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随笔:不良行为的背后

文/程云

      行为很有趣,如果不进行思考,当然是无趣的。就拿不良行为的产生来说,谁又认真思考过,一切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或者他做出这个不良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解读背后的成因,那么简单的折法有用吗?简单的责罚能长久吗?你是否听说过“报复循环”这个恐怖的词。一次简单的责罚之后,这一错误的教育行为,导致往后接二连三的不良行为产生,只是为了报复。

        当一个孩子缺乏知识,缺乏技能,所做出的与之发展失调的事件,称之为不良行为。往往很多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淘气,对世界的好奇,而做出了非此年龄阶段该发生的事情。看似复杂多样千变万化,其实孩子只是为了弥补生活中的不足罢了。人性天生便会为了得到自由而争夺,只是孩子在这一场争夺战中缺乏理性思考罢了,缺乏必要的道德支持罢了,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同罢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简单的“暂停”,用自己强制力手段,制止一个行为,最终效果依然是微乎其微。

        有的不良行为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有的不良行为是为了寻求权力,有的不良行为是报复,有的不良行为是自暴自弃。比如当孩子寻求过度关注时,家长通常是心烦,愤怒,着急,愧疚。当孩子为了寻求权利,家长感知到的是被激怒,受到威胁。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报复,家长会特别的失望。如果一个孩子自暴自弃,那么家长通常会绝望,无能为力。当我们弄清楚处于不同情境时,孩子的信念是什么?对症下药,那么就很容易解决这一些疑难杂症。我们要坚信一个点,处理好每一种错误,可以转化为有效的鼓励方式。

        有人不仅仅会想,这做起来多么的困难啊。其实找到了线索一点都不困难,一从家长的反应找线索也可以从孩子的反应找线索。找到线索是解答行为的密码。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尼尔森所说“对某个行为问题从来不会只有一种解决办法”。所以我们必定坚定信心,感悟感知每一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为产生的最大因素就是动机。所以找到动机也就找到了行为的根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随笔:不良行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