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有感

昨日,趁着闲暇,悠哉悠哉的翻看了一遍微信订阅号,竟惊喜的发现了一篇宝藏文章《四岁丧父睡猪圈,背着疯娘上大学,逃离贫穷后他又选择回来》。光看名字,是不是很八卦。点开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很美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刘秀祥,全国道德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更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他让我真正了解了教育扶贫的含义。以前对于教育扶贫,我深感认同却也迷惑,对于我家的小县城来说,教育发展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的福利。而伴随而来的是人才的大量外流。我们作为老师,在希望孩子努力学习有更好的生活的同时也更加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用学到的知识反馈于家乡建设。可是,有时候现实并不是那么完美。所以,对于教育扶贫,我总是不能发现其真正的意义。

但是,刘老师却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答案。今年,刘秀祥领衔建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秀祥工作室。工作室的职能之一,是对更大范围内的教师进行德育培训。“有更多优秀的教师,才会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原来,我们老师,才是真正的教育扶贫力量。我们只有把孩子们的眼光放长远,把孩子门都放飞出去,才有可能飞回来正正的凤凰。城市的发展,不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回来家乡,无私奉献。有时候,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已经足够,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人。而这份影响,是需要在更大的世界里闯荡历练才能获得的。教育扶贫,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长久工程,并不是即时返利的银行信息,立竿见影。

刘秀祥老师还说,在贫困偏远地区,发展教育的难点不在硬件设施,而在于软实力。

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站位和格局。教师的水平提升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不断武装自己的动力,也给了一份勇往直前的信念。

我也要向刘老师所想相信的那样坚信着“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并为此不懈努力。我们的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扶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