 案例

理论:心理目标的确立

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会犯下错误,这是毫不奇怪的事情。这些错误及其后果集中表现为某种失败,或者某种错误的人生方向。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需要在心理上确立一个目标,而目标的确立涉及人的判断——这就给人犯错提供了可能。孩子还年幼的时候就开始确立自己的目标,一般来说,在孩子2岁和3岁的时候,他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指引着他,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这一目标。通常在目标的形成过程中,小孩做出了不正确的判断;但目标一旦形成,它就开始约束、控制着孩子。孩子把他的目标具体的落实在他的行动上面,他调整他的生活,以便全力以赴地向着他的目标追求。

所以,孩子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同样,孩子在遇到一个新的和困难的处境时,他跳不出他头脑中已形成的错误圈子。客观情形在他头脑中留下的映像,就其深刻程度和本质而言,并不由这一客观事实或客观情形(例如,妹妹的出生这一事实)所决定;孩子的印象取决于他如何看待这一事实。这是反驳因果理论都充足根据客观事实和客观事实的绝对含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客观事实和对客观事实的错误见解之间却不存在这种必然的联系。

案例:恺撒登陆埃及的情况

是我们的观点,而不是事实,决定了我们要走的方向——这是我们的心理真正的奇妙之处。我们的观点控制、调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人格构成也以我们的观点为基础。主观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关于这点的经典例子是恺撒登陆埃及的情况。他跃上海岸时被拌了一下,摔倒在地上,罗马士兵把这视为一个不祥之兆。虽然他们都英勇无畏,但要不是恺撒挥动手臂喊道:“我得到你了,非洲!”这些士兵就会掉头返回了。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现实的构成并不那么因果相应,现实给予的效果,往往是经过了人的整体人格的重整。

群氓无理性理性常识两者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群氓无理性的狂热让位给理性,那并不是当时的形势根据因果关系所决定这样,其实,两者都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两种自发性的观点。通常,直到错误的观点成了强弩之末,理性常识才开始露面。

【知识点】群氓:指聚集起来的表现为同质均一心理意识的人类群体,他们拒绝理性而复杂的思考,对提供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只简单地选择两个极端,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让我们回到小男孩的故事吧。可以说,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没有人再喜欢他,他在学校进步不大,但他的行为丝毫不改。他这种不断干扰别人的行为,成为他的人格的一种完整表述。那么,在学校情况怎样呢?每当他骚扰了别人,他就会受到老师的惩罚。他得到一份糟糕的报告书,或者,学校的投诉信会寄到他父母那里。情况一直就是这样,直到最后,人们建议男孩的父母不要再送他到学校去了,因为这个男孩并不是和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要如何去理解这个男孩呢?

内容选自《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案例分析:是什么,让这个13岁的男孩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问题儿童?(中)11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