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8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男人的地方,多阴谋阳谋;有女人的地方,多勾心斗角。拥有众多男人、女人的《红楼梦》更是玄机暗藏,危机四伏。细细想来,里面的这些人和这些事,与现今的职场何其相似。

“贾宝玉的哭”(林骅 方刚)

      《红楼梦》全书中,除去林黛玉,眼泪最多的便是贾宝玉了。人们可以从女性的阴柔一面来理解,而对于贾宝玉的哭,则会因为黛玉的美,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要求,而受到唔落。《红楼梦》写柳湘莲出家,薛蟠去是不符合身有找到,回来说:“不怕你们笑话,我找不着他,还哭了一场呢。”可见男人确实是件让人“笑话”的事。

      传统社会理想的男性是刚强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是社会对男性要求的最直接体现。男性解放主义质疑了这一性别角色的定位,他们说:哭泣是生理的自然反映,是自我疗效的过程。男人的神经系统与女人是一样的,为什么当我们感到悲伤的时候不能哭泣?男人有泪也可以流出来。

      在前80回中,明确写及宝玉的哭,达19次,而且均有所渲染,这在全书男性中绝无仅有。宝玉的好哭,在周围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他为何而哭,便会发现其规律是十分明显的。

      综上所述,宝玉只为女儿才哭,又时常为自己与女孩子们间的距离而哭。在另外一些场合,比如第九回学堂里打成一团的时候,他不仅不哭,而且极有“阳刚”之气呢。因此,哭泣在这里成为曹雪芹塑造贾宝玉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是,曹雪芹所写的宝玉的哭,多是“滚下泪来”、“清下泪来”、“流泪叹息”这种很阴柔的哭的方式,这与贾宝玉的整体形象是相符的,体现了他作为“兼性”形象的特质。

宝玉是曹颙(英大卫•霍克思)

要把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同雪芹童年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联了键要鉴定小说中的主角宝玉。就人物描写的真实性来说,成熟过程的斗争,刻画得如此详细并富有共鸣,很难令人相信,这不是作者自己经历的记录。事实上,直到最近,人们常常认为,宝于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是,这种看法自然会引起另一个问题:雪芹是谁,当然直到现在最可能的假定是(或者在我看来是如此),曹雪芹是曹寅子曹颙(继承了曹寅织造职位,三年以后就死去的那个年轻人)的遗腹子。黄的性点子。从档案中知道曹颙逝世时他妻子怀孕七个月,假定这是一个男孩并且活了下的话,当一七二八年大难临头时,他正好十三岁,这个年纪的宝玉,在小说占了很大的篇幅。

一般认为,曹雪芹有一个弟弟;而曹颙的遗腹子只可能有一个,因为在那个时代,说他母亲又重新结婚,是极不可信的事。但是中国话的“兄弟”,也可用来指叔伯的儿子,所以这样的不同意见,也是无法说服的。另一个不同意见是,小说中宝玉的双亲都活着。但宝玉和双亲的关系是多么令人费解!他不是同他们,而是同祖母住在一起;虽然他同住在一所邸宅中,但宝玉可以一连几个星期不看见他的父亲贾政。

如果曹雪芹确实是曹颙的遗腹子,那么他和祖母住在一处是很自然的;对这位祖母来说也有相同的情况,她在几年之间失去了丈夫和独子,对这一房中最后一个男性幸存者溺爱得犹如“宝玉”。

“脱胎佛太子"(王庆云)

我们完全可以以这些《佛本行集经》有关佛太子部分的通俗演义性写本作品为依据,将其塑造的佛太子形象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作出比较,从而得出贾宝玉形象确实脱胎于佛太子的结论。

一、贾宝玉与佛太子一样,其前身均为凡胎,都是上界人物。....

二、贾宝玉与佛太子一样,其前身均不甘在上界安生,都欲托胎转世。所不同的只是,如来的托胎入世,是因“观见阎浮提众生业重,流浪难出苦源,纵欲下界劳笼,拨超生死",而这灵石,是自己凡心尚炽,形入世。

三、贾宝玉与佛太子一样,其前身投胎转世所选的人家都是富贵高门的“奇方”。

四、与如来诞质为悉达太子一样,灵石诞质为贾府公子,都生得奇而又奇,且都经历了一场风波。

五、宝玉与太子一样,都处于娥眉女儿之中,都曾胭脂气十浓,沉溺于淫色。

六、宝玉与太子一样,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都反对包办,都执意自己的选择。

七、宝玉与太子一样,其婚姻都成不幸。

八、宝玉与太子一样,在这富贵场中看到了生、老、病、死,因而都看破了红尘,决意出家。....

九、然而宝玉与太子一样,其出家的契机都是僧道点悟和作引的结果。

十、宝玉与太子一样,在出家问题上都受到家庭的百般阻挠。

十一、宝玉与太子同样,都是施巧计得以出家修道。

十二、宝玉与太子一样,出家时都留下了一个遗腹子。

十三、宝玉同太子一样,都是十九岁出家。

      宝玉就像清末的纳兰,出身贵族,不满世道,一身傲骨。

      纳兰是一个多情的名士,他愿无拘无束过一种自由生活,他愿寻一位有才有貌的佳人,白头厮守,如司马相如之于卓文君然。然彼生于宰相之家,为金玉锦绣所包围,不离乳母阿保之手及学成出仕即选在君王左右,充御前侍卫,随驾游幸,跬步不离,其心中所希冀者,大有终身不能实现之势。于是美满活泼之公子,一变而为穷愁抑郁之失意人。此种景况,在《红楼梦》书中,描写宝玉个性最为神似,如彼愿化身女儿,与姊妹相守,愿生长寒家,与秦钟久交,皆隐然射出纳兰性德之小影。写宝玉在情海中尚能自由,正是反映纳兰之不自由,写宝玉最后失恋,因情出家,正是反映纳兰之失意情场,郁郁而死。匣剑帏灯,不必明言,已令人想象得之,此《红楼》文字之所以空灵无比也。内中夹写家世,则不仅限于明珠,即曹雪芹自家之事,亦点缀其中,如元春为妃,亦其一也。

      “年龄上的矛盾”(张爱玲)

      我们现在知道逐晴一回是与元妃之死同一时期的旧稿。各回的年代晚。在这个阶段,只有这一点可以确定:宝玉的年纪由大改小,大概很晚才行。现在的年岁大两岁,就不至于有这么些年龄上的矛盾。但是照那样算,宝玉已经十八岁,还是与姊妹们住在园内,晚上一个丫头睡在外床。“有人一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王夫人听了道怒,都太不合情理,所以不得不改小两岁,时间又缩短一年,共计小三岁。宝玉十岁。          第五回至第八回

      自黛玉宝钗来荣府后,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又是盛开了。宝玉十一岁。    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后,凤姐设计害贾瑞。贾瑞“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膨一下溺遗精,嗽痰帶血...诸如此病,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宝玉十二岁。    第十二回至第十三回

      第十二回:“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加沈重。”(指贾瑞)宝玉十三岁。    第十四回至十六回

      可卿是宝玉十三岁的年底死的。宁府又做了七七四十九日的功德,出殡时当在第二年的春天了。宝玉十四岁。    第十七回

      可卿死后,元春被选为贵妃,贾府建造大观园,落成后,宝玉展才题对,是第二年的早春,当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的时候,宝玉十五岁。      第十八回至第三十五回

      宝玉题对时,贾政曾问院落屋宇内的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共有几宗?已得了几宗?尚欠几宗?贾琏答道......不过秋天都全了。”

      元春是元宵归省,当又过了一年。宝玉十六岁。      第五十三回至第六十九回

      五十三回中贾府元旦祭列祖,贾母庆元宵当在元春省亲后一年。 宝玉十七岁。          第七十回至八十回

      五十三回后的夏天,贾敬误服金丹致死,又秋天凤姐审兴儿,尤二姐吞金。至七十回中仲春天气,黛玉提议起桃花诗社,自然又是过了一年。

      八十回中宝玉的年龄,前后矛盾很多,原是很难定的。这不过是依照各回中前后连贯的事实,寻出一个时间上的系统来,这种断定虽是比较的勉强,想大致是不会十分谬误的。

      林黛玉林黛玉母亲贾敏的身份更是尊崇,是荣国府的第三代,算是“官三代”了。中国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公是爵位中最高的等级。曹雪芹在书中讲,当时朝中只有八公,其中贾府就占了两个——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贾源就是儿媳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的祖父,当然也是贾宝玉爸爸贾政的祖父。

        六岁以前的林黛玉,读书和生活都在父母身边,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她六岁那年,母亲贾敏去世,父亲林如海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林黛玉,所以黛玉被接到姥姥家里来了。

        不久,林如海也死去了。曹雪芹把林如海的去世时间写的非常准确,是年底,前后三四个月。从扬州送林如海灵柩到苏州,再从苏州回到北京,在古代一个月的时间也够了,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了?

      就是这一次,曹雪芹貌似轻轻的一笔,把一个重要的线索故意给隐藏起来了。前面说过,林如海的官场很油水,林如海死了怎么着也得给唯一的后代宝贝女儿留够遗产吧?但是,后来的事实是:林黛玉的吃穿用度只能看荣国府的脸色!这说明什么?贾琏很可能利用林黛玉年幼无知把林家财产给兼并了!

      林妹妹也有经济头脑

      林黛玉,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黛玉葬花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的诗才,姐妹堆里面真的是才华横溢、绝对不食人间烟。

      而王熙凤是怎么评价林黛玉的?在第55回,王熙凤病了,由探春、  李纨、宝钗代为管家。这时王熙凤对平儿发表了一番议论, 把大观园里的久评论了一番。不妨来看看凤姐对林妹妹的评价:

      宝玉又不是这里头的货。大奶奶(李纨)是个佛爷,不中..林姑娘和宝丫头两个虽好,可都是亲戚。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看来,在王熙风的心目中,林黛玉的能力跟薛宝钗是在一一个水平线上,但身体不好,不然凤姐还想派林黛玉大用场。

      曹雪芹也直接写到过林黛玉的一些经济头脑。在第62回,贾宝玉过生日,午饭以后大家散步闲聊。林黛玉和贾宝玉就谈到当时探春做的一一些改革,黛玉说: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个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黛玉一有空是在给贾府算帐。算的结果是“出的多,进的少”。

      林如海家产有多少?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林如海,探花出身。要了了解林黛玉的经济能力,必须要了解林如海。

      《红楼梦》第2回里说:林如海之祖,曾表过列候,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装三世,只当今...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 至如海,便从科算出身。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曹雪芹安排林如海当的两个官很有意思,一个  “兰台寺大夫”非常雅,国家图书馆馆长。第二个是满身铜臭气的“巡盐御使”。过去盐业由国家来统一经营专卖。巡盐御使是盐业管理部门的监察官员,这个职位的权利非常大,是个肥缺。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对《金瓶梅》非常佩服,从中借鉴了不少东西,《金瓶梅》里就写到一个巡盐御使,手指缝里漏一漏,底下的人就发财了。曹雪芹居然安排林黛玉的爸爸也去做巡盐御使。

      林如海巡盐御使干得怎么样,曹雪芹一个字都不提,但我们把另一个人当做参照系,看看林如海这个官是怎么当的,这个人就是贾雨村。贾雨村早先被人家革了职,跑到林家去做家庭教师,后来官复原职。这是因为林如海的推荐。林如海通了关节,走了后门,写信给他妻子的兄弟贾政,大力推荐贾雨村。贾雨村后来仕途亨通,最后是做了“大司马” ,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

      为什么偏偏把第推动力给了林曹雪芹可以有多种方法让贾雨村复职,林如海究竟是怎样一如海,过去读者比较偏爱林黛玉,都忽略了这层关系。林如海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官?

      在对待贾雨村这件事情上面,林如海表现出他不是个老老实实的一个读书人,而是非常熟悉官场的规则。可以想象,林如海不必张牙舞爪地去勒索,那些盐商自然会按规矩孝教,那么他的钱就非常多了。

不光他的灰色收入多,林家四代为侯,其家产本来就相当可观。曹雪芹作品里一而再交代,林如海曾有过儿子,但三岁时就死了。尽管他有几房小老婆,但都没有生育,只生下了个林黛玉,而且林家连近一些的亲戚都没有,遗产应该只能传给林黛玉。

        为什么林如海家产如此之多,林黛玉却一贫如洗?林如海死后财产哪里去了?前八十回里,曹雪芹没有明确,但是作者不厌其烦地埋下了许多伏笔。这些伏笔在八十回以后是应该起作用的,但是曹雪芹没把书写完。

曹雪芹祖父也当过巡盐御使,看看当年曹家的风光,我们可以断定,林家也非常有钱。

曹雪芹一再暗示大家,林黛玉按理说可以继承一大笔家产, 可是这前八十回当中给人印象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且看林黛玉的对白:

只因我这身上不好,每年闹这个病,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我又兴出热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即便不说,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了。我又不是他们的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同他们家姑娘是一样的,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曹雪芹有几次伏笔,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她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的奶妈,王嬷嬷。曹雪芹说她是“极老”。一个是非常小的丫头,雪雁,极小。林如海死了以后,第二次进贾府,这个时候,王嬷嬤提都不提,很可能已经去世了。她身边只有一个雪雁, 没有从林家带回来任何一个仆人。

      从客观上来看,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以后,她和林家的所有纽带都被切断了。这在第72回里有一次流露。那个时候,要过中秋节,结果,王熙凤、贾琏手里没有现金,他们是靠了偷贾母的一些金银家什,拿出去当,正巧宫里的太监又来打秋风,要银子。这时,贾琏曾经发狠说了一句话, 泄露了天机。 贾琏对凤姐说:“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这意味着,荣府曾经发过这样一笔财。 有意思的是,贾琏说这句话时,王熙凤没有任何惊讶的反应,就说明王熙凤也知道发过这样一笔财。 按照贾府的收人,常规的就是庄田上的秋租、夏租,不可能有二三百万两。

      翻遍全书,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林如海去世后,林家财产的去向。后来林黛玉十多岁了,长大懂事了,贾府没有一个人去对她说明有一笔财产在贾府托管着。

      王熙凤是知道这件事的,在和林黛玉开玩笑时,不小心也透露了这个信息:“你给我们家作媳妇,少你什么?你瞧瞧,是人物门第配不上,是模样配不上,还是家私配不上?你说呀说呀。”王熙凤讲到宝玉和黛玉结亲,讲到家私,她说家产也配得上的。

        曹雪芹还写了一个细节,王熙凤在二门内发月钱,潇湘馆月钱是贾母派人送来的。为什么?实际上就是贾母是林黛玉的监护人,林黛玉的钱是贾母这儿出,专款专用。

        贾府为何挪用林家财产?如果说是贾琏、王熙凤侵吞林家家产还情有可原,贾母怎么会侵吞黛玉的家产呢,她是黛玉的外祖母,对黛玉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 正因为林如海相信贾母,才把林黛玉托给了贾府。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林家家产不得不被贾府动用,这件大事说起来是非常喜事。但这件事对贾府来说又是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就是迎接元妃省亲。贾母也是不得已的,第一。贾母虽然是最高权威,但是具体管事的已经不是她。第二,黛玉林家的财产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元春省亲涉及整个家族的利益。既然林家的钱寄存在她那儿,很自然地先用起来再说。加之,她是很希望宝玉、黛玉能结合的。如果两个人结合,这一大笔钱理所当然就成为黛玉的嫁妆,只是被预支了。

        林黛玉冰雪聪明又颇有经济头脑,应该想到自己有这么一大笔钱,可她身边雪雁还什么事都不懂,唯一的贴心人宝玉也是浑浑噩噩,不会帮着去打听这些事儿,黛玉只能一口气憋着,无处诉说。

      可以说黛玉在荣国府里处于一个很奇特的地位,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但是总说自己一无所有,在一次和宝玉的口角中,黛玉甚至赌气说:“你为什么给云儿使眼色,你安的是什么心?难道她和我玩笑,她就自轻自贱了?她是公侯小姐,我原是贫民丫头。”

        按理说,林黛玉应该是大观园女首富,日子应该比薛宝仅过得更自在滋润,但是随着林如海的去世,黛玉也没有拿到这笔财产的继承权,以至于后来寄人篱下,抑郁至极。

      《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道,史湘云说唱小旦戏子有点像地时候,林站娘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 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拿我比戏子取笑?”.... 她原是公候小姐,我原是平民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与贾府门第差异,幼小失怙,寄人篱下,爱的缺乏,对外界的不信任,没有信心和骨子里的反抗精神,使林黛玉产生了深深自卑。她没有真正贴心依靠的人,也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财产,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难掩内心深处的悲凉,绝顶的聪明和满腹的才华害了她,成就了她多思多虑,多愁善感的个性。同时孱弱的身体加剧了她对生命的幻灭感,缥缈无望的爱情煎熬着她易伤的心。

      在色欲与物欲横流的贾府她是个弱者,是个无关紧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无法承受这样的事实,只有用清高孤傲来防卫自己,表现得日益尖刻与小心眼,清高孤傲的背后是她那深深的自卑情结。

      后来林黛玉身体孱弱,动不动就咳血。按今天的医学分析,其症状有可能是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这些都得有抗生素才能治疗,当时是不治之症。

        黛玉有时候也很小气,喜欢耍小性子。

      湘云刚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宝玉和宝钗二人起来到了贾母处看湘云,林黛玉已经到了,便问宝玉从哪里来的。这当然是她明知故问。

        宝玉说:“在宝姐姐家的。”宝玉似乎有些心虚。

        黛玉:“这是什么话?有点过分了!”但宝玉没有生气。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她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黛玉道:“好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似的。”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若说还有比黛玉更孤傲的,那便是妙玉了。根据曹雪芹的交代,妙玉应该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书中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这意思很明白,作为贵族之家,到妙玉至少已是第三代了,能够买“许多替身”出家,更表明她家实在不差钱。接着说“如今父母俱已亡故”,看来家业都让宝贝女儿继承了,否则她后来怎么拿出那么多的名贵古董茶具。

        关于妙玉的情节,最经典的莫过于“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曹雪芹是这样描写的:

        妙玉别要去取杯,只见道要收了上面的茶盖来。妙五忙命:“将那成富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一个乡下的刘姥姥用过的茶杯她就嫌脏不要了。继而又写:

        黛玉因问:  “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 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一回, 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来年竭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素知她古怪孤僻,不好说什么。

        妙玉性格中的孤傲和洁癖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高洁本为品情之大美,但问题在于妙玉之高洁“太过”了,有点钻牛角尖了,矫枉过证了。所以曹雪芹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在《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丫鬟是晴雯,她不仅生的俊俏,骨子里更是有一股傲然之气,横是横,竖是竖,有话直说,没有心机,对宝玉也是忠心耿耿,但是正是这种不会阿谀奉承的性子在那个时代里不会讨人喜欢,所以最终也沦落到被王夫人驱逐的境地。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是曹雪芹对晴雯的评价。生得俏皮,心灵手巧,自然深得宝玉的眷爱。更令人佩服的是,人家还有真本事,宝玉的孔雀裘破了,就硬是只有晴雯一个人会补。但就是凭着这份心高和主子的厚爱,对和她同样身份的丫头、老妈子,除了打趣就是奚落。就连对自己的主子贾宝玉也是断断不肯有一丝阿谀奉承的。这么一个心高气傲、特立独行的主儿,是没有可能在大观园这种人际关系极其复杂的单位混得下去的。

        所以渐渐地高管也发现了这么一个比小姐还像小姐的丫头,再加上她平日里伶牙俐齿得罪的人太多,就难免有人在背后使绊子、说闲话,所以王夫人准备规整宝玉身边的丫头的时候,第一个被勒令 赶出去的就是晴雯。她因平日里不知收敛为何物,从而造成了自己“寿天多因诽谤生”的悲剧结局。

贾府到底有多阔,曹雪芹借刘姥姥的眼带我们见识了一番: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二十两银子和吊钱的雇车费。第二次,刘姥姥又拿回了银108两,青纱、茧绸及其他绸子若干,内造点心、命丹等各样面果子、养生药物若干。按照平儿转述王夫人的话说,这些钱可以让刘御田粳米若干,袄儿裙子等衣裳若干,梅花点舌丹、姥姥做个小本买卖或置上几亩地了。

R两银子在那个时候可以买田置地或者做小买卖,那么在清朝康熙时文壁银子 “值”多少呢? 这里有个比较, 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钱,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24两银子,

够当时够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如果我们让刘姥姥不仅有房有地,还养着工人丫头,消费应该不算太低,108 两按理够刘姥姥一家4年多的生活费。

      以清朝六品官员年俸四十五两白银为例,拿到今天白银价格似乎只有可怜的9 000元钱。但实际上由于通胀的缘故,清朝的一名“局级干部”,年菲如以今天的比例计算,至少应与9万元相当,即10倍的购买力。

      实际上当时的108两白银,今天价值至少超过20万元人民币。刘姥姥一次融资 20万,后来就彻底改变了女婿狗儿和孙子板儿的命运。

曹雪芹笔下的贾荣二府都是男人不行,而女人特别精明能干,这也照应了第一回的女娲补天,天下是女人的。而柔柔弱弱的宝玉看似不行,却是最刚强的,因为他勇于和封建社会对抗,追求婚姻恋爱自由,追求平等公正。

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贾赦“为人却电中平,也不管理家事”。贾政虽然“人品端方”,却“不惯俗务”,“不知理家”。至于贾珍、贾琏、贾蓉等人更是“只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用费翻过来了”。就是在这种儿孙“代不如代”的情况下,由于请环地收和“聪明乖觉”,贾宝玉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被推上了家族继业者的位置。所以,第五回宁荣二公在天之灵对警幻仙子说: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

      “宁荣二公之灵”的这段话对《红楼梦》的整体构思具有重要的暗示用。在贾府“运数合终”而又“无可以继业者”的青景下,贾宝玉是贾府唯一的“略可望成”的期待所在。贾宝玉虽然“聪明灵慧气”但却“寒性乖张,用情怪谲”,可贾府家长希望宝玉“将来一一悟”,“跳出迷人圈子,人学正路”。贾宝玉根植于自然人性的生活追求和贾府家长“规引人正”,“可以继业”的家世期待于是构成了作品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 人生道路和爱情婚姻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贾宝玉的压抑心态首先寻源于他的人生道路和贾府家世利益的矛盾。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答挞”就是这种矛盾首次集中的体现。出于平等意识和同情心理,贾宝玉结交戏子蒋玉涵;出于“内帷斯混”的自在随便生活的喜好,与丫鬟金钏儿调笑;出于对仕途经济和“国贼禄鬼”的反感,在会见贾雨村时“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仍是委狠琐琐的”。凡此种种,被贾政认为是“不肖的孽障”而惨遭毒打。按照贾政对贾母的解说:“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种着眼于家世利益的非打即骂无疑会造成贾宝玉的压抑心态。

第七十三回,已经上床睡觉的宝玉听说“明儿老爷和你说话”,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的一般,登时四肢五内,-齐皆不自在起来。想来想去,别无他法。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只要书不舛错,就有别事,也可搪塞。一面想罢, 忙披衣起来要读书。

在整部《红楼梦》中,贾宝玉只要听到“老爷”二字,就如同“不觉打了个焦雷一般”。不是“呆了半晌,登时扫兴,脸上转色”,就是“一溜烟跑出”,“躲之不及,只得一旁站住”,“唯唯而已”;或者“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随贾政在大观大观园题词,不断出现的场面是:“唬得宝玉忙垂了头”, “宝玉吓得战战兢兢”。

      贾宝玉的压抑心态还来源于他的婚姻观念和贾府家世利益的矛盾。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贾宝玉强调的是相互的理解和人生的共识。正是因为林黛玉“自幼儿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从来不说薛宝钗、 史湘云所常讲的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宝玉才选择了黛玉而放弃宝钗。这种选择显然是立足于宝玉的自然人性,以及在这种人性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人生旨趣。,但是,这仅仅是作为婚姻当事人的贾宝玉的主观愿望。

      而另一方面,在贾府家长看来,作为家族的继业者,贾宝玉的一切,包括婚姻只能以家世利益为准则。他的婚姻不再是个人感情问题,而取决于家族对他的期待和权力,他对家族的责任和义务。家世利益和家长意愿决定了贾宝玉的婚姻选择只可能是宝钗而不可能是黛玉。在婚姻问题上主观意愿的践踏和纯真爱情的毁灭决定了贾宝玉的压抑心态和悲剧结局。

      既然家世利益决定着贾宝玉的婚姻选择,家长对宝玉的婚姻意向必然成为深刻影响他心态的敏感问题。

      第二十八回,元春端午节送礼,给宝玉的礼物“和宝姑娘一样”, 都是“官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尼罗二端,美蓉一领”。 而“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贾宝王立即敏感地疑惑说:  “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和我的一样。 倒是宝姐姐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宝玉只要一听到“金玉二字来,不觉心里疑猜”。即使在梦中,都坚决抗拒所谓“金玉姻缘”。贾宝玉在爱情婚姻上的压抑心态,一方面体现了他对纯真爱情的执著,同时也表现了家长意志在他内心世界所投下的悲剧性的阴影。

      对于《红楼梦》中女性的裹脚问题,不少学者做过探讨。总的来说,大观园众女子中有天足也有裹脚者,如第七十回写到某个清早起床后还未梳洗穿戴,晴雯和麝月就一起咯吱芳官取乐,  “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据考证,睡鞋就是裹脚女性夜里要穿的鞋子,清朝顾张思的《土风录》以及《清裨类钞•服饰类》都有记载。这说明睡鞋是缠足妇女睡觉时穿的软底鞋,目的是让夜里足部不至于放松,同时也约束住其臭气不外泄。前文说到香菱的石榴红绫裙拖在泥水里,宝玉还说了一句:“你快休动, 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儿膝裤鞋面都要拖脏。”启功先生曾经对此有过探讨,指出“膝裤”是缠足妇女在小腿上系的一种饰物。由此可知,香菱也是缠足的。

水浒传 红楼梦的结构特点

初读水浒,顿生豪气。

    实不类三国红楼之属,读三国,最喜其权谋机术,诈中生诈,而其文一树九枝,纵横捭阖,直教人有逐鹿九州之欲,问鼎中原之意,恨不逢乱时,怨不蒙明主,想沧海细涓,叹高山微砾,宇内一合,吐哺归心;

    读红楼,最喜其娇嗔软语,香词艳曲,而其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直教人莫执一端,难名一处,唯醉生温柔乡,梦死脂胭场,男人得一日入大观园,其万劫而无憾矣!遂忘八十回之后诸篇,独记初试云雨,群芳夜宴,啖腥割膻,海棠春絮,至于哭成葬花词,沥为芙蓉诔,略看略看!(哈哈)

  读水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不平者,拔刀相助,有不忿者,揭竿而起。何论亲疏远近,天下英豪,皆兄弟耳;何论富贵得失,一臂之力,万死不辞。恩怨必报,侠义践行。世浊浊若镇关西者,三拳打死;世浑浑同店小二者,一掌拍飞。打的就是恶,救的必是良。素不相识亦可施财奉礼,亦可宴请留宿。反观今人,我辈有愧。

  再看其文,不难品出,施老用了递归写法。由高俅引用出王进,又传递给史进,再调用鲁达,中间生三王。(只看到这里)一步一进,向主角靠拢,每一段就一主人公,相当于一独立的故事,相当于调用一个函数,而且有返回值引出下一个故事,俨然是递归调用,不容置疑!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结构可以比为立体式建筑,他认为作者曹雪芹是一位设计营造建章宫极为神奇伟大的建筑师,所建造出的是千门万户,复道回廊巨型建筑群,游人入内,目炫神摇,迷不得出。

那一席红楼宴

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张爱玲提到:“听见我姑姑说,”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这位相府老太太指李鸿章夫人。其实,与《红楼梦》相比,《儒林外史》中的吃到底有限。红楼美食随手端出几样,就能摆一泉有头有尾的宴席。

如果做桌中等规模的红楼宴席 .需要四冷盘,八热菜,一道汤羹,两份点心,一份主食,一份果盘。

小菜:

推荐四冷盘为茄卷腌脂鹅脯、风腾果子狸和糟鹌鹑。

茄鲞的鼎鼎大名不用过多介绍了,这道菜可冷可热,凉菜热菜两相宜。茄金足腌制品。《红楼梦》中的凉菜大部分采用腌槽或熏的方式做成的。除了茄堂,还有妝脂鵝脯和风腌果子狸等。

腌脂鹅脯这道菜是柳嫂子为芳官准备的。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众人都在园中吃酒坐席,芳官感觉遭冷落,一个人回怡红院睡闷觉吩咐厨房里的柳嫂子给她开个小灶。芳官很得宝玉宠爱,平H行动坐卧吃饭等都和袭人、晴雯、磨月等大丫头一处儿。但她其实是个三等丫鬟,身份和小燕、四儿等人一样。大观园中的上下人等都知道芳官受宠,对她都很客气。柳嫂子和她在梨香院本就关系不错,现在对她更是奉承,希望通过芳官让女儿五儿进人怡红院顶小红的缺。

腌脂鵝脯中的腌脂二字用的很妙,和“腌制”与“因脂”请音。俺制是做法,胭脂指颜色。鹅脯即鹅胸肉。这道菜是鵝脯子肉用盐制,成品为红色。贾府的食单上,与鹅有关的菜很常见。第八回薛姨妈留宝玉吃饭,宝玉就提到了宁府尤氏请他吃过的糟鵝掌。第四十一回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Y鬟们送来的点心中有一样 就是松穰鹅油卷。松瓤即松仁儿。松瓤鹅油卷应该类似春卷,松仁儿做馅儿,或馅儿中放人松仁儿(可参考北京的松仁儿小肚),面皮卷起来,人鹅油中炸制而成。

另一道风脑果子狸是第七十五回贾母送给宝玉吃的。风臃是南方比较流行的种腌制方法。著名的有风鸡风鹅等。汪曾棋在(我的祖父祖母》中说到如何制作风鸡,可做参考:“风鸡一大公鸡不去毛,揉人组盐,外包荷叶,县于适风处,约二十月即得,久则意佳。”

随制之外,《红楼梦》中还提到用槽制法来做凉架比如宝玉说起在宁府吃到的糟药掌,鸭信,薛姨妈就把自己糟的拿了出来。做这类槽菜,先把鹅掌、鸭舌头等材料煮熟,但不能煮烂。取出用凉水降温并冲洗干净,擦干水分后放人糟卤中浸泡一段时间入味。糟卤本就是咸的,又含酒,可起防腐作用。第五十回众人在芦雪庵联句作诗,贾母过来探望,李纨就撕了一两点糟鹌鹑腿子奉于贾母。

《红楼梦》中提到的凉菜还有第二十六回薛蟠生日宴上的熏暹猪和第四十九回宝玉在贾母处就着下饭的野鸡瓜齑。

薛蟠趣味低俗,用灵柏香熏的逼猪作为生日贺礼送给他正合适。这头熏猪来自暹罗,即泰国。灵柏即柏树,有香气。灵柏香熏的暹猪指月灵柏木熏制出来熏猪,带有一种特殊的木香。北京烤鸭称果木烤鸭,也是让鸭子吸收了果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的香气。不过烤鸭是明火熏猪靠的是烟。

野鸡瓜备指碎切的野鸡胸肉或鸡腿肉,类似于鸡丁,不过这道菜里的丁更小,因为“齑”指碎末。这道也是冷菜。那顿饭上来的第一道土菜不适合小孩子吃, 宝玉又等不及上其他菜,就用野鸡瓜齑下饭。 可见这道菜在主菜之前上桌,是道小菜。

主菜:

宴席中的热菜是重头戏,少不了大菜。《红楼梦》中的大菜要首推牛乳蒸羊羔、火腿炖肘子和酒酿清蒸鸭子。

第四十九回那顿饭中摆上来的头道菜就是牛乳蒸羊羔。贾母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

牛乳即牛奶。从贾母话中可知,这道菜是滋补性的,里面的羊羔是羊胎儿,即未出生的小羊。贾母年老之人,羊胎能起补益阳气的作用,冬季又是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机。宝玉等同桌吃饭的人只有十几岁,正是人一生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自然不能吃这道大补菜肴。这道菜有些残忍。《红楼梦中还提到一处用未出生小羊的羊皮做成的褂子。第四十二回,贾母身体不适,王太医来把脉。当时贾母穿的是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一斗珠”指羊毛形状。未出生的胎羊皮上的卷毛如粒粒珠子,故又名“珍珠毛”、“珠毛”、“小毛”,或称“~ 斛珠”。

火腿炖肘子是第十六回凤姐孝敬贾琏乳母赵嬷嬷的。贾琏从自己桌上为赵嬷嬷拣了两盘肴饌。凤姐细心,看到这两盘菜合适牙口好的年轻人吃,不适合老年人,就让平儿把一碗烂烂的火腿炖肘子热来给赵嬤嬤。火腿为腌制品,味道鲜美,最著名的自然是金华火腿。在做菜的时候,火腿常用来提味增鲜。肘子指紧挨猪蹄的小腿部位,也叫蹄膀。肘子是鲜肉,与火腿同炖,鲜上加鲜。凤姐口中的火腿炖肘子是一碗菜。 如果这碗菜在炖煮开始的时候多加水放人新算,做成-道汤,就变成了上海菜中有名的腌笃鲜。在上海的餐馆中,一过春季,施笃鲜在菜单上就徒有其名了。这道汤中的新笋只有春季才有。

贸家虽然住在京都,原籍是金陵,家中厨房做菜的风格还是南方菜为主。第六十二回的酒酿清蒸鸭子就是地道的南方菜。酒酿也叫江米酒醪槽等,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醇发酵而成的。

      鸭子如果处理不当,有股腥臊味。用酒酿来蒸鸭子,即用酒除去了腥臊,又清嫩可口,适合芳官这个女孩子吃。除了这碗蒸鸭子和那碟胭脂鹅脯,还有一碗虾 丸鸡皮汤,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柳嫂子为讨好芳官,这顿饭显然颇花了一些心思。可惜芳官还是嫌油腻,只将汤包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

      贾府的饭桌上还常出现炸的肉类。第四十三回,贾母吃了凤姐送来的野鸡崽子汤,又建议凤姐把野鸡块炸一下配粥吃。 第四十六回,凤姐告诉邢夫人晚饭时准备孝敬她鹌鹑。

      红楼宴席上主菜中的荤菜,除了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鸭子,还有烤鹿肉和蒸螃蟹。烤鹿肉这道菜和湘云有关。把新鲜鹿肉割成小块,放在火炉上的铁丝蒙上面烤熟。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与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的主张一致。 这种豪放爽朗弥补了大观园红粉香脂的过于婉约。

      蒸螃蟹在《红楼梦》中也是一道大菜。第三十八回,湘云摆螃蟹宴来招待大家。螃蟹是秋季的美味,春天吃就不合时令。如果设一席红楼宴,主菜中的清淡热菜大多与春菜有关,蒸螃蟹最好弃而不用。

      这几样清谈热菜是鸡髓笋、清炒芦高面筋和油盐炒枸杞芽儿。

      鸡髓笋是第七十五回外头老爷孝敬贾母的,可能指贾珍送来的。鸡髓笋成品清淡,把春等分为两半,中间挖空,填入调味鸡肉茸上锅蒸熟;另起锅做少许调味汁浇于其上。第六十一回的清炒芦蒿面筋和油盐炒枸杞芽儿是春季的时令菜。春季的芦喬脆嫩清香,为晴要所喜爱。枸杞芽儿则是探春和宝钗请柳家的做的,送了她五百钱。

汤羹:

      红楼梦中的汤大多用鸡做原料。或者是纯粹的鸡汤,如第四十三回凤姐孝敬贾母的野鸡崽子汤。或以鸡汤做底的,如第三十五回宝玉要喝的小荷儿小莲蓬儿汤,以鸡汤做底。《红楼梦)中还喜欢用鸡皮来做汤。比如第八回宝玉在薛姨妈处喝的酸笋鸡皮汤与第六十二回梆嫂子给芳官送去的虾丸鸡皮汤。这两道汤中除了鸡皮,不知道是否汤底也是鸡汤。宝玉病体初愈,厨房送来却是一碗火腿鲜笋汤。几天不见荤屋的宝玉马上喝了一口。

      除了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需要专门的汤模子外,其他几道的制作方法都不复杂。其中的酸笑鸡皮汤还有解酒解腻的功效,作为宴席后段的汤还是不错的。

主食:

      贾府原籍南京,喜爱的是米饭。主子吃的是粳米饭,即柳嫂子给芳官送来的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梗米饭。芳官是个三等丫鬟,她应该吃下人的米饭,即白粳饭,主子吃的是碧粳饭。柳嫂子显然非常巴结,送主子吃的饭给芳官。

      面条是北方人家常见的主食。贾府平常以米饭为土。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大家吃生日面。芳官这个苏州姑娘就句宝玉包怨吃不惯面条子,让柳嫂子送米饭来吃。第六十三回,林之孝家的带着人到怡红院查上夜,宝玉说平日都睡得早,只是那天吃了面怕停住食,睡得晚一点。可见贾府中不常吃面条。把面作为家常主食的是贾芸的舅舅卜世仁一家。第二十四回,贾芸舅母就准备兼面给义夫吃。贾芸籍贯是南方,但他舅舅一家可能是京都本地人或北方人。

      包子也可以作为主食。第八回,宝玉提到在宁国府吃早饭,就有豆腐皮的包子。看到包子,他就想到晴雯爱吃,让人送到自己住处。宝玉回来,向晴要问起包子,晴雯抱怨李嬷嬤拿走了。宝玉本就因为李嬤嬷劝阻他吃酒不悦,此时不悦更添一层,最后导致了摔茶碗撵茜雪。睛雯的表现显然不如袭人。第十九回,李嬷嬷又吃掉了宝玉留给袭人的糖蒸酥酪。宝玉本要不悦,袭人赶紧转移话题,说自己已经不喜欢吃酥酪,免掉了一-场风波。脂砚斋批:“晴卿不及袭卿远矣。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

      点心:

      红楼梦中的点心不出现在宴席上,是正餐之外的补充。第十一回,秦可卿病体沉疴,饮食难进,反安慰凤姐她还吃得动贾母常赐的枣泥馅山药糕。山药红枣都是传统补气补血之物。

      第四十一回贾舟和刘姥姥等人在园子里吃的点心除了松穰鹅油卷外,还有藕粉桂糖糕。藕粉用水调匀,上笼蒸成透明的糕状。放凉切成块,浇上桂花糖。第三十七回袭人派人送给湘云的东西中有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做法相似。熟栗子压成泥,加少许糯米粉和水,上笼蒸熟,浇上桂花糖。贾府做这两道点心前后只差一天。当时仲秋过后不久,莲藕、栗子和桂花都是新鲜的,味道自然鲜美。桂花糖即糖腌桂花。取干净容器,层千桂花或鲜桂花,一层白糖,层层重复。盖紧放置-段时间,就成了桂花糖。江南有名的桂花糯米藕即切片的糯水藕上浇上这样的桂花糖。

      柳嫂子送给芳官的点心是奶油松瓤卷酥,是-道卷起来的起酥点心卷儿中的馅料中加了奶油和松仁儿。

粥:

      红楼梦中提到的粥很多。第八回宝玉在薛姨妈处喝过酒后吃了半碗碧粳粥。这个碧梗米大概和芳官吃的那碗米饭中的大米一样。

第十九回宝天对使玉编耗子偷香手的故事,提到了腊八粥。第五+四回贸内元家寞断近结束时,凤眼向费母提到了几种粥。贾母嫌鸭子肉粥油腻。又嫌枣儿熬的粳米粥甜,最后选了杏仁茶。

      除了白米粥,第七十五回还提到了红稻米粥。贾母吃了半碗后,又吩咐人把这粥送给王熙凤吃。凤姐小产,因为平日劳累过度,气血两亏,卧倒在床。红稻米即红糯米,又叫血糯米,具有补血功效,因此贾母想让凤姐吃这碗粥。

      《红楼梦》中吃燕窝粥的有可卿、黛玉和凤姐三人。第十回,秦可卿生病又生气,早饭没吃,后来尤氏瞧着让她吃了半盏燕窝汤。第四十五回,黛玉身子弱,常生病,宝钗劝她每早吃燕窝粥。宝钗还说到燕窝粥的做法: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第五+五回,凤姐病中也吃燕窝粥补气。燕窝滋阴补气,于病人最适宜。

      除了粥,红楼梦中还提到了好几款糖水。

      第六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遗后惊醒,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桂圆益心脾,补气血,具有很好的安神功效。

      第五十二回,宝玉早上起来喝了建莲红枣汤,准备出门。建莲是产自福建建宁的莲子。在清代,建莲是贡品之一。 莲子养心,红枣补血。

      其他的食物还有司棋的蒸鸡蛋,很是家常。宝玉口含的法制子姜,指用古法腌制的嫩姜,一种小菜。王夫人孝敬贾母的椒油莼齑酱比较少见一些。莼菜即张翰莼鲈之思中的莼菜,是江南水乡特产。椒油莼齑酱即把莼菜切碎做成酱,加花椒油。至于夏金桂爱啃的油炸焦骨头,就有点异类了,不提也罢。

      茄鲞和小莲蓬儿的汤

      红楼梦中出现的菜和吃食多达四五十道,但只有两种在做法上介绍的较多,道是茄鳌,还有一道是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其中尤以茄鲞最为有名。

      茄鲞这道菜所用材料虽然平常,但种类繁多,制作工序复杂,过程漫长。在第四十一回,刘老姥和凤姐关于茄益的对话就像现代相声一样,两人一个捧哏,一个逗哏,把茄眷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叙述得清楚而有趣。凤姐口齿利索爽快,茄鲞繁杂的工序由她说出来非常合适。刘姥姥夹自乡下,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没吃过什么高级东西.因此她对茄益的感受与在座的众人相比显得更为新鲜真实。

      按凤姐的说法,茄鲞的制作如下: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制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泊炸了,县用鸡脯子肉井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槽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这道菜成品的特点应该大是汤汁淋漓。鲞原指干鱼、腊鱼。茄整顾名思义指腌制的茄干或茄丁,应该口感较为劲道。它的滋味不会寡淡,因为这个腌制的日期不是天两天。

      茄鲞所需的主要材料当然是茄了,配料有鸡、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等,调料有香油、糟油等。至于炖煮鸡汤要加什么调味料,书中没写。

      这道菜的制作还受到时令限制,只能春天做。茄子下来的旺季是阳历六七月,阴历五六月属于夏季,但茄鲞中所用茄子是新下来的,应该在阳历四月,即阴历三月。另一道配料新笋也只有春季出现,阳历三、四月或阴历二、三月。过了这个季节笋就老了。

      阴历三月茄鲞封坛,多长时间算腌制成呢?凤姐没明讲,只说要吃的时候拿出来。不过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在大观园吃茄益应该是阴历八月末。第三十七回开头讲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起身走了。宝玉在父亲走后,又虚度了一段儿光阴,然后收到探春起诗社的信笺和贾芸送的两盆白海棠。贾芸随花送来的字帖上讲:“医天气署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天气依然署热,应该还在阴历八月或者九月初。同-天起海棠诗社,第二天湘云米到贾府,第三天湘云在宝钗帮助下请贾母王夫人和大观园姐妹吃螃蟹赏桂花,当天刘姥姥二进贾府,看到了那些螃蟹。

从三 月到八月底或九月初,历时近半年。也许刘姥姥吃到的茄鲞不是第一次开坛的 ,但茄鉴腌制的时间至少还是有几个月。

      制作茄鲞的第一步是把茄子削皮 ,切丁,用鸡油炸了。这一步是制作茄鲞的关键。茄子虽然不像黄瓜,水分也较大。即使肉质紧实的老茄子炖久了也会软烂无形,更何况新下来的嫩茄。茄鲞的工序较多,历时较长,如果不先固其形,下面的步骤基本无法操作。油炸是固形的好办法。经过油炸处理,茄丁外部有了一层较硬的焦壳,内部仍然保持茄子本色。用鸡油,是为了和后面的鸡脯肉和鸡汤味道协调。选择茄子做这道腌制品的主料是因为茄子本身有很好的吸收味道的特点。茄子本味淡香,不似苦瓜、南瓜等蔬菜味道浓郁,在滋味上有很大的加工空间。

      第二步是把炸好的茄丁与切成丁的鸡脯子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和各色干果子共同加工。香菌即泡开的干香菇,蘑菇即新鲜蘑菇,五香腐干即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不外乎花生、松瓤儿等。切丁是为了和茄丁形状协调。把所有材料放人鸡汤中煨,最后收干汤汁。这个“干”是指没有多余的汤汁,不是真的脆生生的“干”。煨是用微火慢慢地煮。可见第二步急不得,只有文火煨配料才能一点点出味炸过的茄丁才能一点点人味。

      第三步是用香油将煨干的茄丁和名 色配料收一下。煨干的茄丁虽然没有了多余的汤补,还是很湿准。如果仅仅用香油拌匀,这时的茄丁应该还不利于长时间保存。只有把这些水分去掉一大部分,茄丁才能储存。

      “收”就是一个收干水分的关健步骤。用香油收是指文火用香油慢慢煸炒炜干的茄丁和其他配料,让水分慢慢挥发掉。这个“收”有种“收敛” 的意思在内,经过“收”这道程序,茄丁应该慢慢变成了茄丁干,但又不至于干硬如铁,多少还是有点水分在内的。香油是中国烹调中常用的植物油,用香油来收茄丁,冷却后食物仍然温润可口,不会像动物油指那样冷了变成一层白花花的油脂层。

      香油也起防腐的作用。油炒透的食物比较耐放。第四步是用槽油拌匀。槽油中的主要材料是槽汁,从陈年酒糟中提取出来。酒的作用除了提鲜增味之外,主要是防腐。

      最后一步是把经过处理的茄丁等材料封人瓷罐中庵制入味。吃的时候拿出来,拌人炒好的鸡瓜,以更加突出这款菜中鸡的鲜味。鸡瓜指“鸡的健子肉或胸脯肉。因其长圆如瓜形,故称鸡瓜”。

      听了这些,刘姥姥的反应是:“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茄鲞,应该是既可以冷吃也可以作为热菜来吃。炒好的鸡瓜离火放凉后加人茄鲞拌一下就是冷菜。鸡瓜炒好,未离火之前加人茄鲞,再翻炒拌匀出锅就是热菜。

      茄鲞是地道的贵族菜,只有贾府才有人力、心力来对茄f精雕细琢到这个地步。对于刘姥姥那样的乡下人,这样来做茄子是不可想象的。比起家常的茄了,乡户人家年中吃鸡的日子屈指可数,而这道菜中十来只鸡却成了配角。为了一口茄子赔进去这么多只鸡,乡下人是想不通的。刘姥姥一家也吃茄子干,二进贾府还带来了一些。离开贾府的时候,平儿还专门对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刘姥姥的茄子干只是简单把多收的茄子晒干而已比起茄鲞那样的茄子干,保留了本味而不是“怪道这个味儿”。

      另一道小荷叶儿小莲蓬儿汤虽然也很讲究但比起茄鲞,还是简单了很多。第三十五回

      宝玉挨了父亲毒打之后卧倒在床大家都来怡红院探望。先是薛姨妈问他想吃什么,宝玉客气了一下。紧接着王夫人又问他想什么吃。对自己的母亲,宝玉就不客气了,直接说要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

      这是一道什么汤呢?这次还是凤姐解说。首先这道汤不算高贵,即用料不高贵,工序也不复杂。其次这道汤太磨牙。后来看到了模子,知道这道汤中有很多印成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等三四十种花形的面疙瘩。面疙瘩当然磨牙。

      薛姨妈没见过这样的汤模子。她笑向贾母、王夫人道:“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薛姨妈的夫家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这位贵妇人对这道汤的看法其实也是乡下穷婆子刘姥姥对茄鲞的看法: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个茄子还有这些样子。

      凤姐解释说是旧年备膳用的,用面在模子上印成花儿之后,和新荷叶一起在鸡汤中煮熟。如果那一回备膳指元春省亲的话,新荷叶可能指的是新鲜的干荷叶。因为元春省亲是元宵节。凤姐对这道汤的评价不高,认为就仗着好的汤底,本身没什么意思。

      宝玉是个浪漫的人,这道汤成品应该漂亮有情调,符合他喜爱风花雪月的心思。凤姐还是爱茄鲞那样华丽贵重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薛姨妈解释这道汤时,凤姐儿是抢着回答的,也不等别人说话。凤姐儿是个很聪明的人,口齿又伶俐。但有时候,她的表现就有些自我卖弄。这一次抢着说话,也是在卖弄自己的见多识广。

养生之道

一场红楼一场梦,一场红楼宴千秋悲苦剧。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了明末清初贵族的美食文化,下面来揭秘《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

      以茶养生。

      老君眉

      老君眉是贾母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每次贾母喝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母最喜爱的养生茶。

      女儿茶

      女儿茶是川、黔西部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也叫普洱茶。《红楼梦》 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便增。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夜即可服之。此茶还有通经的功效。少女食之,效果更佳。

      六安茶

      这种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产于安徽霍山,据《长物志》载:“六安, 宜人药品,但不善炒,还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以酒养生

      《红楼梦》对喝酒、宴饮以及酒知识着墨不少,直接描写喝酒的场景少说也有五六十处,而且所提及的酒类繁多所展现的人物醉态各异。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酒当数黄酒,其他还有合欢酒、屠苏酒、葡萄酒、果子酒等。而憨湘云醉眠芍药丛,醒来后拿酽茶、酸汤等醒酒的一幕也令许多读者印象深刻。

      合欢花浸的烧酒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因螃蟹性寒,黛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要喝口热热的烧酒。所谓“烧酒”就是白酒。宝玉忙道:“有烧酒。” 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烧酒”烫一壶来。 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安神、解郁的功效。用它不仅能祛寒湿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也有独特的功效。

        屠苏酒

在大观园里有除夕献“屠苏酒”的习俗。另外,此酒还有宝玉、黛玉、宝钗的养生酒。它也是药酒,采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防病作用。

        黄酒

红楼岁第六十三国中宝玉生日那天,袭人特地向早儿要了一坛“绍兴酒”给宝二爷助光。绍兴酒即黄酒,是宝玉特别爱喝的养生酒。因黄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深受大观园人们的欢迎。

      不过,专家认为,上述各种酒,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对不同体质的人所起的功效各有千秋,但无论是哪种,少喝才是补,多喝了都伤身。

        而像屠苏之类的药酒,配方并不理想,有些药太苦甚至有毒性,不宜如法炮制。

的确,无论喝哪种酒,小酌方能养生怡情,豪饮多伤肝伤胃,甚至出现昏迷或因误吸呕吐物而引起窒息。若抢教不及时,随时可能中毒而亡。从解酒的角度来看,酽茶、酸汤不一定科学, 还不如喝杯果汁、精水甚至是一碗稀粥来得有效。

      以食养生

      提起《红楼梦》里的养生经,肯定离不开一个吃字。贾家的一日三餐极其考究,大鱼大肉之余,对枸杞、竹笋、茄子等“廉价”的蔬菜也情有独钟,其中书中提及的油炒枸杞芽、鸡髓笋和茄鲞等几道“红楼名菜”。

    《红楼梦》中写蔬菜很多,除有茄子、豇豆、扁豆、葫芦、灰条菜以外,还有南京的特产芦蒿、枸杞芽(俗称枸杞头)。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提到探春和宝钗 “要吃油妙枸杞芽”,因为油炒枸杞芽鲜香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她们还喜欢枸杞芽烧蛋汤,此汤更有爽口法凉之感,从而成为探春和宝钗两位小姐的养生食品。

      《红楼梦》里提到的以蔬菜为主角的菜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兼备。两种蛋白质互补,营养更丰富。尤其是鸡髓笋和茄鲞这两道菜,竹笋和茄子本身都属于比较寒凉的蔬菜,加入适量属于性味道偏‘温’的肉类一块煮,可以互相中和,既美味,对身体也更有好处。

        杏仁

      杏仁早在春秋时代就被宫廷用作美容佳品。据说杨贵妃常用的一种结制化妆品叫做“太真红玉膏”,里面就掺有磨细的杏仁粉,经常搽脸可以保我面色红润如玉,因此而得名。

      从现代营养学来说,杏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使肌肤润泽而有光泽。还有不少维C、钙、钾、镁、锌、硒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可以抗氧化、排毒清肠,延缓皮肤衰老。

      杏仁里还含有一种叫“杏仁苷”的物质,具有抗癌功效。南太平洋上有个小岛国叫做斐济,号称“无癌之国”,举国上下癌症得病率非常之低,据科学家研究,就是和当地人经常吃杏仁的生活习惯有关。

      难怪《红楼梦》里,贾母虽然八十高龄,但是依然容光焕发、长命百岁,看来跟她喜欢喝杏仁茶有关。

      不过,《本草纲目》 记载,“食杏仁多, 致迷乱将死,杏树根切碎煎汤服,即解”。因此,不应过量食用杏仁。

    杏仁茶虽然叫茶,实际是一款美味汤糊, 有淡淡的杏仁香,还有软糯顺滑的口感。

    《随园食单》中曾用. 句话介绍了杏酪的做法:捶杏仁作浆,校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这杏酪就是杏仁茶。

      《食宪鸿秘》中的杏酪则详细些:“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 加炉灰一撮,人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人调、煮熟,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加个乳亦可。”      (《素食说略》也描写:“糯米浸软, 掏极碎,加人去皮苦杏仁若干,同掏细,去渣煮熟,加糖食。”)

  这些做法都大同小异。

美白之道

“红楼”故事之“红楼美人的美白之道"

从古至今,中国女性都以皮肤白为美。形容女性美白的漂亮词汇那真是数不胜数,比如肤如凝脂、雪肤玉肌等等,光看字眼就能联想出那晶莹白皙、吹弹即破的美妙肌肤。这股美白风,狂吹了上下五千年,现在依然在吹。

而《红楼梦》的美丽女子们也一样的爱美爱白。对于祛斑养颜,她们自然也有一番见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书中红楼梦女子是怎样炼成冰肌玉骨的。

        香膏祛斑

      在《红楼梦》里,黛玉、宝钗,还有荣府其他的小姐、丫鬟们都有擦香的习惯。她们从百花中采集花瓣、花粉,如玫瑰花、桃花、荷花制成香脂使用,让自己的肌肤宛如白雪般晶莹剔透。

那个所谓的香脂,就是由珍珠粉、玫瑰花的花瓣制成的。这个“香”到现在来说,就是我们日常用的护肤品。在《红楼梦》中,如果脸上有色斑的人,则会用种特质的青,用的是康红花、雪崖、珍球、人多等,核比例调,制成香者,供的人们用。

        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虽然曹雪芹将她写的比天仙还美,但相信这位“病西施”气色不会太好,而且长期的压抑致肝气不好,虽然小说并来直接描写她有色斑,但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就是经常用前面提到的祛斑膏,来让自己的气色自暂无瑕,健康红润。

        而红楼中的记载竟然也在(《本草纲目》 中找到依据,玫瑰、红花、香仁外敷可除面黯,内服可活气血,“黯”, 就是中医对黄褐斑色斑等色素沉着的统称。

从中医角度来讲,斑的成因是由于体内气血郁滞,毒素堆积在皮表无法正常排除,完全可以通过天然健康的本草植物进行内调外养。

        茉莉粉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宝玉忙将一个宜窑瓷盒揭开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莱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据《本草纲目一拾遗》载:“紫莱莉, 二、三月发苗,基逢节则粗如骨节状。叶长尖光绿,前锐后大。小暑后开花,有紫、白、黄三色,又有一本五色者,花朝春合。结实外有苞,内含青子或簇,大如豌豆,久则黑,子内有白粉。”

      美容时可采取成熟种子若干, 研成粉末可清热和解毒,取粉擦脸可除血斑等,使面部光洁、白皙,有美容之功效。

红楼美女们养颜秘方之一双花白面液

      从《红楼梦》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些女子非常懂得花粉美白养颜方。根据中医学理论,桃花有活血润肤、美白的功效;玫瑰花可以美容养颜、消除忧虑;荷花有增白悦色、清解暑热、宁心安神的功效。

      下面介绍的“双花白面液”,是用桃花和杏花为材料,制作成洁肤美白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看。

美白养颜方之双花白面液一材料:鲜桃花、鲜杏花各360克。

制法:将桃花、杏花浸泡于适量水中,一周后除 去花瓣滤汁即成。将汁倒人瓶中储存备用。

用法:每晚倒出适量的液体,加温后用消毒纱布蘸汁洗脸。

“双花白面液”,记载于中医古籍《普济方》 中, 具有活血美肤、消除黑来、去油脂的美容功效,适合于油性皮肤,易长青春痘者使用。

        茯苓霜

      读《红楼梦》,在第六十回看曹雪芹提到了茯苓霜:他于同向抽展内取了一个级色出来,拿在手肉通了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  “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所以单取了这茯芩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来……”

其实,茯苓霜就是碾碎的白茯苓的粉末,不过,看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学识是很渊博的,他在《红楼梦》里详细介绍了获苓霜的来历和吃法。

      说起茯苓霜,就不能不说茯苓。茯苓又名伏灵、松苓、伏菟,是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常常寄生在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部。唐朝诗人李商隐写过“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依附于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于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

        不过,虽然《红楼梦》说茯苓霜是广东的官员进献的礼品,但是,茯苓的主产地却不在广东,而在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云南茯苓最好,称为云苓。

茯苓有滋补和健脾的功能,而用白茯苓制成的茯苓霜,其作用就更好了,所以《红楼梦》中的那些广东的官员们才会不远千里把

不仅仅是因为它获苓霜送给贾府的女子,但是,贾府的那些女子喜欢获苓霜。

        有滋补和健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它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强。可以猜测,无论是年轻的宝仪、黛玉,还是年老的贾母、王夫人,廊姚妈,她们都是皮肤白智细腻,或许就是因为经常食用茯等霜的缘故。的确,获苓能使皮肤更白智更细腻。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就说长吃模茶可以面若处子,意思是说经常吃茯零可以让容颜像妙龄女孩的皮肤一样白暂、光滑。

      清朝的慈禧太后是一个爱美的女人, 即使到了晚年,慈檀依然喜欢吃茯苓饼这种小点心。所谓茯苓饼,就是用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适量,调成糊状,再以微火在平锅里烙成的极薄的饼子。

        慈禧喜欢吃茯苓做的饼子,就是想借助茯苓的肌肤润泽、延缓衰老的功能,让自己永远年轻漂亮。据说,茯苓饼是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向慈禧推荐的美食,老方丈向慈禧进献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告诉她说:“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日‘茯苓饼’,有养生健身之奇效。”从此,慈禧经常吃茯苓饼,她的头发竟然由白变黑了。

        古籍中有茯苓露的炮制方法,是将鲜茯苓取皮,磨浆,晒成白色的粉末。这种白色的茯苓粉末俏生生色如白霜,质地细腻,因而得名“茯苓霜”,《红楼梦》中说它是“怪俊的白霜儿”,真是生动逼真。

      《红楼梦》里写到的广东官员到京城荣国府想谒见贾政所带的三篓茯苓霜,是给贾政送礼。贾政是皇帝恩赐的工部员外郎的官职,管着国家的工程,是个肥缺,外地的官员想揽一些工程干干, 就要送礼孝敬贾政,当时,茯苓霜是稀罕物,所以,广东的官员就带了三篓获苓霜到贾府。

        这一节曹雪芹写得很有意思,原来柳家的她哥哥恰悬荣国府的门官,广东官员送的获苓霜,他得到一大包,于是他媳妇分出一小包给了柳家的。获等霸用滚水冲饮大补,柳家的她女儿身体虚弱,正好可以享用。然面,接下来就是因为一包获苓霜,弄得整个大观园里沸扬扬,直到后来抄检大观园撵出司棋赶走晴雯,都跟茯苓霜有关。

        湘云的蔷薇硝

        看过小说《红楼梦》的人也许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 湘云晨起后感觉两腮发痒,说是香斑痛又犯了,宝钗于是便命丫鬟去黛玉处要些蔷薇硝来给湘云擦脸。

        和湘云一样,每到春暖花开时,很多女孩子的脸烦就会刺痒难忍,因为发生在春天,所以被叫做春癣,又因为为正逢桃花、杏花盛开时,所以又被叫做桃花癣、杏斑癣。

春风拂面来,两腮泛“桃花”

在西医中,桃花癣的正式名称叫做“白色糠疹”,而在中医,吹花癣、杏斑癣等都曾是它的别名。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有这样的描述: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斑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

宝钗道: ' 前儿剩的都给了妹妹。’因说:‘颦儿配了许多, 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因命莺儿去取些来。

寥寥数句话,曹雪芹就将桃花癣的发病季节、发病部位以及症状等概括了出来。

桃花癣是一种淡白色的斑,初起时还会带有一点点的淡红色。 但随着症状的发展,白色会越来越明显。被桃花癬侵袭的皮肤表层可能会微微凸起,还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糠皮状的皮屑。

虽然被叫做癣,桃花癣却与人们日常所说的脚气、花斑癣完全是两码事,它可不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

患上桃花癣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营养不均衡。现在,我们的城市仿佛进人了一个快餐时代,各种快餐成了许多儿童、青年的最爱。另外,在这部分人群的食谱中,肉食大唱主角,蔬菜、谷物被挤到一边,从而导致体内部分维生素严重缺乏。

此外,桃花癣还和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关系, 消化不良甚至紊乱, 也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北方的春天气候干燥,风沙大,紫外线照射也较强,再加上空气中的花粉、灰尘等致敏物质的增加,内外因相互作用,就会引发桃花癣。

一旦被桃花癣缠上,发病部位就会发痒,有时还会感到些许的肿和热。虽然桃花癣多发于面部,但它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躯干和四肢等处。

在《红楼梦》中,要用蔷薇硝来擦脸方可消得桃花癣。这治癣的硝,甚至还曾引起了赵姨娘和芳官以及一群小戏子之间的一 场“战争”。

蔷薇硝的成分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在现代,桃花癣的治疗方法却有很多。

桃花癣是种“慢性病”,能自己慢慢好转,但复发几率比较高。由于症状不算严重,所以不主张积极治疗。

头饰

提到贾府众女性头上戴的饰品,最贵重的当属攒珠累丝金凤了。1987年《红楼梦》电视剧在元妃省亲夜的场景上,众位奶奶姑娘们头上所戴的应该就是这个饰品:用金子盘成凤凰形状,珍珠整体造型有手掌大小,极是华丽贵重。第七十三回迎春的乳母因喝酒赌博获罪,丫鬟绣橘提到乳母必是把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拿去典当换钱:“预备 八月十五日恐怕要戴呢……明儿要都戴时,独咱们不戴,是何意思呢。”也可以证明这个攒珠累丝金凤是在节日及正式场合都要佩戴的。也正因为华丽贵重,所以被乳母偷偷拿去典了不少钱。

      刘姥姥初见凤姐是隆冬时节,所以凤姐头上还常带着紫貂昭君套。所谓“昭君套”,最初是一种条状貂皮,围在髻下额上。昭君套最初也是御寒所用,演变到后来也是装饰的作用更大些。凤姐所戴昭君套也是貂皮所制。所谓“紫貂”,是东北特产的一种貂, 其皮质细腻, 绒毛丰厚,针毛灵活,色泽光润,华美轻柔,历来被视为珍品,是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

诗词

读红楼怎么可以不读诗词,《红楼梦》沒有诗词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沒有灵魂了。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怀古诗十首(宝琴)

赤壁怀古

交趾怀古

钟山怀古

淮阴怀古

广陵怀古

桃叶渡怀古

青冢怀古

马嵬怀古

浦东寺怀古

梅花观怀古

《葬花吟》

      最经典的莫过于第二十七回林黛玉的《葬花吟》了。

        一方面是在自悲身世,另一方面是追忆往事,在为惟一的知己宝玉不理解自己而悲伤。宝玉听后,不由恸倒在地。他向黛玉部明心迹,得到了黛玉的原谅,两人的感情和了解进一步加深。从此以后,黛玉再也没有对宝玉起过疑心。

      从体例上看,此诗属于长篇歌行。长篇歌行是初唐时开始流行的一种诗体。它的篇幅一般较长;句式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它既有别于包括“乐府歌行”在内的古体诗,也不同于排律。与古体诗相比,歌行体的音乐性更强,更加注重平仄韵律;与排律相比,歌行体在格律上没有那么严格,它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数句一转韵。由于篇

幅较长,歌行体在章法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黛玉的《葬花吟》是四句一转韵;而从“花开易见落难寻”到“知是花魂与鸟魂”,则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换韵;

        从“花魂鸟魂总难留”到结尾处,用韵形式富于变化,或十句中隔句押韵,中间夹以杂言;或两句一换韵,句句押韵;最后四句,又变成隔句押韵。通篇之中,有平韵也有仄韵。这种用韵形式,与黛玉情感的起伏变化是有密切联系的。

      诗的开头为我们描绘出一副暮春的景象,起句便不俗。“花谢花飞飞满天”出现了两个“花”字,两个“飞”字,包含了三个层次:花谢、花飞、飞满天。第二句直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怜花,也是自怜。后面两句进一步写花儿谢后随处飘零的景象,它落到了柳丝上,又飘到香榭中,被柳絮沾惹,又扑到了绣帘上。后面四句,由写花转向写人,写闺中女儿出门葬花的情形。此处换用仄韵,表现了闺中女儿愁闷的心情。

      从“柳丝榆荚自芳菲"至“洒上空枝见血痕”,这部分是写闺中女儿葬花时的内心所想。桃、李花期短暂,不如柳丝榆荚的好日子长久,而闺中女儿更连桃、李都不如。再往后的四句,忽然插人燕子。前两句陡转,似乎有些突兀:而后两句则又与前面承接,对燕子的埋怨,其实是对宝玉的埋怨。“三月香巢初垒成”一句,大概是回忆宝、黛初通情愫,两人一起葬桃花的情形。仅隔一个多月,宝玉便变了心,这岂不是太无情么?下面四句,写美好时光的短暂,明是写花,暗是写人。“洒上空枝见痕”,借用了一个传说: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

      “杜鹃无语正黄昏”一直到结尾处,写葬花人归去,彻夜未眠,思绪起伏的情形。前半部分(至“知是花魂与鸟魂?”)语气尚较为平静,因而句式整齐,中间也未见换韵。“半为怜春半恼春”,表现了黛玉对宝玉又爱又恨的心情。后半部分(从“花魂鸟魂总难留’至结尾),黛玉的忧伤加剧。她从花魂、鸟魂,联想到自己死后的情形,感情跌宕起伏。特别是结尾数句,情感达到高潮。在小说中,这几句诗反复出现过数次。例如,下回写宝玉在山坡上听黛玉吟诗,先不过点头感叹,待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第三十五回写鹦鹉学黛玉吟诗,也是学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总之,这首《葬花吟》写黛玉葬花的整个过程及心理的变化,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刻画为一体,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唐人诗歌中的一些歌行体佳作 ,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虑《春江花月夜》等相比,《葬花吟》的境界也许不够阔大,但是《葬花吟》能将微观的世界写得如此细致曲折,使一个女孩子的个体的生命感受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算是了不起的艺术成就了。

类似的还有第五回,警幻仙姑的《春梦歌》,《警幻仙子赋》“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副册判词。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大观园题咏十一首。

题大观园(元春)

旷性怡情(迎春)

文采风流(探春)

文章造化(惜春)

万象争辉(李纨)

凝晖钟瑞(宝钗)

世外桃源(黛玉)

有凤来仪(宝玉)

蘅芷清芬(宝玉)

怡红快绿(宝玉)

杏帘在望(黛玉代宝玉作)

还有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四十即事诗

春夜即事

夏夜即事

秋夜即事

冬夜即事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此曲写秦可卿。曲名《好事终》,意谓男女情事的终了,暗指秦可卿与贾珍乱伦私通之事,同时也含有费府的荣华富贵即将走向尽头之意。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她在第十三回就死了,但是在贾宝玉的记忆中,她是一个表面上近于完美的女性,诱发了青春期的贾宝玉对异性的朦我向往,同时也使贾宝玉隐约看到了家族内部隐藏的罪恶。

        秦可卿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曲子的第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暗含了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的结局,但是这一情 节在现在流行的《红楼梦》中已经被删掉了。据说这是曹雪芹接受了其亲友畸笏叟的建议而删的,但作者在判词和这支曲子中仍然故意留下了一些线索,让读者去追究秦可卿之死不同寻常的意义。脂砚斋在评语中称此句为“六朝妙句”,大约是指此句类似于宫体诗那种内容轻艳、辞藻华美的风格。作者不再采用北曲中那些本色自然的语句,而用这种香艳的“六朝名句”来咏叹秦可卿,含有深刻的用意。“六朝旧事随流水”,人们往往用“六朝旧事”来表达怀旧的心情,我们不妨视为宝玉日后回想往事时的一种心情。六朝又是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它提示我们富贵如过眼云烟。同时,六朝特别是梁、陈两代的君主大都荒淫堕落,醉生梦死,与贾府的不肖子孙们极为类似。

      “擅风情 ,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几句话,读者或许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秦可卿虽然与贾珍有着暧昧的关系,但是她并不属于那种轻薄放荡的女子。第五回曾写到长辈眼中的秦可卿:“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 人。”第十三回, 秦可卿临死之际托梦给凤姐,她对贾府潜藏的危机看得非常透彻,其筹划也非常高明,理家的本领远在凤姐之上。这样一一 个女子,怎么会是败家的根本呢?旧时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将亡国、败家的责任推到一些美丽女子的身上,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男子。秦可卿死后,贾珍不惜花费巨资,为其大办丧事,便是一个例证。

      “箕裘颓堕曾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是对宁国府中男人们的正面批判。贾府作为诗书旧族,“箕裘颓堕”的局面是从贾敬开始的。贾敬一心想做神仙,整年烧丹炼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完全放弃了教育子孙的责任。于是贾珍、贾蓉父子“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翻了过来”。他们和尤二姐、尤三姐鬼混,干下了不少丑事,大约也埋下了贾府日后败亡的祸胎。

      “宿孽总因情”一语,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使的障眼法,将“情"作为保护色,来掩盖全书政治批判的锋芒。这当然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其实,对此还可以作些具体分析。在贾宝玉听完全曲后,警幻仙子有一段高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批判的并不是“情”,而是那些“淫污纨绔”与“流荡女子”。这些“皮肤滥淫”之徒一味胡来,所作所为正是对“情”的玷辱。警幻又称,“淫虽一理,意则有别”,淫是溺于情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作者认为,正当的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情往往也会引发世人罪恶的念头。虽然情本身并无过错,但它却是“宿孽”的缘由。情谐音“秦”,在书中,秦可卿正是被当作“情”的化身来描写的。她的风流体态、花容月貌,诱发了贾府中那些轻薄浪子心中的罪恶念头。“情”遭到了玷辱,秦可卿悬梁自尽,而贾府的不肖子弟们仍然在继续寻欢作乐,将贾府一步步推向覆灭的深渊。

女儿酒令四首(其四)蒋玉函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

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巧。

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花气袭人知昼暖。

蒋玉函又名琪官,是戏班中唱小旦的演员。他生得妩媚温柔,名驰天下,宝玉和他一见如故,以玉玦扇坠相赠。蒋玉函回赠以北静王赐的大红汗巾,宝玉又解下自己身上带的松花汗巾作为交换,一时忘了这条汗巾是袭人所赠。第三十三回贾宝玉被父亲贾政责打,亦与忠顺王府争宠蒋玉函有关。贾府败落后,袭人嫁蒋玉函为妻。蒋玉函的酒令,便暗示了他与袭人的夫妻关系。

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出自南宋陆游(村居书喜》.原句“昼”作“骤”。袭人姓花,贾宝玉正是根据这句诗名之为袭人。

[赏析]蒋玉函说的四句“女儿“酒令,暗示了袭人的结局。前两句分别暗示宝玉出家和贾府败落,后两句暗示袭人嫁给蒋玉函,夫唱妇随,生活和美。他所唱的小曲,内容也同洞房花烛夜有关,蒋玉函作为名旦,唱曲的功夫自然不在话下。此曲表现了新婚之夜新郎见到美丽的新娘,那种喜出望外之情。

最后谈一下“不简单”的王熙凤的辣、身份、笑。说王熙凤不简单,是指她的性情不简单,她没什么文化,却有一副巧舌。

凤姐“五辣俱全”(周思源)

      贾母在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说王照凤是凤辣子,这个辣字概括得更确。...她这个辣,不是一个简单的辣椒的“辣”,我给她概括成五辣俱全。是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香辣这个最典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黛玉进府,她拉着黛玉的手,说了一大通好话,再后来她就说最重要的你得让老太太高兴,她常常用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舒服,但是有时候是透露出来不太真诚的一面……这个香辣呢,有时候让人听得很舒服,麻酥酥的,就进一步演变为麻辣,能够对人起了一种麻痹的作用。比如说,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贾母就是常常被她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

      而这个当中受害受麻痹最厉害是谁呢?是尤二姐。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以致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她就是听了王熙凤的一通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是很同情她,因为她自己不能生育等等。结果尤二姐一想,你这个正室,自己本身是侧室,是妾,这么真诚地来请我入府,我能不去吗?那一番话,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真,王熙凤讲的时候非常真诚打动人。因此,尤二姐在这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就出不来了,就处处受制,最后是被迫自尽。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王熙凤说的香辣——说的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让尤二姐上了当,麻痹了一 这个香辣就变成了毒辣。

      泼辣最大的代表作,就是协理宁国府。这个地方看得出来,王熙凤确是才干过人,女中豪杰,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分的。

      泼辣下面,就是酸辣,酸辣在好几件事情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回目里面就有,照理讲贾琏,不论是跟鲍二家的还是跟尤二姐等等有不轨,应该说王熙凤她本来都处于一个被损害的地位,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外遇嘛,因此她的酸辣本来就有值得同情可取的一面。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王熙凤做得太过分了,她是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是想尽各种办法,这个酸辣就发展成为了毒辣。

      总的说来,王熙凤为什么成为整部《红楼梦》当中一个特别突出的艺术形象,为大家所喜爱、琢磨,而且还很难琢磨透,很难说透她,就是因为这个形象本身是非常复杂的、是多侧面的、是立体的。

生活原型大概是江宇制造曹家的管家奶奶”(朱淡文)

      王熙凤形象是有生活原型的。她的原型,畸笏和脂硯都很熱悉。

      王熙凤的生活原型既カ脂砚、畸笏等曹家人所熟知,我们可以推断她大概是江宇制造曹家的管家奶奶。第十六回她向赵嬷嬷等谈及自己爷爷曾接驾并接待外国貢使,而她呼之为“爷爷"的生活原型乃是李煦之父李士禎,以此推測,很有可能是李士桢的孙女。李士禎有六个儿子,康熙三十四年他去世时已有孙男十五人,孙女除两人已出嫁外,余皆未字(见杜臻《广末巡托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公士槓墓志銘》)。王熙凤的原型即可能是其中之一,后来嫁给了曹寅的子侄辈。

还有一说

“王熙凤指宛平相国王熙”(钱静方)

楼一梦乃影清初大事者……王熙凤指宛平相国王熙——康熙大朝汉大臣有权者。熙为第一。书中明言熙凤为男子也。 此说旁证曲到,似亦可通,不可谓非读书得间。

王熙凤的“影子”(解盒居士)

王氏名熙凤者,熙者希也,希王凤也。汉家天下坏于王凤,贾府之事坏于熙风。婢名平儿、丰儿者,即屏风之谓,赖以蔽内外而恣其妄为也。书中谓夏金桂可步王熙凤后尘,然则金桂之淫秽亦效照风所为矣,不过有虚写实写之别耳。智能亦是黑凤小影,智而且能非熙凤谁属?晴雯既为绛珠影子,则晴雯表兄吴贵之妻,其为绛珠表嫂王熙凤影子无疑矣。

“多笑的凤姐" (王朝闻)

      作者对于多笑的凤姐,在写法上很注意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笔墨也很洗练。常常只用“忙笑道”、“冷笑道”、“假笑道”或“笑道”的简笔,,有时连“笑”字也省略了。读者却能够从她和什么人说什么话,感到她是在笑着说的。

凤姐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两层婆婆面前,当然总是满脸堆笑;在姑嫂姐妹当中,惯常是有说有笑;和贾琏闺房相处,更会有各种各样的笑。这些且不说他。现在要说的,是凤姐还有另外一种笑,可怕的笑。

      我们第一次看到她这种笑,是在宁国府会芳园中。贾瑞路遇凤姐,居心不良,开口便挑逗。她这两次“假意含笑",是一种“火力侦察";侦察既明,便下了“叫他死在我手里”的杀心。

      贾瑞果然接二连三地来找凤姐,几次不遇,还不死心。这天找着了……其中写明“凤姐笑道"有四次。这四次笑,都是诱敌深入的武器...姐前后用了六次假笑,实现了“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的计划。

      我们再一次看到这种可怕的笑,是由于凤姐克扣赵姨娘的丫头的月例,赵姨娘在王夫人面前抱怨, 王夫人向凤姐查问,凤姐花言巧语地报了一大堆。

        爱笑,是凤姐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但她的笑本身千变万化。在“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这回书里,凤姐一再发笑,其中有上当受骗还以为自己精明而得意的笑。凤姐的笑本身也是有个性(特殊性)的,她有时是真在开心的笑,有时是带着杀机的笑,有时在笑她自己,有时那笑也是不高兴的表现——伴随着她所处情势的不断变化,她的情绪状态也不断变化。 

单说表现某种情绪的笑,这一次和另一次相比较,没有雷同的感觉。她说笑话时的笑,也有先笑后说,或先说后笑等不同的变化。为什么风姐这一人物使读者感到形象生动和丰富?她的笑以及她的心理变化的特殊点,也是原因之一吧!倘若凤姐的笑是千篇一律的,她那爱笑的性格的多面和多变的具体性就不可想象。不论是她那区别于别人的个性,还是她的性格本身的共性中的个性,常常是通过她那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各别的笑的神情所表现出来的。

此凤非惯常之凤也(赖振寅)

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初看此图,顿觉寒气袭人,透心彻骨。一只雌凤,凌驾于冰山之上,鄙睨众生,威仪四方。

“凤"乃“仁鸟”,“德茂”而“道光,既仁且义,既礼且信;以仁义博爱为根。

“凤”暗示风姐的男性气质(马旭)

凤姐又称“凤哥儿”,从小假充男儿教养,秉性刚强执家政之后,杀伐决断更胜于一般男子。“凤”本为雄性鸟,古代有“凤求凰”,《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有《凤求鸾》故事,都是以“风"喻男儿。女先儿说的这段故事中的公子偏偏也叫“王熙凤”。这种设计并非无意巧合,而是暗示风姐的男性气质。因此“雌凤"的含义应为:男性化的美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