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间通信

目录

一、认识进程间通信

1.1 概念

1.2 通信目的

1.3 通信本质

1.4 通信分类

二、管道

2.1 管道概念

2.2 匿名管道

2.2.1 匿名管道原理

2.2.2 pipe、pipe2函数

2.2.3 匿名管道使用理解

2.3 命名管道

2.3.1 命名管道的原理

2.3.2 创建命名管道

2.3.3 命名管道的打开规则

2.3.4 利用命名管道实现serve&&client通信

 2.4 管道特点

2.5 管道读写规则

2.6 管道大小

三、System V IPC

3.1 共享内存

3.1.1 共享内存原理

3.1.2 "描述"共享内存

 3.1.3 查看共享内存信息

3.1.4 共享内存的创建

3.1.5 共享内存的释放

3.1.6 共享内存的关联

3.1.7 共享内存的去关联

3.1.8 利用共享内存实现serve&&client通信

3.1.9 共享内存与管道对比

3.2 消息队列

3.3 信号量


一、认识进程间通信

1.1 概念

进程间通信简称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就是在不同进程之间传播或交换信息

1.2 通信目的

  • 数据传输: 一个进程需要将它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进程
  • 资源共享: 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样的资源
  • 通知事件: 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或一组进程发送消息,通知其发生了某种事件,比如进程终止时需要通知其父进程
  • 进程控制: 有些进程希望完全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如Debug进程),此时控制进程希望能够拦截另一个进程的所有陷入和异常,并能够及时知道它的状态改变

1.3 通信本质

进程间通信的本质: 让不同的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

由于进程具有独立性,所以各个进程若想进进行通信一定要借助第三方资源。若可以对第三方资源进行写入或读取数据,就可以实现进程间通信。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张图片

因此,进程间通信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内存,文件内核缓冲区等)。 由于这份资源可以由操作系统中的不同模块提供,因此出现了不同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1.4 通信分类

管道

  • 匿名管道
  • 命名管道

System V IPC

  • System V 消息队列
  • System V 共享内存
  • System V 信号量

POSIX IPC(这部分会在后面的文章进行讲解)

  • 消息队列
  • 共享内存
  • 信号量
  • 互斥量
  • 条件变量
  • 读写锁

二、管道

2.1 管道概念

管道是Unix中最古老的进程间通信形式,从一个进程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数据流被称为一个"管道"

who 和 wc命令运行起来是两个进程,who进程将数据(运行结果)写入"管道”中,wc进程再从"管道"中读取数据,至此便完成了数据的传输,进而可以完成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处理。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2张图片

注意:who命令用于查看当前服务器的登录用户(一行显示一个用户),wc -l用于统计行数

在使用命令的时候并不会生成命名管道文件,且who和wc进程都是通过bash进程的子进程程序替换得到的,因此命令行上的管道实际上是匿名管道。

2.2 匿名管道

2.2.1 匿名管道原理

匿名管道用于进程间通信,且仅限于本地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其原理就是:让父子进程先看到同一份被打开的文件资源,然后父子进程就可以对该文件进行写入或是读取操作,进而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3张图片

父子进程看到的同一份文件资源由操作系统进行维护,所以当父子进程对该文件进行写入操作时,该文件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并不会进行写时拷贝。
管道虽然用的是文件的方案,但操作系统不会把进程进行通信的数据刷新到磁盘当中,因为这样做有磁盘IO参与会降低效率。这种文件是一种内存级文件,并不会在磁盘中存在。 

2.2.2 pipe、pipe2函数

  • 可以使用pipe函数创建匿名管道
int pipe(int pipefd[2]);

 pipe函数参数是一个输出型参数,数组pipefd由两个分别指向管道读端和写端的文件描述符组成

返回值:调用成功时返回0,调用失败时返回-1

  • pipe2函数与pipe函数类似,也是用于创建匿名管道
int pipe2(int pipefd[2], int flags);

pipe2函数的第二个参数用于设置选项。

1、当没有数据可读时:

  • O_NONBLOCK disable:read调用阻塞,即进程暂停执行,一直等到有数据来为止
  • O_NONBLOCK enable:read调用返回-1,errno值为EAGAIN

2、当管道满的时候:

  • O_NONBLOCK disable:write调用阻塞,直到有进程将数据读取
  • O_NONBLOCK enable:write调用返回-1,errno值为EAGAIN

2.2.3 匿名管道使用理解

若想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需将pipe()和fork()搭配使用

  • 父进程调用pipe()创建管道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4张图片

  • 父进程创建子进程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5张图片

  • 父进程关闭写(读)端,子进程关闭读(写)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6张图片

操作案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2] = { 0 };
    if (pipe(fd) < 0) { 
        perror("pipe");
        return 1;
    }

    pid_t id = fork();
    if (id == 0){
        close(fd[0]);
        const char* msg = "hello father, I am child...";
        int count = 10;
        while (count--){
            write(fd[1], msg, strlen(msg));
            sleep(1);
        }
        close(fd[1]);
        exit(0);
    }
    else if(id > 0) {
        close(fd[1]);
        char buff[64] = {'\0'};
        while (1){
            ssize_t s = read(fd[0], buff, sizeof(buff));
            if (s > 0){
                buff[s] = '\0';
                printf("child send to father:%s\n", buff);
            }
            else if (s == 0){
                printf("read file end\n");
                break;
            }
            else{
                printf("read error\n");
                break;
            }
        }
        close(fd[0]);
        waitpid(id, NULL, 0);
    }

    return 0;
}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7张图片

2.3 命名管道

2.3.1 命名管道的原理

匿名管道只能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的通信,若要实现两个毫不相关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命名管道。命名管道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两个进程通过文件名打开同一个管道文件,此时这两个进程也就看到了同一份资源,进而可以进行通信。

注意:

  • 普通文件可以做到通信,但无法解决一些安全问题,并会发生落盘导致效率极低
  • 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一样,都是内存文件,只不过命名管道在磁盘有一个简单的映像,但这个映像的大小永远为0,因为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都不会将通信数据刷新到磁盘当中

2.3.2 创建命名管道

使用命令创建命名管道

可以使用 mkfifo 命令创建一个命名管道

[bjy@VM-8-2-centos fifo_test]$ mkfifo fifo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8张图片

在程序中使用mkfifo函数创建命名管道

int mkfifo(const char *pathname, mode_t mode);

pathname:

  • 若pathname以路径的方式给出,则将命名管道文件创建在pathname路径下
  • 若pathname以文件名的方式给出,则将命名管道文件默认创建在当前路径下

mode:

表示创建命名管道文件的默认权限,受umask(0002)影响。实际创建出来文件的权限为:mode&(~umask)

返回值:

  • 命名管道创建成功,返回0
  • 命名管道创建失败,返回-1

创建案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ILE_NAME "myfifo"

int main()
{
	umask(0); //将文件默认掩码设置为0
	if (mkfifo(FILE_NAME, 0666) < 0) {
		perror("mkfifo");
		return 1;
	}
	//... ...
	return 0;
}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9张图片

2.3.3 命名管道的打开规则

1、若当前打开操作是为读而打开FIFO时

O_NONBLOCK disable:阻塞直到有相应进程为写而打开该FIFO。
O_NONBLOCK enable:立刻返回成功

2、若当前打开操作是为写而打开FIFO时。

O_NONBLOCK disable:阻塞直到有相应进程为读而打开该FIFO。
O_NONBLOCK enable:立刻返回失败,错误码为ENXIO

2.3.4 利用命名管道实现serve&&client通信

实现通信前先使得服务端运行起来,创建命名管道并打开,然后服务端会发生阻塞直到客户端打开命名管道。

//my_server.cc
#include "com.h"

int main()
{
	umask(0);
	if (mkfifo(FILE_NAME, 0666) < 0) {
		perror("mkfifo");
		return 1;
	}

	int fd = open(FILE_NAME, O_RDONLY); //以读的方式打开命名管道文件
	if (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char msg[128] = {0};
	while (1){
		memset(msg,'\0',128);
		ssize_t s = read(fd, msg, sizeof(msg)-1);
		if (s > 0) {
			printf("client: %s", msg);
		}
		else if (s == 0) {
			printf("client quit!\n");
			break;
		}
		else {
			printf("read error!\n");
			break;
		}
	}
	close(fd);
    unlink(FILE_NAME);
	return 0;
}

客户端运行起来后先打开命名管道,一直向管道中写入数据即可

//my_client.cc
#include "com.h"

int main()
{
	int fd = open(FILE_NAME, O_WRONLY); //以写的方式打开命名管道文件
	if (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char msg[128];
	while (1){
        memset(msg,'\0',sizeof(msg));
		printf("Please Enter :>");
        fflush(stdout);//printf字符串中没有'\n'
		ssize_t s = read(0, msg, sizeof(msg)-1);//从标准输出流文件中读取
		if (s > 0) {
			write(fd, msg, strlen(msg));
		}
	}
	close(fd);
	return 0;
}

客户端和服务端包含同一个头文件,该头文件当中提供命名管道文件的文件名,客户端和服务端即可通过这个文件名,打开同一个命名管道文件进行通信 

#pragma onc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ILE_NAME "myfifo" //让客户端和服务端使用同一个命名管道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0张图片

 2.4 管道特点

1、管道内部自带同步与互斥机制

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管道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进程对其进行写入或是读取操作,因此管道也就是一种临界资源。

临界资源是需要被保护的,若不对管道这种临界资源进行任何保护机制,那么就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多个进程对同一管道进行操作的情况,进而导致同时读写、交叉读写以及读取到的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内核会对管道操作进行同步与互斥:

  • 同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协同步调,按预定的先后次序运行。比如,A任务的运行依赖于B任务产生的数据
  • 互斥: 一个公共资源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多个进程不能同时使用公共资源

实际上,同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互斥。对于管道的场景来说,互斥就是两个进程不可以同时对管道进行操作,它们会相互排斥,必须等一个进程操作完毕,另一个才能操作,而同步也是指两个进程不能同时对管道进行操作,但这两个进程必须要按照某种次序来对管道进行操作。即互斥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但互斥并不限制任务的运行顺序,而同步的任务之间则有明确的顺序关系。

2、管道的生命周期随进程

管道本质上是通过文件进行通信,那么当所有打开该文件的进程都退出后,该文件也就会被释放掉,所以说管道的生命周期随进程。

3、管道提供流式服务

对于进程A写入管道当中的数据,进程B每次从管道读取的数据的多少是任意的,这种被称为流式服务,与之相对应的是数据报服务:

  • 流式服务: 数据没有明确的分割,不分一定的报文段。
  • 数据报服务: 数据有明确的分割,拿数据按报文段拿。

4、管道是半双工通信的

  • 单工通信(Simplex Communication):单工模式的数据传输是单向的。通信双方中,一方固定为发送端,另一方固定为接收端。
  • 半双工通信(Half Duplex):半双工数据传输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不能同时传输。
  • 全双工通信(Full Duplex):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它的能力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全双工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

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信时,通常会建立起两个管道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1张图片

2.5 管道读写规则

  1. 写端进程不写,读端进程一直读,那么会因为管道中没有数据可读,对应的读端进程会被挂起,直到管道里面有数据后,读端进程才会被唤醒。
  2. 读端进程不读,写端进程一直写,那么当管道被写满后,对应的写端进程会被挂起,直到管道当中的数据被读端进程读取后,写端进程才会被唤醒。
  3. 写端进程将数据写完后将写端关闭,那么读端进程将管道当中的数据读完后,就会继续执行该进程之后的代码逻辑,而不会被挂起。
  4. 读端进程将读端关闭,而写端进程还在一直向管道写入数据,则操作系统可能产生SIGPIPE信号将写端进程杀死。
  5. 当要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保证写入的原子性
  6. 当要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不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

管道自带同步与互斥机制,读端进程和写端进程存在一个步调协调的过程,不会发生管道中没有数据但读端还在读取,或管道已经满了但写端还在写入的情况。读端进程读取数据的条件是管道里面有数据,写端进程写入数据的条件是管道当中还有空间,若是条件不满足,则相应的进程就会被挂起,直到条件满足后才会被再次唤醒。

读端进程已经将管道当中的所有数据都读取出来了,而且此后也不会有写端再进行写入了,那么此时读端进程也就可以执行该进程的其他逻辑了,而不会被挂起。

管道中的数据已经没有进程读取了,那么写端进程的写入将没有意义,因此操作系统直接将写端进程杀掉。进程代码都还没跑完就被终止,属于异常退出,那么进程必然是收到了某种信号。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2] = {0};
    if (pipe(fd) < 0) {
        perror("pipe");
        return 1;
    }

    pid_t id = fork();
    if (id == 0) { // child
        close(fd[0]);
        const char *msg = "hello father, I am child...";
        for (int i = 0; i < 10; ++i) {
            write(fd[1], msg, strlen(msg));
            sleep(1);
        }
        close(fd[1]);
        exit(0);
    }
    else if (id > 0) { // father
        close(fd[1]);
        close(fd[0]); //父进程直接关闭读端(导致子进程被操作系统杀死)
        int status = 0;
        waitpid(id, &status, 0);
        printf("child get signal:%d\n", WTERMSIG(status));
    }

    return 0;
}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2张图片

2.6 管道大小

通过下面的代码来测试本机器上的管道大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2] = { 0 };
	if (pipe2(fd , O_NONBLOCK) < 0) {
		perror("pipe");
		return 1;
	}

	pid_t id = fork();
	if (id == 0) { //child 
		close(fd[0]); //子进程关闭读端
		char c = 'a';
		int count = 0;
		while (true) {
            int num = write(fd[1], &c, 1);
            if(num == -1) break;
			count++;
		}
        printf("%d\n", count); //打印当前写入的字节数
		close(fd[1]);
		exit(0);
	}
    else if(id > 0) {//father
        close(fd[1]);
	    waitpid(id, NULL, 0);
	    close(fd[0]);
    }
    else {
        perror("fork");
        exit(0);
    }

	return 0;
}

使用ulimit -a命令也可以查看管道大小,但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三、System V IPC

3.1 共享内存

3.1.1 共享内存原理

共享内存让不同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的方式是:在物理内存中申请一块内存空间,然后将这块内存空间分别与各个进程各自的页表之间进行联系,再在虚拟地址空间当中开辟空间并将虚拟地址填充到各自页表的对应位置,使得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至此进程便看到同一份物理内存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3张图片

3.1.2 "描述"共享内存

在系统当中可能会有大量的进程在进行通信,因此系统当中就可能存在大量的共享内存,那么操作系统必然要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共享内存除了在内存当中真正开辟空间之外,为了维护管理共享内存,系统一定要"描述"共享内存

struct sh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 operation perms */
	int         shm_segsz;  /* size of segment (bytes) */
	__kernel_time_t     shm_atime;  /* last attach time */
	__kernel_time_t     shm_dtime;  /* last detach time */
	__kernel_time_t     shm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cpid;   /* pid of creator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lpid;   /* pid of last operator */
	unsigned short      shm_nattch; /* no. of current attaches */
	unsigned short      shm_unused; /* compatibility */
	void            *shm_unused2;   /* ditto - used by DIPC */
	void            *shm_unused3;   /* unused */
};

当申请一块共享内存后,为了要让实现通信的进程能够看到同一个共享内存,因此每个共享内存被申请时都有一个key值,这个key值用于标识系统中共享内存的唯一性。
可以看到上面"描述"共享内存的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是shm_perm,shm_perm是一个ipc_perm类型的结构体变量,每个共享内存的key值存储在shm_perm这个结构体变量当中。

struct ipc_perm{
	__kernel_key_t  key;
	__kernel_uid_t  uid;
	__kernel_gid_t  gid;
	__kernel_uid_t  cuid;
	__kernel_gid_t  cgid;
	__kernel_mode_t mode;
	unsigned short  seq;
};

注意:shmid_dsipc_perm结构体分别在/usr/include/linux/shm.h和/usr/include/linux/ipc.h中定义

 3.1.3 查看共享内存信息

使用ipcs命令可以查看共享内存的信息。但是该命令会默认列出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以及信号量相关的信息,若只想查看某一个的相关信息,可以选择携带选项

  • -q:列出消息队列相关信息
  • -m:列出共享内存相关信息
  • -s:列出信号量相关信息

ipcs命令列出的每列信息的含义如下: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4张图片

注意: key是内核层面上保证共享内存唯一性的方式;shmid是在用户层上保证共享内存的唯一性

3.1.4 共享内存的创建

使用shmget()函数进行共享内存的创建

int shmget(key_t key, size_t size, int shmflg);

返回值: 

  • shmget调用成功,返回一个有效的共享内存标识符(用户层标识符)
  • shmget调用失败,返回-1

参数:

  • 参数key,表示待创建共享内存在系统当中的唯一标识(需要自行生成)
  • 参数size,表示待创建共享内存的大小
  • 参数shmflg,表示创建共享内存的方式,可添加共享内存权限(按位或)

注意: 具有标定某种资源能力的东西被称作句柄(譬如FILE即文件句柄),而shmget函数的返回值实际上就是共享内存的句柄,其可以在用户层标识共享内存。当共享内存被创建后,在后续使用共享内存的相关接口时,都需要通过这个句柄对指定共享内存进行操作

使用ftok函数获取参数key

key_t ftok(const char *pathname, int proj_id);

ftok函数的作用就是,将一个已存在的路径名pathname和一个整数标识符proj_id转换成一个key值,称为IPC键值,在使用shmget函数获取共享内存时,这个key值会被填充进维护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当中

注意:

  1. 使用ftok函数生成key值可能会产生冲突,此时可以对传入ftok函数的参数进行修改
  2. 需要进行通信的各个进程,在使用ftok函数获取key值时,都需要采用同样的路径名和和整数标识符,进而生成同一种key值,然后才能找到同一个共享资源
  3. pathname所指定的文件必须存在且可存取(有权限)

参数shmflg

选项(组合) 作用
IPC_CREAT 若不存在键值与key相等的共享内存,则新建一个共享内存并返回该共享内存的句柄;若存在这样的共享内存,则直接返回该共享内存的句柄
IPC_CREAT | IPC_EXCL 若内核中不存在键值与key相等的共享内存,则新建一个共享内存并返回该共享内存的句柄;若存在这样的共享内存,则出错返回
IPC_EXCL 单独使用无任何作用
  • 使用组合IPC_CREAT,一定会获得一个共享内存的句柄,但无法确认该共享内存是否是新建的共享内存
  • 使用组合IPC_CREAT | IPC_EXCL,只有shmget函数调用成功时才会获得共享内存的句柄,并且该共享内存一定是新建的共享内存

3.1.5 共享内存的释放

当进程运行完毕后申请的共享内存依旧存在,并没有被操作系统释放,因为共享内存的生命周期是随内核的。若进程不主动删除创建的共享内存,那么共享内存就会一直存在,直到关机重启(system V IPC都是如此)。

用命令释放共享内存资源

使用ipcrm -m shmid命令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5张图片

使用程序接口释放共享内存资源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 参数shmid,表示所控制共享内存的用户级标识符
  • 参数cmd,表示具体的控制动作
  • 第参数buf,用于获取或设置所控制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

参数cmd: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6张图片

返回值:

  • shmctl调用成功,返回0
  • shmctl调用失败,返回-1

3.1.6 共享内存的关联

建立共享内存与进程地址空间的映射关系时需要使用shmat函数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 参数shmid,表示待关联共享内存的用户级标识符
  • 参数shmaddr,指定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的某一地址,通常设置为NULL,表示让内核自行决定合适的地址位置
  • 参数shmflg,表示关联共享内存时设置的某些属性

参数shmflg: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7张图片

返回值:

  • shmat调用成功,返回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中的起始地址
  • shmat调用失败,返回(void*)-1

3.1.7 共享内存的去关联

取消共享内存与进程地址空间之间的关联需使用shmdt()函数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shmaddr参数:

  • 待去关联共享内存的起始地址,即调用shmat函数时得到的起始地址

返回值:

  • shmdt调用成功,返回0
  • shmdt调用失败,返回-1

3.1.8 利用共享内存实现serve&&client通信

服务端创建一个新的共享内存并建立连接

//my_server.cxx
#include "com.h"

int main()
{
	key_t key = ftok(PATHNAME, PROJ_ID); //获取key值
	if (key < 0) {
		perror("ftok");
		return 1;
	}

	int shm = shmget(key, SIZE,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创建新的共享内存
	if (shm < 0) {
		perror("shmget");
		return 2;
	}

	char* mem = (char*)shmat(shm, NULL, 0); //关联共享内存

    //服务端不断读取共享内存当中的数据并输出
    while (1) {
	    printf("client# %s\n", mem);
	    sleep(1);
    }

	shmdt(mem); //共享内存去关联

	shmctl(shm, IPC_RMID, NULL); //释放共享内存
	return 0;
}

 客户端连接的是已创建好的共享内存,并往其中不断写入数据

//my_client.cxx
#include "com.h"

int main()
{
	key_t key = ftok(PATHNAME, PROJ_ID); //获取与server进程相同的key值
	if (key < 0) {
		perror("ftok");
		return 1;
	}
	int shm = shmget(key, SIZE, IPC_CREAT); //获取server进程创建的共享内存的用户层id
	if (shm < 0) {
		perror("shmget");
		return 2;
	}

	char* mem = (char*)shmat(shm, NULL, 0); //关联共享内存

    //客户端向共享内存写入数据
    int i = 0;
    while (1) {
	    mem[i++] = 'A' + i;
	    mem[i] = '\0';
	    sleep(1);
    }

	shmdt(mem); //共享内存去关联
	return 0;
}

服务端和客户端代码中都包含该头文件,确保生成的key、路径、连接的共享内存相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ATHNAME "/home/bjy/BaoLinux/code/signal_com/shm/shm_2" //路径名
#define PROJ_ID 0x6666 //整数标识符
#define SIZE 4096 //共享内存的大小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8张图片

3.1.9 共享内存与管道对比

共享内存创建好后就不需要调用系统接口进行通信了,而管道创建好后仍需要read、write等系统接口进行通信。共享内存是所有进程间通信方式中最快的一种通信方式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19张图片

使用管道通信的方式,将文件中的数据从一个进程传输到另一个进程需要进行四次拷贝操作:

  1. 服务端将信息从输入文件复制到服务端的临时缓冲区中
  2. 将服务端临时缓冲区的信息复制到管道中
  3. 客户端将信息从管道复制到客户端的缓冲区中
  4. 将客户端临时缓冲区的信息复制到输出文件中

Linux进程间通信_第20张图片

使用共享内存进行通信,将文件中的数据从一个进程传输到另一个进程只需要进行两次拷贝操作:

  1. 从输入文件到共享内存
  2. 从共享内存到输出文件

共享内存同样也存在问题,其并没有提供任何的保护机制,类似于同步与互斥

3.2 消息队列

该技术已面临淘汰,等博主有时间会进行更新

3.3 信号量

后续博主有时间会进行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系统,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