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适合趴在床上去看的书

刚开始,收到这本书的快递时,我以为是什么电子产品。份量很重,包装也很精致,四四方方,大大的一盒。当我一层层拆开外包装,才发现,原来是这本让人惊艳的书。《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一本厚重但有趣的成人插画读册。把它摊开放在床上,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文明脉络,就这样图文并茂,而且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人类进化的痕迹,还有如今生活中,留存的进化的影子。

首先,是食物。民以食为天,这是自古就有的说法,人们在饮食上,一直不断挣扎、精进。从吃生肉,到偶尔获得火源,再到钻木取火,保留火种,终于吃上了熟的美味。从用动物的皮来当锅,投沸石以煮熟食物,到后来各类锅碗瓢盆器质的发明;从野生的把肉架在火上,放在铁板上,埋在土坑里,到今天的烧烤,铁板烧,窑子鸡。人类的饮食在不断精进,但也从来没有脱离历史的痕迹。

“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追求更好生活的进程”。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到后期逐渐豢养牲畜,再到种植各种农作物,发明各种器具和各种调味料,人类在饮食中,追求到了更好的生活。

文明的进程,也是人们对于未来不停探索的进程。人们不断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加强民族间的交流,逐渐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饮食体验,也形成了更加成熟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

回顾人类在饮食上的精进,离不开制作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其实在服饰上也一样。

在1933年——1934年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我们可以假想这样一个情境,聪明的山顶洞人很爱美,吃饱喝足以后,他们开始研究怎样打扮自己,于是他们把兽皮和骨留了下来,用骨针和皮条给自己缝制衣物,又捡来了石子,留下了动物的牙齿,在上面钻出洞,用皮条串在一起,给自己做配饰,他们还学会了把红色的矿石研磨成粉,给自己的饰品染色。于是他们的生活又向现代文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过,当时的山顶洞人也许没想到,服饰的发展到后来会成为阶级划分的工具。到了商朝时期,人们的衣服已经开始分成了上衣和下裳,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衣裳。而到了周朝时期,周公制定了严格的礼仪制度,把服装分成了不同等级,人们按照自己的不同身份,穿不同的衣服。即便到了今天,各类服装品牌,价格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也从外在上,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服饰的变化,是文化形态演变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有阶级制度的痕迹,有工艺的痕迹,也有文化交流的痕迹。每一个时代的服装,都是那个时代文化的一种象征。即便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博物馆中,看见各种各样的服饰,惊叹各朝各代人们的艺术审美,去感受其中的文化痕迹。

除了服饰,人类历史上在建筑上的变化也很有趣。从白手起家,到高楼大厦。

远古人,都是住在山洞里的,取暖避风,躲避野兽,栖息在自然之中。后来,有个人很聪明,他看见小鸟在树上筑巢,于是他也学起了小鸟,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子。接着人们把木桩打到地里,在木桩上架起屋顶,逐渐发明出了能够防潮的“干栏式”房屋。而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则在地上挖好洞穴,在洞口支好木架,铺上茅草和树叶,搭建了不一样的避风港。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砖和瓦,让建筑变得更结实,更保暖,也更长久。然后,人们开始赋予建筑各种功能,和文化的内涵。

在衣食住的同时,人们也迈向了行的篇章。从最初的一根浮木,到后来的一座小船,再到后来车船马,人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利用便利的条件和工具,帮助自己实现想要的生活。在衣食住行的丰富以后,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文化更高的追求,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以及对本国文化的不断钻研与精进。

看人类的发展史,就像一个极其励志的故事。我们从最初的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贫如洗,到后来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让自己过上了更加丰富的生活。这中间,其实就靠着一种信念在支撑,那就是: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信念。反观我们如今也一样,人类的所有科技研发,规章与制度的制定,也都应该围绕着这个原则,让全人类获得更好的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此,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看文明》是一本非常庞大的书,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体量,200个人类历史的细节缩影,上千幅精美的插图,深刻还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和进化史。这也在于书本身的重量,近500页的插画加文案,随手一翻,就是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当你把它拿在手里,你会觉得重,只有你把它摊在床上,用小时候欣赏漫画书一样的感觉,翘脚欣赏这部作品,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感受到每一个被深深吸引的神经,在阅读中得以舒展和放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适合趴在床上去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