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4曾经读书的日子--日更第203篇

图片发自App

曾经读书的日子

有多久没有认真看一本书了,有一丝慌乱,书到用时方恨少,时至今日,愈加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曾经自己也算读过书吗?

细数读书的时候应该还在学童时吧,也是久远的年代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从来没有缺过图书,还得感谢我的妈妈。在我不曾上学的时候,妈妈已经开始给我们订刊物了,记得最早的是类似绘本的彩色图书,一本是《看图说话》还有一本是《小朋友》,而爸爸妈妈也每月有刊物到手,记得是《父母必读》。

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有一天晚上忽然停电了,我们一家在炕上,妈妈在备课,爸爸拿着刊物给我和弟弟讲,我们都趴在床上,面前是一个小小的蜡烛,荧着烛光,我和弟弟分别趴在爸爸两边,细细地听他给我们读《看图说话》,他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任时光飞逝,这个画面始终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后来爸爸又给我们买了一本《365夜》,于是每天晚上的功课变成了听爸爸给我们读故事。不知不觉长大了,那本故事书陪伴了我的童年时光。

上学后,认字了,于是自己读。甚至还给弟弟读,识字不多给弟弟读的时候就有点糊弄他的嫌疑,不认识的编一个读音,也不管他是否听明白,如果读累了也索性跳过去,他要不明白的问我,我更是不耐烦地回他,甚至趁机训他两句。即便这样他也听得津津有味。直到他上学了,也不再用我读了,怕是被我的断文断句搞糊涂了,直接辞掉我这个不合格的“朗读者”。

也因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看很多文友的文章都说起来小时候没有书读。我却是没有这样的担心,书从来都是管足管够的。上小学时,妈妈每年都给我们订上近百元的刊物,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这些钱也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吧。

我记忆中的画面还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等着吃饭的空档,吃着黄瓜看着妈妈给订的各种作文选,短小精悍的文章也不会上瘾,对我也是写作文的启蒙吧。

《小学生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少年作文辅导》《儿童文学》,到了中学还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少年文艺》,有时候奢侈点的还会订《少男少女》,那时候知道很多全国获奖的优秀小作者,着实佩服得很。现在还依然记得有程冰雪,她写了篇《穿过你的黑发的发我的手》,内容大约是写关于她的理想的,对我触动很大,也有点相形见绌了。还有一个名叫王蕤的,她的文章及涉及她的点滴,断续着贯穿了我的中学时代,尽管当时连她的名字都不认识,也不妨碍我对她的崇拜。

知道她有个姐姐叫王葳,知道爸爸对她宽松的教育方式,也明白给她俩起这名字的含义,印象最深的还是她文中讲自己在竞选校干部失败后爸爸对她的影响,她又鼓起勇气重新一轮终于成功。

上大学时又看到她的文章了,因是同龄人,竟是有一份惊喜。知道她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而且还曾交了个外国男朋友,那篇文章就是写这个朋友的。看她写男孩跟她学中文,说起下雨了会说下湿了。

再后来竟然在凤凰卫视看到她本人了,已经是一个雍容的中年妇女,当时好像是个采访节目,如今她也是一个文化名人了吧。具体我并不知道她做什么,可她的气质里浸润着书香之气。

这也是我一段所谓的追星经历吧。

每年到了寒暑假,对我是最幸福的时候了。妈妈会从学校的图书馆里背回很多书,由着我和弟弟看。题材涉及各方面,我对故事类感兴趣,弟弟则对历史类上瘾。当然我们的共同爱好就是武侠类。那些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大部头,常常是捧起一本就废寝忘食,简直到了不吃不睡的程度,读完第一册不瘾,再拿起一册,常常是一本又一本直到读完,躺在被窝里看武侠小学看到天亮了,看到不知今夕何夕,日夜颠倒。

哈,那时候妈妈对我们也很宽松,看书没有管过我们,哪怕叫一遍遍吃饭叫不动,她也不恼。以至于临近开学才想起来假期作业还没有做完,于是又开始疯狂补作业。

初中是我读书最嗨的时期,碰到好书还会跟闺蜜分享。我们互相推荐了不少书,说着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记得当时看了一套《历史在这里沉思》,才明白那1966年开始的那十年是怎么回事,很是震惊地跟闺蜜说起,然后说着我们的感慨。

到了高中已经因功课紧张,再也没有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光。然后一路荒废下来了,读书已经成为比较奢侈的事情了。其实细想也没有多努力,假期里闲书也没少看,那段时间对复仇故事很着迷,我和闺蜜互推,我借给她《基督山伯爵》,她推给我《呼啸山庄》,又顺带着看了《简爱》,知道了三姐妹的故事。高考等成绩的时候看了《飘》和《斯佳丽》也让我神思很久。

在大学反倒看书已经不那么积极了,即便有了时间也把这个曾经的习惯放弃了。再上班更是没有精力了,为了各种考证,职称,练业务,完全没有了悠闲的读书时光。

也更加颓废起来了,一晃到中年,才惊觉该是读书的时候了。直到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才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所谓的囫囵吞枣似的阅读都不能称之为读书,更不会精读一本书!连读书都是要学习的啊,别再荒芜下去了,先从精读一本书开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4曾经读书的日子--日更第20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