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

一集市高手

周末到金沟子集买狗绳,偶遇一个老头下了三盘棋。老头棋风缜密,反应敏捷,屡屡制造险情,令我手忙脚乱,白丢了好几次马炮。这年龄这棋力这反应让我好生崇敬,于是不吝送上赞誉之词,捧得他眉开眼笑。还好我素有老头杀手之名,又经常在联众QQ挑战各地高手,棋艺在线,今天也概莫能外,每每奇招迭出,逢凶化吉。手都冻僵了,想起来该吃午饭了,告别时老头还恋恋不舍,因为他很想赢我一盘。

二于师傅

在乡下中队工作时,两任看门老头居然都是一等一的象棋高手。当时我正年轻气盛,棋艺高超,和他们下却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其中于师傅是火车司机出身,和善慈祥,耳朵有点背,却总能听到百里之外高密火车站的汽笛声,每天特定的时刻总要嘟哝上一句:济南到青岛的某某次火车又进站了。

三武老师

后来老于到淄博给儿子看孩子了,又来了一个退休教师武老师,象棋在镇上小有名气,我俩谁也不服谁,见面就厮杀,碰上停电还曾点蜡烛夜战过。有时候口里也免不了斗嘴吹牛,都想要整死对方(的老帅)。后来队长找我谈话了,要我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尊重老同志。唉,不是棋中人,哪解棋中味。离开多年后突然得知武老师被车撞伤了,赶去医院探望时已经不省人事了。再也没醒过来,从此再也没有和我挑灯夜战三百合的对手了,叫人慨叹人生如棋变幻无常,真得是步步惊心处处险,要苦心经营。

四子午谷

我喜欢用兵诡异,车出奇招。我管这种战法叫兵出子午谷,常了就简称子午谷。旁边观战的人有时不明白我们的行话,问啥叫子午谷?我们就让他先回去读三国演义,然后再给他讲讲蜀国大将魏延的子午谷遗恨的故事。

五中南海没批

还有一招常用的阻挡,就是用炮拦住对方的车炮让它不能活动自如,到达它想去的位置,我们管这叫中南海没批。对呀,中南海没批准哪个能乱动嘛?

六双炮压制

棋下得多了,花样就多。以前我喜欢用车炮,车在中路,两个炮压过河去压制对方的兵力,压制最多的是马,让对手过不了河,凭这一招横行了很多年,压过大队长,压过副局长,让他们很不舒服。对我印象深刻。大队长是我特别佩服的领导,越困难的案子他越有办法,他经常讲好啃的肉没意思,我们就是要啃硬骨头。所以再疑难的案子我们从来没有退缩过。可惜他操心操力过多,英年早逝。不忘初心,薪火相传,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精神传给了一代又一代。

七小区棋王

记得有个高手总赢我们小区的老头,我用车炮压制阵法连赢了他三把,旁边助战的老头们就差给我扇扇子了。一战成名封王。从此小区的老头们对我无比崇拜,总是抢着给我让座,让我怪不好意思的。

八真正的棋王

我喜欢下棋,认识了本市棋王于老师。于老师为人和气,没有架子,非常谦虚。有次确实没什么事,于老师和我下了一盘,开局没多久我就吃了他一匹马。后来我输了,于老师坦承他全程压力不小,偏马后尤其紧张。在于老师这儿我还赢过一个小学生,听说现在已经是象棋大师了。而我,充其量只算个业余棋手。象棋进步的一个捷径就是看棋谱。绝对事半功倍。

九不善用马不叫高手

年轻人喜欢用炮,象李云龙一样轰个痛快。年纪稍长喜欢用马,独辟蹊径,八面威风,而且马是曲线进攻,令人防不胜防。近年来往往都是用车马制胜,当顶炮加铁门拴已好多年没用过了。因为偷懒不爱学习,就苦练屏风马一个阵法,或攻或守,或输或赢,可谓胜也屏风马,败也屏风马。

十平生得意之作

混迹棋坛,如行走江湖,总要有一招拿手好戏。看过水浒的人应该记得,武松的平生得意之作是鸳鸯步连环腿,醉打蒋门神用的就是这招。我则独创了一个车马炮连环攻击套路,是个用炮换车的招,一般人中招后就很难扳回来。一旦这招偷使成功叫人心花怒放,好不痛快。总要口里感谢对手配合承让,让对手方寸大乱,屡战屡败。

十一承让

路边办事,见旁边一街头棋王久未逢对手,他见我爱支招就点名让我上场。说年轻人遇上他十有九输。三分钟不到,干脆拿下。礼数一点不能少,口里连说承让承让。其实他实战也挺丰富的,不过仅靠自己领悟不看棋谱已经阻碍了他的发展。

十二不招孙

早些年从下面所里抽调人员来队里帮忙,其中一个叫老栾,公认挺能侃,他的乒乓球不旋,和我能打起来。说起下棋来,他特别推崇以前的同事老侯,说老侯的棋有章法,输赢不说不招孙,大概就是中规中矩的意思。没多久我俩杀了几盘,我才明白过来。简直就是一边倒的碾压屠杀,丝毫没悬念,实在是棋艺太弱了,所以觉得人家都很厉害。下完我问他我的棋招不招孙,老栾又连连摇头晃脑,赞不绝囗,最后又加了一句,也不招孙,才算夸完了。

结束语:这些年,随着上级要求,办公室棋局早已绝迹,同事朋友间也极少下棋了,都是在网上捉对厮杀,闷声不语,又没人观战,少了许多乐趣。下时间长了伤颈椎和肩周。渐渐几个月也下不了几盘,无非是保持一下状态,况且在实体中找个差不多的对手也不是件容易事。回想起来象棋带给我们太多的欢笑乐趣,确实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这也是中国人喜爱象棋的原因,可谓棋艺无止境,民间多高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