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系列经典:解答人生意义的8本人文社科经典

《中信经典丛书——人文社科经典》:尤瓦尔·赫拉利,等,中信出版社


文丨云海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身处何方?我们该往哪里去?对于我们的人生价值,又该如何去实现?面对关乎人生价值的这些问题,有人蹉跎半生才幡然醒悟,有人终其一生都浑浑噩噩,也有人始终上下而求索。除了在岁月的历练中切身领悟生命的真谛,如果我们翻阅书海,会发现答案其实已经有很多。比如,生物学指向基因的延续、社会学强调族群的传承、心理学探求心灵的幸福、哲学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宗教教化来世因果……从前人思考的智慧火花中,我们可以有很多意外收获。

『1』

自然选择中的人类

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达尔文第一个做了有条理、站得住脚的阐述。在今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就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道理一样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在人类和其他所有有机体的进化背后,主要的推动力是天择。由于这个推动力,人类祖先脱离了类似黑猩猩的灵长类动物之后,在500万或600万年间就产生了智人。

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解释道,想了解我们自身的特性,就必须理解了自然选择,而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分化生殖就是自然选择。在这位拥护达尔文进化论的演化生物学家看来,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因子。基于此,道金斯对生命的意义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个体生物的任务是努力扩大传递基因的成功率。

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美国生物学翘楚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则在天择进化这个主要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推力。威尔逊在《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一书中提出,天择在基因进化上,平行添加了文化进化,而且这两种进化形式互相关联。我们不仅受到基因的限制,同时还受到文化的局限。后者指的是宗教、神话、艺术、科技、运动和其他世代相传的所有系统知识。威尔逊倡导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性,致力于将社会生物学向社会科学扩展,试图建造一座横跨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以此来探讨人类社会未来可能的发展。威尔逊指出,在未来,对生物学的理解将让我们获得重新塑造自身的力量。

不过,生物学的发展,也将导致自然选择遭到挑战。正如以色列青年怪才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所警示的,尽管从石器时代开始,智人的演化都遵循着生物的自然选择法则,生物因素的限制似乎天然难以打破。然而,随着21世纪初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工程的发展,我们现在不只能改造周遭的世界,更能改造自己体内和内心的世界,而且发展的速度奇快无比。这使得人类在未来创造出超人类成为可能,同时也将给人类的伦理、社会和政治秩序带来巨大挑战。

『2』

拥抱自然的随机性

自私的基因驱动人们做出对自己最有益的选择。人类总是试图获取某种确定性,从而在预测未来中获益。可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自然界乃至于我们的人类社会当中,充斥着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不透明性,准确预测的尝试经常遭遇挫败。纽约大学研究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指出,复杂系统内部充满着难以察觉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非线性反应,人造的复杂系统往往会引发失控的连锁反应,它会使事情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并导致特大事件。历史其实大部分就源于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且造成广泛、严重后果的“黑天鹅”事件。

塔勒布在《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反脆弱性(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它能帮助我们应对未知的事情,解决我们不了解的问题,而且非常有效。掌握反脆弱性的机制后,我们就可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政治、医学和整个生活中做出非预测性决策,建立一个系统和广泛的指导。因此,塔勒布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需要复杂的管理机制和法规,以及错综复杂的政策,因为复杂机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事实上,越简单越好。

『3』

理解个体成功的法则

爱德华·威尔逊指出了先天遗传和后天努力共同推动了人类的进化。那么,在后天努力的文化范畴里,哪些因素能够导致个体的成功呢?实际上,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包括情商、智商、财富、家庭教育、性格、莫名其妙的运气,等等。这些因素对成功的贡献度如何,是学者们关心的话题,也将给我们自身和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加有价值和明确的指引。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关注情商与智商的影响,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观点。他指出,高智商的人也会干出非常愚蠢的事情,很大原因是被称为“情绪智力”的系列能力,包括自控力、热情和坚韧的品格,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在起作用。戈尔曼认为,社交与情绪学习,即通过帮助儿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调节困扰情绪和冲动,培养同理心,不仅能改善儿童的行为,还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成绩。该观点已得到科学研究证明。由此,戈尔曼指出,情绪智力能够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冲动,理解他人内心最深处的感受,熟练地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人际关系、取得事业成功、保证身心健康和幸福,都能起到关键作用。今天,自我意识、控制破坏性情绪和同理心等情商特质,已成为员工聘任和提升的标准之一,尤其是领导力的必备素质。

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则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阐述了同样的观点。在《社会动物》一书中,布鲁克斯指出,经济学家所谓的“非认知性技能”,才是更深层次的成功之道,而非柏拉图等理性主义者所认为的理性。现代社会中,学校都在强调训练学生的生存技能,而忽视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和情感能力,对于像跟谁结婚、跟谁交朋友、喜爱什么、憎恶什么、如何克制冲动这样真正重要的人生决定,孩子们几乎只能靠自己慢慢领悟。布鲁克斯基于多学科研究成果指出,情感比纯粹的理性更为重要,社会关系比个体选择更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灵活应变的有机系统比线性呆板的机械系统更为重要,群体智慧比个体思考更为重要。

布鲁克斯在另一本力作《品格之路》中,则指出在追求职场成功之外,还应该注重内在道德的培养。否则,我们可能终日忙碌奔波于职场打拼,却无法清楚地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他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存在两种品格。外在的天性面向职场,是有野心的一面倾向于建设、创造、生产、发现,追求显赫的地位和功成名就;内在的天性则希望拥有某些道德品质、冷静的思维、坚定的是非观。我们的社会鼓励我们思考如何在职场上大获成功,却忽视对内在品格的培育,这将导致我们容易滑向自我满足的平庸之地。因此,在书中,作者通过分享某些人培养优秀品格的成功经验,以帮助人们锤炼自己的道德内核,培育一颗智慧心,拯救自己的灵魂。

不同于布鲁克斯的自我救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J.Sandel)着眼于追求社会公正,提倡培养每个人的德性。在《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中,他探讨了如何走向公正与良善的生活。桑德尔否定了实现社会公正的功利主义道路和自由主义道路,他指出,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使功利最大化,或保障选择的自由,就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为了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桑德尔提出第三条道路,即共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义,创造一种公共文化以容纳那些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的各种分歧。

『4』

结语

人们的人生处境和阅历不尽相同,但总能在人文社科知识的汪洋大海里找到能够指引自己的那一束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著作提供了捕获智慧光芒的一种捷径。

上述8本人文社科领域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近期入选《中信经典丛书》中的人文社科经典),以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多角度探讨了人生价值的问题,为我们思考人生价值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私的基因》系列经典:解答人生意义的8本人文社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