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哲学那些事儿》12

在肯定前件式与否定后件式的基础上,接下来将处理一个更复杂的推理形式——三段论。为什么要讨论让人吃力的三段论?逻辑学家会告诉你,生活无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三段论。了解了三段论,生活里的困难,也就能化繁为简加以处理了。

这里首先需要提醒各位读者注意的是,关于三段论这一部分内容,有一点小烧脑,可能会觉得有一点小无聊。举个例子,你要变成一个大侠,下山要有用得上的武功,但是你在山上训练的时候,也可能是从蹲马步开始,这些训练会非常的无聊,但是没有前面这些事情,你也没有下山以后的风光。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做论证,要有用得上的哲学,它就会牵涉到一些论证的基本要素,这些论证的基本要素怎么排列,其过程的复杂,或许有点类比于练武术的时候怎么扎马步,所以希望大家稍安勿躁,先测试一下自己对于抽象的逻辑论证的忍耐力。

三段论:词项层面的逻辑推理

那么什么叫三段论?今天这篇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要对三段论的这个性质加以厘定。

为什么说三段论要比前面所说的那些推理形式稍微复杂?比如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稍微复杂?首先当然是因为这牵涉到一个“三”字,三段论,它要有三个句子或者是三个命题。最典型的三段论是这个样子:你的钥匙在你的小包里,你的小包在你的大包里,所以你的钥匙在你的大包里。

第二点就是,标准的三段论对于语言成分的分析,会更加精细一点。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觉得现在讲的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和我们上一篇所讲的推理形式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我们上一篇内容所讲的,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它是在命题的层面来处理语言成分之间的推理关系。今天说的三段论,它是在词项的层面来处理语言成分之间的推理关系的。

大家说那什么叫词项,什么叫命题?命题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张三是上海人”,它是整一句话。这句话如果把它切开来看的话,它就有个组成部分,“张三”、“是”、“上海人”。“张三”和“上海人”就是所说的词项,它是这个句子的一个构成的成分。而“是”又是“张三”和“上海人”之间的粘结剂,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我稍微补充一下很重要的一些知识,在三段论里,“张三”我们一般把它说成是主语或者是主词,在英文里面主语叫Subject,我们简称它为S; “上海人”我们就把它称之为谓语或者是谓词,英文叫Predicate,我们简称为P; “是”就是把主语和谓语联系在一起的系词。所以三段论里面出现的每一个句子,它都具有这样一个结构,“主语+是+谓语”,也可以说成是“S+是+P”,也就是说三段论,把每一个句子都切分成更小的单元,允许你在这些更小的单元之间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这就好比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允许把每一个下属的院系都当成一个可以分离出来的单元,来构成一个新的大学,在此过程中却不用回溯到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的校级管理水平,这显然就给你的组合排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这也就是符合了我们说,学哲学要学用得上的哲学,三段论就要比我们上一篇讲的推理形式,它的用处要大这么一点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05 《哲学那些事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