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书摘笔记

纯粹理性批判

第一版序

1.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性,而立法凭借其权威,想要逃脱批判。但这样一来,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的怀疑,并无法要求别人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会把这种敬重给予那些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p2

2.主要问题仍然是:知性和理性脱离一切经验能够认识什么、认识多少?而不是:思维的能力自身是如何可能的?p4

3.有些书,如果它并不想说得如此明晰的话,它就会更加明晰得多。p5

导言

1.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知识的区别

1.所以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于经验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p1

2.我们在下面把先天的知识理解为并非不依赖于这个那个经验、而是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经验所发生的知识。p2

3.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p2

2.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遍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1.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经验是不完整的表象)p2

2.经验永远也不给自己的判断以真正的或严格的普遍性。p2

3.如果在严格的普遍性上、亦不能容许有任何例外地来设想一个判断,那么它就不是由经验中引出来的,而是完全先天有效的。p2

4.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就是一种先天知识的可靠标志,而两者也是不可分割地相互从属的。p2

5.如果你从任何一个有形的或无形的对象的经验性概念中把经验告诉你的一切属性都去掉,你却不可能取消你借以把它思考为实体或依赖于一个实体的那种属性。p3

3.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1.知性究竟如何能够达到所有这些先天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可以具有怎样的范围、有效性和价值。p5

4.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1.要么是谓词B属于主词A是(隐蔽地)包含在A这个概念中的东西;要么是B完全外在于概念A,虽然它与概念A有连结。在前一种情况下我把这判断叫作分析的,在第二种情况下则称为综合的。p6

2.自我总结:物体具有广延性—分析判断(说明判断)

物体具有重量—综合判断(扩展判断)

6.存粹理性的总课题

1.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2.按照他(休谟)的推论,一切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的东西,结果都只是妄想,即自以为对其实不过是从经验中借来的东西通过习惯留给我们必然性幻相的东西有理性的洞见。p11

3.形而上学即使不是现实地作为科学,但却是现实地作为自然倾向而存在(metaphysica naturalis)。p12

4.必须使理性能够确定地判断它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它的对象,也就是要么对它所问的对象加以裁决,要么对于理性在形而上学方面的能力和无能有所判断,因而要么对我们的纯粹理性满怀信仰地加以拓展,要么对它作出确定的和可靠的限制。p13

7.在纯粹理性批判名下的一门特殊科学的理念和划分。

1.纯粹理性批判是完备的先验—哲学的理念,但还不是这门科学本身;因为它在分析中只进行到对先天综合知识的完备评判所要求的那个地步。p16

2.先验—哲学是一种仅仅思辨性的纯粹理性的人生智慧。因为一切实践的东西,就其包含动机而言,都与属于经验知识来源的情感相关。p16

3.人类知识有两大主干,它们也许来自某种共同的、但不为我们所知的根基,这就是感性和知性,通过前者,对象被给予我们,而通过后者,对象则被我们思维。p16

4.先验的感性学说将必然属于要素科学的第一部分,因为人类知识的对象唯一在其之下才被给予的那些条件是先行于这些对象在其之下被思维的那些条件的。p17

一、先验要素轮

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1.

1.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p21

2.借助感性,对象被给予我们,且只有感性才给我们提供出直观;但这些直观通过知性而被思维,而从知性产生出概念。p21

3.当我们被一个对象所刺激时,它在表象能力上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感觉。那种经过感觉与对象相关的直观就叫作经验性的直观。一个经验性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对象叫作现象。p21。

4.虽然一切现象的质料只是后天被给予的,但其形式却必须是全部在内心中先天地为这些现象准备好的,因此可以将它与一切感觉分离开来加以考察。p21

5.假如我从一个物体的表象里把知性所想到的东西如实体、力、可分性等等都除开,同时又把属于感觉的东西如不可入性、硬度、颜色等等也除开,那么我从这个经验性的直观中还余留下某种东西,即广延和形状。p21

第一节 空间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1.空间不是从什么外部经验中抽引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p23

2.空间是一个作为一切直观之基础的必然的先天表象。p23

3.空间绝不是关于一个事物的关系的推论的概念,或如人们所说,普遍的概念,而是一个纯直观。p24

4.空间被表象为一个无限的给予的量。p24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1.我所谓的先验的缠明,就是将一个概念解释为一条原则,从这条原则能够看出其他先天综合知识的可能性。为了这一目的,就要求:1)这一类知识确实是从这个给定的概念推导出来的,2)这些知识只有以这个概念的给定的解释方式为前提才是可能的。p24

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

1.空间所表象的决不是某些自在之物的属性,或是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的属性,也就是说,决不会是依附于对象本身的那些属性的规定性。p25

2.空间无非只是外感官的一切现象的形式,亦即唯一使我们的外直观成为可能的主观感性条件。p25

3.我们不能使感性的这一特殊条件成为事物的条件,而只能使之成为事物的现象的条件。p26

4.一种酒的味道好并不属于这酒的客观规定,因而不属于哪怕作为现象看的一个客体的客观规定,而是属于在品尝酒的主体那里感官的特殊性状。p27

5.颜色依附于对物体的直观却不是物体的性状,而仅仅是受到光的某种方式刺激的视觉的一些变状。相反,空间作为外部客体的条件,必然属于现象或直观本身。p27

第二节 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1.时间不是从什么经验中抽引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p27

2.时间是为一切直观奠定基础的一个必然的表象。p28

3.这些原理(时间和空间)作为使经验根本上成为可能的诸规则而起作用,并在经验之前教导我们,而不是通过经验教导我们。p28

4.时间不是什么推论性的、或如人们所说普遍性的概念,而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p28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1.只有在时间里,两个矛盾对立的规定才会在一个事物中被发现,即前后相继地被发现。

6.从这些概念得出的结论

1.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也不是附属于物的客观规定。p29

2.时间不过是内部感官的形式,即我们自己的直观活动和我们内部状态和形式。...相反,它(时间)规定着我们内部状态中诸表象的关系。p29

3.时间是所有一般现象的先天形式条件。p29

4.空间是一切外部直观的纯形式,它作为先天条件只是限制在外部现象。

5.(时间)

是内部现象(我们的灵魂)的直接条件,正因此也间接地是外部现象的条件。

6.时间只就现象而已才有客观有效性,因为现象是我们已经当作我们感官的对象的事物;但如果我们抽掉我们直观的感性,因而抽掉我们所持有的那种表象方式,而谈论一般的物,时间就不再是客观的了。p30

(时间需要在现象中显现出客观性)(时间不需要凭借物存在,而需要凭借现象显现)

7.因此时间只是我们(人类的)直观的一个主观条件(这直观永远是感性的,即限于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范围内),它超出主观就其自在来说则什么也不是。但同样,就一切现象而言,因而也对一切能在经验中向我们出现的事物而言,它又必然是客观的。p30

(在认识论上,时间是主观的;在现象界上,时间是客观的)

8.一切事物作为现象(感性直观对象)都在时间中,那么这条原理就具有地道的客观正确性和先天的普遍性了。p30

9.所以在这里就有时间的先验的观念性,据此,如果我们抽掉感性直观的主观条件,时间就什么也不是,时间(去掉它与我们直观的关系)既不能自存地(subsistierend)、也不能依存性地(inhärierend)算到自在对象的账上。p30

(康德非常强调主体:感性直观)

7.解说

1.因而它在内部经验中有主观实在性,因而我现实地有关于时间和我在时间中的诸规定的表象。p31

(接上)

2.因而时间并不能作为客体被看作现实的,而是作为我自己把自己表象为客体的方式而被看作现实的。p31

(主体将主体能力或作用等,映射到对象上,形成客体,被看作是现实的。客体得以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主体的映射。康德的意思在于,人类将自己的先天综合映射到对象上,从而将时间作为客体而现实地存在)

3.时间并不依赖于对象本身,而只依赖于直观这些对象的哪个主体。p31

4.现象任何时候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自在的客体来看(撇开直观到它的方式,但正因此它的性状总是悬拟着的),另方面是着眼于该对象的直观形式,这个形式必须不是在自在的对象本身中,而是在对象向之显现的主体中寻求,但仍要现实地和必然地归之于该对象的现象。p32

5.但在空间中,就其自身来看,是没有什么运动的东西的:因此运动的东西必定是某种仅仅通过经验在空间中发现的东西,因而是某种经验的素材。p33

6.变化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某种在时间中的东西。p33

8.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1.我们的一切直观无非是关于现象的表象。p33

2.自在的对象本身会是什么,这决不会通过对它们那唯一被给予了我们的现象的最明晰的知识而被我们知道。p34

3.主观性状规定着作为现象的客体形式。p34

4.凡是根本不会在自在的客体本身找到、但却能在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中找到,并与主体的表象不可分的东西,都是现象。p38

先验感性论的结论

1.“先天综合命题是如何可能的?”...这就是先天的纯直观,空间与空间。p40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

I.一般的逻辑

1.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内心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感受表象的能力(对印象的接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来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p41

2.概念没有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应的直观、或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p41

3.只有纯粹直观和纯粹概念才是先天可能的,经验性的直观和概念则只是后天可能的。p41

4.我们若是愿意把我们的内心在以某种方式受到刺激时感受表象的这种接受性叫做感性的话,那么反过来,那种自己产生表象的能力,或者说认识的自发性,就是知性。p41(直观是感性,思维是知性)

5.而逻辑又可以依两方面的意图来处理,要么是作为普遍的知性运用的逻辑,要么是作为特殊的知性运用的逻辑。p42

6.所有一种普遍而又纯粹的逻辑只与先天原则打交道,它是知性的法规,也是理性的法规,但只是就其运用的形式而言,而不管内容是什么(经验性的还是先验的)。

II.先验逻辑

1.普遍逻辑抽掉一切知识内容,即抽掉一切知识与客体的关系,只考察知识相互关系的逻辑形式即一般思维形式。p43

2.这种逻辑只包含对一个对象的纯思维的规则,它将排除一切具有经验性内容的知识。p43

3.它(普遍逻辑)只是研究可以为这些表象找到的知性形式。p43

4.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都必须称之为先验的,而是只有那种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只是先天地被运用或只是先天地才可能的,并且认识到何以是这样的先天知识,才必须称之为先验的(这就是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知识的先天运用)。

III.普遍逻辑划分为分析论与辨证论

1.普遍的逻辑若作为工具论来看待,任何时候都会是一种幻相的逻辑,就是说,都会是辩证的。p46

IV.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1.因为没有直观,我们的一切的知识就缺乏客体,那么它就还是完全空洞的。p47

2.所以先验逻辑的这一申述纯粹知性认识之诸要素、申述那些任何对象要能被思维都不可或缺的原则的部分,就是先验分析论,同时也是真理的逻辑。p47

3.所以先验逻辑的第二部分必须是对这种辩证幻相的一种批判,它称之为先验辩证论,并不是一种独断地激起这类幻相的技艺(一种在各色各样的形而上学戏法中不幸非常流行的技艺),而是作为对知性和理性在其超自然的运用方面的一种批判。p47

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

1.重要几点:1.这些概念应是纯粹概念,而不是经验性的概念。2.它们不是属于直观和感性,而是属于思维和知性。3.它们应是一些要素概念,而和那些派生出来的或由此复合出来的概念严格区别开。4.这个概念表应是完备的,并且这些概念应当完全涵盖纯粹知性的整个领域。p47

2.所以它(纯粹知性)是一种自为自持、自我满足、并且不能通过任何外加的附件而增多的统一体。p48

(佛家的“我”、“自性”)

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1.概念分析论是对知性能力本身的分解。p48

(读者自总)

第一章 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

1.因为这些概念必须从知性中作为绝对的统一体而纯粹地和未经混杂地产生出来,因而本身必定是依照一个概念或理念而相互关联的。p49

第一节 知性在逻辑上的一般运用

1.一切直观作为感性的东西都建立在刺激之上,但概念则建立在机能之上。而我所谓的机能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表象在一个共同表象之下加以整理的行动的统一性。(把不同表象放在统一表象下?)p49

2.一个概念永远也不和一个对象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和关于对象的某个另外的表象(不论这表象是直观还是本身已经是概念)发生关系。p49

3.所以判断就是一个对象的间接的知识,因而是对于对象的一个表象的表象。p49

第二节 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

9.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

划分:

1.判断的量: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2.判断的质: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

3.判断的关系:定言的、假言的、选言的。

4.判断的模态: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

第三节

10.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1.不过我们的思维的自发性要求的是先将这些杂多以某种方式贯通、采纳和结合起来,以便从中构成知识。这一行动我叫作综合。p54

2.但我所理解的综合在最广泛的含义上是指把各种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p54

3.把这种综合用概念来表达,这是应归之于知性的一种机能,知性借此才第一次使我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p55

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第一节

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

1.我把对概念能够先天地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所作的解释称之为这些概念的先验演绎,并把它与经验性的演绎区别开来,后者表明的是一个概念通过经验的反思而获得的方式,因此不涉及合法性,而是涉及使占有得以产生的事实。p62

2.对于这个世界,空间就是它的直观的纯形式。p63

3.思维的主观条件怎么会具有客观的有效性,亦即怎么会充当了一切对象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因为没有知性机能的现象照样能在直观中被给予。p64

4.结果应该不只是附加在原因上的,而是通过原因建立起来、并从中产生出来的。p65

14.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

1.综合的表象可以与其诸对象恰好同时发生、必然相互关联仿佛是相互碰在一起,这只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只有对象使表象成为可能,要么只有表象使对象成为可能。p65

2.先天概念的这个先验演绎遵循原则:它们必须被认作经验之可能性(不论是在其中遇到的直观之可能性还是思维之可能性)的先天条件。p66

16.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

1.就一个直观中被给予我的诸表象的杂多而言,我意识到同一的自己,因为我把这些表象全部称作为我的表象,它们构成一个直观。p71

17.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最高原则

1.所以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一切知识的一个客观条件,不仅是我自己为了认识一个客体而需要主观条件,而且任何直观为了对我成为客体都必须服从这一条件,因为以另外的方式,而没有这种综合,杂多就不会在一个意识中结合起来。p72

18.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

1.一个人把某个词的表象联结于某一件事,另一个人则把它联结于另外一件事;而在经验性的东西里的意识的统一性,就被给予的东西而言,不是必然普遍地有效的。p73

24.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

1.纯粹知性概念就只是些思维形式,通过它们还没有任何确定的对象被认识。p77

2.我们只是把我们自己的主体当作现象来认识,但却不是按照它自在地本身所是的东西来认识。p80

25.

1.我关于自己并不拥有我如何在的知识,而只拥有我如何对我自己显现的知识。p81

26.纯粹知性概念的普遍可能的经验运用的先验演绎

1.现在要说明的是,通过范畴先天地认识那些永远只能对我们的感官出现的对象、而且不是按照它们的直观形式、而是按照它们的联结法则来先天地认识它们的可能性,而是仿佛向自然颁布法则甚至于使自然成为可能的可能性。p82

2.根本来说,为了获悉这些特殊规律,就必须加上经验。p84

27.知性概念的这一演绎的结果

1.不通过范畴,我们就不能思维任何对象;不通过与那些概念相符合的直观,我们就不能认识任何被思维到的对象。p84

2.所以唯一地除了关于可能经验的对象的先天知识而外,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的先天知识。p84

3.它们是由我们的创造者这样安排的,使得它们的运用与经验所沿着运行的自然规律恰好符合(纯粹理性的一种预成论学说)。p85

第二卷 原理分析篇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1.每当把一个对象归摄到一个概念之下来时,对象的表象都必须和这概念是同质,就是说,这概念必须包含有归摄于其下的那个对象中所表象出来的东西。p106

2.因此,图型无非是按照规则的先天时间规定而已,这些规则是按照范畴的秩序而与一切可能对象上的时间序列、时间内容、时间秩序及最后,时间总和发生关系的。p110

第二章 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1.先天原理之所以叫作先天原理,不仅是因为它们包含其他判断的原理于自身,而且也因为它们本身不再以更高且更普遍的知识作为根据。p111

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1.矛盾律是一切分析性的知识的一条普遍的、完全充分的原则。p113(矛盾律可以对其他知识进行规定,但却不能进行自我规定)

2.即使是空间和时间,尽管这些概念摆脱一切经验性的东西而如此纯粹,尽管它们如此肯定地在内心中完全先天地被表现出来,但如果它们没有被指明在经验对象上的必然运用,它们就毕竟是没有客观效力、没有意义和所指的,的确,它们的表象只是一个永远与再生的想象力相关联的图型,这种再生的想象力唤起经验的诸对象,没有这些对象,空间和时间就不会有任何所指;一切概念的情况也是如此,没有两样。p115

3.经验的可能性就是赋予我们的一切先天知识以客观实在性的东西。p115

4. 一般经验可能性的诸条件同时就是经验对象之可能性的诸条件,因而它们在一个先天综合判断中拥有客观有效性—这时,先天综合判断就是可能的。p116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1. 所以只有这这些原理才提供出那包含有一般规则的条件和仿佛是这规则的指数的概念,经验则给出了从属于这规则之下的实例。p116

2.它们是从概念到直观,而不是从直观到概念。p117

1.直观的公理(经验性的直观现象)

其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

1.现象并不是自在之物本身。经验性的直观只有通过纯粹的直观(空间和时间)才可能。p120

2.知觉的预测

其原则是: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

1.我能够用来先天地认识和规定那属于经验性知识的东西的一切知识,我都可以称之为预测。

2. 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任何时候都有一个量,然而这个量并不在领会中被遇到,是因为它只是凭借一瞬间的感觉而不是通过许多感觉的相继综合而发生,因而不是从诸部分到整体地进行的;所以它虽然有一个量,但并非外延的量。p122

3.现象中的任何实在性都有内包的量,即有一个程度。p122

4.如果我们把这种实在性看作原因(不管是在现象中的感觉还是其他实在性的原因,如某种变化的原因),那么我们就把这种作为原因的实在性的程度称之为一个力率(Moment),例如重力的力率。p122

5. 量的这样一种属性,即据此它们身上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可能最小的部分(任何部分都不是单纯的),就叫作量的连续性。空间和时间都是 quanta coninua②,因为它们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能没有将之包括进两个边界(两个点或两个瞬间)之间就被给予出来,因而以至于只有当这个部分本身又是一个空间或一个时间时才被给予出来。p123

6. 但由于我们在这里除了一切可能经验的那此必须完全不包含有任何经验性东西的纯粹基本概念之外,手头并没有任何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东西,所以,不损害系统的统一性,我们就不能抢在以某些基本经验为基础的普遍自然科学之前而行动。p124

7.对于一切质(即现象的实在的东西),我们能够先天认识的东西却无过于其内包的量,即认识到它们有一个程度。一切其他的事都是留给经验来做的。p126

3.经验的类比

它们的原则是:经验只有通过对知觉作某种必然连结的表象才是可能的。

1.经验就是某种经验性的知识,即一种通过知觉来规定一个客体的知识。p127

A.第一类比

实体的持存性原理

实体在现象的一切变化中持存着,它的量在自然中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1.持存的东西是时间本身的经验性表象的基底,只有在这基底上一切时间规定才是可能的。p131

2. 因此,我们之所以能够给一个

现象赋子实体之名,只是因为我们预设了它在一切时间中的存有,这一点是就连通过持存性这个词也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的,因为这个词更多地针对着未来的时间。p132

3.变化是一种实存的方式,它紧跟着同一个对象的另一种实存方式之后。因此一切变化之物都是保留着的,只是它的状态变更了。p133

4.消失是以对一个现象不再存在于其中的时间的经验性表象为前提的。p134

B.第二类比

按照因果律的时间相继的原理

一切变化都按照因果连结的规律而发生

1. 所以真正说来我是在该时间里连结两个知

觉。现在,连结并不单纯是感官和直观的工作,而在此也是恩象力的综合能力的产物,想象力在时间关系上规定着内感官。p135

2.通过单纯的知觉,相互继起的诸现象之客观关系仍然还是未定的。p135

3.只要现象仅仅作为诸表象而同时就是意识的对象,那么它们就与想象力的综合中的领会即接受完全没有什么区别。p135

4. 因为我们毕竟只是在和我们的表象打交道;自在之物本身(不考虑它们用来刺激我们

的那些表象)会是怎样的,这完全越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之外。p136

5. 这样,在现象的相继中的因果关系原

理甚至是先于经验的一切对象(它们服从承继性这个条件)而起作用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经验的可能性根据。p141

6.在原因的原因性及其直接结果之间的时间可以是无限小…如果我把一个放在膨起的床垫上压出个小四凹陷的球看作原因,那么它与结果就是同时的。不过我毕竟通过二者的力学连结的时间关系而区分了这两者。 p142

7.动作已经意味着原因性的主体对结果的关系了。p143

8.这个时间中的进步规定一切,而本身自在地却不再被任何东西所规定。p145

c.第三类比

按照交互作用或协同性的法则同时并存的原理

一切实体就其能够在空间中被知觉为同时的而言,都存在于普遍的交互作用中。

1. 所以想象力在领会中的综合将只会把两个知觉中的一个指定为这样一种知觉,即当另一个知觉不存在时它在主体中存在,以及交替地这样来做,但却不会把这两个客体指定为同时存在的,即当一个客体存在时另一个客体也在同一时间中存在,并把这钟情况指定为必然的,以便这两个知觉能够交互地相互接续。p146

2.交互作用也是诸物本身作为经验对象的可能性条件。p146

3.A通过它来规定B在时间中的位置,反过来B也通过它来规定A在时间中的位置,因为只有在这一条件下,上述实体才能被经验性地表象为同时存在。p147

4.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1.凡是(按照直观和按照概念)与经验的形式条件相一致的,就是可能的。

2.凡是与经验的(感觉的)质料条件相关联的,就是现实的。

3.凡是其与现实东西的关联是按照经验的普遍条件而得到规定的,就是(在实存上)必然的。

1.因为,概念若先行于知觉,就只意味着该物的可能性;但为这概念提供素材的知觉,却是现实性的唯一品格。p154

2.所以,知觉及其对经验性法则的追随达到何种地步,我们有关物的存有知识也就达到何种地步。p154

驳斥唯心论

1.当人们把空间看作应当之于自在之物本身的属性时,独断式的唯心论就是不可避免的。p155

定理:

对我自己的存有的单纯的、但经验性地被规定了的意识证明在我之外的空间中诸对象的存有。

2.一切时间规定都以知觉中某种持存的东西为前提。p155 *(这个时间中的进步规定一切,而本身自在地却不再被任何东西所规定。p145)???

感知时间需要有持存物为前提,而时间本身是不被任何东西规定的。

3.对我自己的存有的意识同时就是对我之外的他物之存有的直接意识。p156

(自我意识也归于时间规则下,而自我意识需要通过外物去规定,而外物又归于时间规则下,所以,自我意识就是对他物的意识???)

在这里,康德又取消了主体与客体的独立性,主体与客体在这里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主体借助客体进行自我规定,而客体的存有状态又要通过主体来感知。

4.“我在”这一表象表达出能够伴随一切思维的意识,它就是那自身包括一个主体的直接实存的东西,但它毕竟还不是对这个主体的任何知识,因而也不是任何经验性的知识、即经验。p157

5. 对我白己在我这个表象中的意识根本不是什么直观,而是对一个思维主体的自动性的某种单纯智性的表象。因此,这个“我”也不具有那种可作为持存性而用作内感官中时间规定之相关物的最起码的直观谓词:就像

例如物质的不可入性之作为经验性直观的谓词那样。p157

6.它(偶然性)包含的不是模态范畴(即作为某种其不存在可以被思维的东西),而是关系范畴(即作为某种只能作为另外一个某物的后果而实存的东西),但这时它就是一个同一性命题:凡是只能作为一个后果而实存的东西,就有自己的原因。p163

7.为了证明物体这一运动的偶然性,我们就必须不去证明在先行的那个时间点上的运动,而去证明曾经有可能这物体那时本来是静止的,而不证明它在后来是静止的;因为此时这两种相反的情况完全可以很好地彼此相处。p163

8.变化就是相互矛盾对立的诸规定在同一物的存有中的联结。p163

第三章 把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相和本体的理由

1. 概念仍然总是先天产生的,连同从这些概念中来的综合原理或公式也是如此;但它们的运用以及与所认为的那些对象的关系最终却不能在别处、而只能在经验中寻找,它们先天地包含有经验的(在形式上的)可能性。p167

2.纯粹知性概念永远也不能有先验的运用,而任何时候都只能有经验性的运用。p170

3.既然一物之可能性決不能单凭该物的概念不自相矛盾来证明,而只能通过我们赋子它以与之相应的直观来证明,所以当我们要把范畴应用于不被视为现象的那些对象上时,我们就必须以不同于感性直观的另一种直观作基础,这样一来,对象就会是一个积极意义上的本体。p173

4.积极的本体与消极的本体。p172

5.因此凡是被我们称为本体的东西,都必须作为某种只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来理解。p173

6.诸现象就其按照范畴的统一性而被思考为对象而言,就叫作Phaenomena(现相)。p173

你可能感兴趣的:(纯粹理性批判书摘笔记)