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沟通,你确认自己真的真的说清楚了吗?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就算他们不理解你的理由,他们也会更倾向于听你的话。

其实,想让一个人真正去做好一件事,不是仅仅告诉他需要做什么的动作,而是要讲清楚做这个动作背后的原因,只有知道了原因,他们才更有可能付诸行动,同时做得更有成效。

比如在职场上,你也一定经历过糊里糊涂接受了领导指派的一个任务,然后晕晕乎乎去执行的经历吧?

再比如,父母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但是孩子下次还是会照样出现同样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跟不不知道需要做,或者不能做一件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前几天我们家里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周一的下午,楼下的邻居小男孩来家里敲门找儿子下楼玩,说是有奶奶跟着他们,我们也正好手头有事,一想有大人跟着,那就下去活动一下吧,约定了半小时上楼,把手环带给他看时间。

结果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回来,最后我们两家的大人,还有楼里的几个邻居跟着我们一起在小区里和外围找了不知道多少圈,真的急疯了,差点报警。

最后在那个小男孩的同学家里找到了,也在我们小区,另外一个楼里。

回到家自然是很认真地沟通了一番,说到了下次如果想去哪里,必须回来和大人交代一下,得到大人的同意才能出去,而且需要遵守约定的时间。

第二天下午,我在家里处理手头的工作,他的作业也基本写完了,于是就用手机给爸爸打电话,说要去前一天那个小男孩的同学(是个小女孩)家里玩,爸爸没有多想,就说,自己不能去,如果去就得让妈妈陪着。

他开心地过来叫我陪着去,我也觉得很突然,一来手头工作没有做完;二来我根本不认识那个孩子的家长,突然冒昧地带着他去人家玩也很不合适。

于是,我就把以上两个理由告诉他,所以不能去。

结果他一下子激动地大哭起来,真的是有一年多没有这样哭闹了。

我就用之前的方式去倾听和抚摸他,共情说出他的感受,让他哭出来宣泄一下,心想也挺好,可以让情绪流淌一下。

他情绪也是真的很激动,哭闹了快半小时,还说了几句气头上的话,什么“我最讨厌妈妈了”,“你晚上读书都不算陪我,得一个小时才够”一类的话。

我就平静地陪着他宣泄,哭完之后平静下来也就好了,并且约定了让我晚上再给他多读一会书,需要一个小时,我也提出如果一个小时,那你需要早一点收拾完,比如8点半收拾完,时间就足够了。告诉他妈妈最近调理身体,也需要早睡觉,才能让眼睛充分地休息。他也同意了。

晚上睡觉前,我又趁着平静的时候问他,你知道今天妈妈为什么不让你去那个小姐姐家里吗?

没有想到,他努着嘴“哼”地一声说,你就是不想让我去,我都知道的。

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下午告诉他原因的时候一定因为当时在情绪的影响下,根本没有听进去。于是,我又给他讲了一遍。

一共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妈妈不认识那个孩子的家长,不能提前约,询问人家有没有时间,是否方便一起玩,如果带着你直接找上门去玩,会很不合适,不礼貌;另外一个原因,妈妈手头的工作没有做完,也没有时间带你去。

最后又给他举例子,比如你想去天天或者宥宥家,妈妈可以给他们妈妈发信息,问是否有时间一起玩,如果可以咱们再去,不方便我们就不能过去打扰了。

如果妈妈哪天有机会见到那个小姐姐的妈妈,就要一下她的微信,以后可以约着玩好吗?妈妈说清楚了吗?

这一次儿子点点头说知道了。

我想,如果晚上不去多问一句,在我看来已经告诉了他原因,而实际他根本没有听进去,或许下次还会因为同样的问题闹脾气。

与大人交流尚且需要说明原因,何况是与年幼的孩子,这一点真的就更加重要了,而很多事情背后的那个原因往往就是形成一个品格的价值观基础,这个是至关重要的,而往往被我们忽视的。

曾仕强老先生曾经说过,很多父母打了孩子,却不告诉他为什么会挨打。

结果孩子糊里糊涂地挨了一顿打,下一次还是照样犯错,关键就在于没有沟通清楚那个背后的“为什么”。

下一次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在当时告诉他做或者不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同时,事后和他再一起回顾一下,以确保他真的懂得了那个“为什么”。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沟通是清楚和有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沟通,你确认自己真的真的说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